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徽州人信奉的神灵名目繁多,既囊括了传统佛、道诸神,亦包括名目众多、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英雄人物崇拜和自然神信仰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徽州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祈求神灵保护、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而神灵种类的繁多,又体现了宋代徽州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越南华人民间信仰源于祖籍地杂糅儒释道文化信仰、祖先信仰、地方神灵信仰、行业神信仰于一体的民间信仰文化,随贸易与移民浪潮播迁入越。早期华人民间信仰极大地保留了祖籍地民间信仰的文化样貌,其宫庙是华人社群生活的中心,信仰活动与影响力局限于华人社会。当代越南华人民间信仰在所祀奉神灵、仪式、空间及信众与内涵上都具有祖籍地与在地化的二重性,但祖籍地仍占主导地位。越南华人民间信仰从历史到现状之变迁的实质是在地化的演进,是社会变迁在民间信仰文化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3.
屯堡民间信仰来源广泛,是典型的移民文化。首先,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信仰和习俗是其重要来源。其次,屯堡人对祖先的崇拜,尤其是对汪公信仰构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再次,屯堡人受少数民族影响,笃信鬼神,自然神、家族神、傩戏鬼神、五显神等。同时,因其特殊的移民生态,造成了屯堡民间信仰的鬼神崇拜中神灵繁多,是多神信仰。  相似文献   

4.
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芋头、横岭、坪坦、阳烂、高步、中步六个侗寨居民信奉萨岁、飞山杨公、南岳大王等社会神灵,崇拜天、地、日、月、山、水、岩石、树木、花草和龙、凤、狮、虎、牛、鸟、鱼等自然神灵,具有比较一致的民间信仰,这些神灵各有其祖先神、英雄神、恩神、保护神、农神等神格威灵。这些神灵的神格各有侧重,而且呈现一神灵多神格、多神灵同一神格、多神灵多神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关系特征。各侗寨的民间信仰还有其差异性,同中有异,异彩纷呈,形成六寨侗族同胞的神灵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所信奉的神灵,很大一部分原先是普通的凡人,由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及其本身的内在因素,使他们从凡人上升为民间所崇拜、祭祀的神灵。在由人到神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民间传说发挥了桥梁作用。从闽南地区的妈祖、吴真人和清水祖师等神化过程,可见民间传说故事的广泛流传与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羌族是个有多神信仰的民族,信仰自然神也信仰人格神。坛神是其信仰诸多神灵中的一种,北川民间口头传说坛神是姜尚,经调查考推,颇有根据。坛神的礼神空间和仪轨与其他地区和民族较为类似,是以北川羌民族的坛神信仰,应是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祠神崇拜。在温州地区的祠神中,主神以男神居多,女神相对少些。人而神的民间祠神占了温州地区祠神的绝大多数,他们或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是传说中的人物。温州本地神灵占有统治地位,其次是汉民族普遍信仰之神与周边地区传入的地方神。另外,温州地区的祠神具有下述3个特征,即流传范围的地域性、神神关系的无序性和神格角色的人间性。  相似文献   

8.
以亲属关系比拟人神关系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前往妙峰山进香的信众们认为,神灵的灵验是基于彼此关系的阶序等级而呈现效力差别的差序的灵验。信众们通过对神灵的亲属称谓以及用亲属交往比拟宗教实践,试图与神灵建立起拟亲属的关系,进而用亲属关系的道德约束神灵的灵验。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支配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实践逻辑,形塑了信众的神灵观及其基础上的仪式实践。就这一意义而言,差序格局基础上的中国民间信仰具有比较宗教研究基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晋至宋元时期,许真君经历了一个由人到神的神灵形象建构过程。与许逊相关的神话传说本身就源自于民间,江西地理环境、习俗和社会安定需要,为其神灵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土壤。祭祀许真君的仪式表达了江西民众信仰许真君的虔诚,这些祭祀活动都寄托了地方社会和底层民众现实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征湘西五溪蛮,病卒于壶头山,死后被当地百姓敬为神,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变迁,伏波神具备了忠义神、水神的主神职,最终成为无所不能的神。湘西地区一些族群还将马援奉为祖先神灵,借助伏波信仰的文化影响力来树立自己的文化权力地位。这与广西沿海地区伏波信仰的地方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1.
