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客传播在构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促进人类社会民主化进程,拓展社会伦理文化空间,打造多元博客主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博客在给人们带来民主、自由、创新精神的同时,也带来了由博客技术异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伦理问题,而和谐、健康的博客媒介生态的构建,是解决博客社区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博客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一系列新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形成,拓展了社会伦理文化的空间。但我们在享受博客给人们带来自由、民主、创新精神之际,却不得不面对由博客传播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如博客内容层面的伦理问题,博客文化层面的伦理问题,博客政治层面的伦理以及规范真空引发的伦理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诞生的半个世纪里发生了三次传播革命:用户生产、推荐算法和元宇宙.互联网传播革命的影响在于人类将迎来社会构建、空间重构以及学科重建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传播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类将面对更多技术伦理、传播伦理、思维方式、人性本质等方面的考验,需要在哲学层面、社会构建与人类发展方面有更多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博客的文化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使得整个社会的私人化与公众化主题有机地融合,全民共享博客文化,不仅意味着“精英”与“草根”之间的文化对接成为可能,而且也意味着现代新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体验方式有了全新的改变。博客具有技术简单,形式明了,无成本、无编辑的特征,体现了民众的信息能动性,在网上重建了信息主体,打破了传统信息发布的层级体系,在报道事件真相的权威性和及时性上超过了传统媒体。但也存在加剧文化缩减现象、对传统伦理价值产生强大的冲击和信息真实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6.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赵洁 《青年记者》2007,(6):72-73
道德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考察新闻伦理关系,就不能离开社会交往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正是这样,它是在人类迈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的一种,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时,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新闻伦理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伦理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受传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与传播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依靠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是出于自律的要求而规定的成或不成的规范,它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播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基于网络而构建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趋势,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新闻伦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顾孟青 《今传媒》2007,(6):61-62
博客的出现使得来自个人的声音也有了一个广泛传播的渠道.在技术上,个人媒体享有能够和传统媒体同样的潜在受众群,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其他应用方式共同构建社会的话语方式.一些研究者认为博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模式,把关人理论以及议程设置理论在博客的传播环境里被消解,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在博客环境里形成.  相似文献   

9.
庹祖海 《网络传播》2009,(10):20-22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划时代的发明和革命,它不仪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表达方式相交际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博客的个人书写性以及它在互联网传媒平台上表现出的开放性与多维性,不仅根源于网络媒体的多向性交流方式,也根源于博客书写者在网络上的身份建构和文化认同。如何理解博客将个人性书写转变为公共的思想陈列窗口,这个转变为大众传播和社会交流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博客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 博客写作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便在我国迅速盛行起来,成为众多网络青年的“挚爱”,其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青年一代行为方式的改变为博客写作的盛行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是青年一代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的需求加速了博客写作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童林 《新闻世界》2009,(9):158-159
博客正以其对个人话语权的高度尊重受到广泛关注,它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各个阶层思想的沟通和交流。然而,博客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并存着各种道德伦理问题,诸如社会责任感低下,利用博客互相攻击、谩骂,侵犯他人隐私、著作权等合法权利。本文通过对博客传播特点的分析,总结博客空间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和发展博客的正面影响,正确引导和防范其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档案服务社会化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进入到网络社会这个阶段后,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传统档案服务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也给档案服务社会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这一时代背景,相关档案服务社会化伦理优势、档案服务社会化伦理问题及档案服务社会化伦理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便被赋予了广阔的研究价值与与深远的探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类由工业社会向网络信息社会过渡.网络信息社会生活基础、交往活动方式的实质性变化,使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价值取向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利用带来了一场信息网络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给我们迷乱和冲突,使得原有的传统伦理观念遭受了冲击和侵袭,然而新的伦理观念尚未形成。因此,信息伦理建设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社会不仅给公众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引领人类步入了价值多元的信息时代。当人类享受浩如烟海的信息提供的便利之时,也被纷繁的信息所麻痹,相应地便渴求得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理解,需要大众媒介承载事态分析、观点解读等重任。因此,本文试图从网络博客的普及、后现代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受众理性思维能力的减退和故事化、娱乐化新闻报道的繁荣四个方面,分析纯新闻报道方式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新闻传播》2010,(5):19-19,21
中国博客目前已经赚取了大量的人气和足够的注意力。只要有人气就能产生传播价值.有了人气就有了潜在的商机。而博客发展犹如水银泻地一般,几乎所有的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它产生了关系。不过,商业社会,生存第一,只有首先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才可能存在探讨其赢利的必要.也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BSP(博客服务托管商)们才可能为更多的博客受众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生成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类一种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网络虚拟交往易导致个体道德观念弱化和价值取向紊乱,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网络主体道德观念异化导致其网络行为演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网络道德评价标准多重和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网络非道德主义泛滥。网络主体道德理性丧失导致主体道德人格缺失。培养和谐网络文化场域建设力量,发挥制度的秩序整合与建构的双重效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拓展教育渠道,创建优秀红色网站、博客和BBS等和谐网络文化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完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技术研发,有效净化网络信息,加大网络审查和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全球一体化的加剧使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带来了跨文化伦理冲突与危机,本文以杜嘉班纳辱华等网络热点事件为例,从文化误读、文化定式、文化挪用和网络社会情境四个方面探析了跨文化传播中文化伦理冲突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把握主体间性思维,尊重文化伦理差异;充分运用共情能力,建构文化伦理共性以及拓展多元传播渠道,强化中华文化伦理认同等文化伦理视域下跨文化冲突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博客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是一个中立、开放和人性化的精选的信息资源平台,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4种互联网沟通工具,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博客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图书馆博客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王永强 《新闻知识》2012,(3):40-41,44
名人大量地开通博客后,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博客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出发来对名人博客进行解析,分析名人博客的传受双方在“议程设置”方面的较力和名人博客给“议程设置”带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名人博客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