魏荣华 《考试周刊》2007,(13):53-54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在民间信仰的诸神系统中,财神是出现得最晚的神灵之一,其起源目前仅能追溯到大约北宋。财神是掌管民间财运、富贵,因此他的出现受到了上至国家官府,下至普通百姓,尤其是商人的笃信。财神是伴随着商品经济愈加发达而出现的产物,他反映的是各个阶层对财富的观念。由于财富的不均,导致了每个阶层的财富标准不尽相同,甚至出现相反的愿望;再由于地域、文化等的差异,财神信仰从神灵本身、祭祀仪式等等方面都出现了多样的面貌。财神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多样化特点最突出最鲜明的神灵。本文试图从财神的起源、神明形象、寄托的愿望等方面,对财神信仰的多样性做一次廓清。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一个存在"多神信仰"的民族,不同的神灵在苗族社会中有着不同的故事,针对苗族社会发挥出的功能也不同。苗族将不同神灵的故事嵌入民间法中,演变为案例,保证了民间法具有权威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实地考察调研,认为广州市南沙区民间信仰的神祗以海神天后为主,龙母、龙王、佛教、道教及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多神信仰共存,体现了南沙民间信仰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民间信仰的多元性,主要是源于民众需要的多样性,他们希冀通过对神灵的祭祀和祷告来达到祈福禳灾的目的,以满足、解决人自身心理和精神的需求和困惑,从而实现了实用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京都大将军八神社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关系密切。其所祭祀的大将军等八将神虽被视为阴阳道体系中的神灵,却是中国鬼神传入日本后“在地化”文化演变的结果。而大将军信仰的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日本阴阳道流变的一个轨迹,从中也可窥见中日文化关系里的一种内在血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鲁中地区民间信仰,除拥有全国信仰的共性外,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其神祗体系古老、稳定、传统、分散和杂糅;二,在神格属性上,自然神逐渐转化为人格神;三,信仰中体现的价值导向,规范而正统;四,单调的神祗功能下,对应了多元的神灵.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既与传统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有关,也与国家权力、正统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明初统治者为了整顿神统,明确规定了国家允许进入祭祀的神灵。为了强调正统信仰的合法性,明太祖从法律上强化官方宗教,洪武三年六月禁淫祠制日:“古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民间合祭之神,礼部其定议颁降,违者罪之。”(卷五三,P1037页,洪武三年六月甲子)但明中叶以后大量民间信仰开始进入国家祀典,民众信仰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彝族传统神鬼魂信仰,以人们长期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的视角和方法来认识和理解传统神鬼魂信仰文化,并根据这种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将其归类和划分为“护己”“异己”“属己”三大类别,并成了彝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对象。文章简要考察彝族传统神鬼魂信仰类别,并探讨其文化意蕴,认为神与鬼同体、神与魂同体、祖与神同体、神鬼魂同体,彝族传统神灵等级结构是古代彝族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以此来构建并加以巩固和赓续古代彝族传统社会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近发现的清中期黟县钞本《菩萨谱》包含了大量民间信仰信息,所收信仰以家庭祭祀为主,广涉各路神众,反映出当时徽州民众生活在一个由多种祭祀仪式构成的民间信仰世界之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每一重要方面都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同时《菩萨谱》中反映出的信仰世界带有鲜明的小传统特色,揭示出了民间信仰世界中三教融合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天门是天界之门,天神居处的大门,又是理想世界的象征之门。天门神话是以天门为叙述中心,关于神灵、天庭世界、天门两边神与人沟通的叙述体系。天门神话随着时间推移而接受各种新兴观念和学说,与此同时,这一神话资源的享用也渐渐由统治阶级向知识阶层再向民间扩展。这一过程表现了帝王、知识阶层、民间三方在信仰权利上的博弈,也反映了先秦秦汉时期帝王神权衰落、民间信仰势力增强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五通神小考     
五通神是江南地区民问信仰中重要的神灵之一,起源于民间的鬼信仰,定型于唐代。而以“五”为数则是受到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在唐代,五通神是五位能恩泽一方的正神,宋代还曾正式受封。但从宋代开始,五通神的形象与佛教中五通仙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交融。受五通仙的影响,五通神开始沦为邪神。至明清,五通神终于完全蜕变为民间信仰之神,并屡遭禁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