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科类人才的需求。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多维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的有机结合,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的有机整合。新文科背景下,必须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OBE理念为指导,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的守正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四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入手,探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2.
李涛  李静  张国凤 《教书育人》2023,(3):103-106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要从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思政融入点建设、教学方法实施、学生成绩评价与反馈机制等五大环节,构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改革有效落实于育人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改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然而在地方高师院校,受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内容与方法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运用框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逻辑主线,构建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使学生通过了解微观经济学的逻辑脉络,提炼出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要素,以便从宏观上能把握该课程的逻辑线索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围绕“双学”基于“双效”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习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国大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偏离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正本清源,实施围绕学生和学习、基于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定量遥感”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以及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全面等问题,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定量遥感”课程的教学效果,结合当前形势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验设计、完善评价机制。由此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定量遥感”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得到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有所增强,有利于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洋环境”课程目前教学存在难以有效支撑学生解决海洋油气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当前“金课”建设背景出发,依据“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贯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从丰富教学内容体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三方面深入开展了“海洋环境”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总体达成度良好,课程改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支撑海洋油气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新的生物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高中生物新课程受求评价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评价学生对生物技能的形成和运用,评价学生掌握生物科学方法及进行探究活动的质量,评价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价不再拘泥于生物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生物学习中的“过程和方法”,更关注生物学习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改革的重点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课时压缩情况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论,通过“互联网+”手段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进行了拓展,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浸入式的课堂场景。最后完善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闭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应用在中职食品类专业“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应用克伯(Kolb)“体验学习圈”设计该课程的学生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服务计算学科的“离散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散数学”是计算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以服务计算学科为目标的“离散数学”教改方针,阐明了学生对该课程在计算学科中地位的了解、明确和体会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探索了此教学方针和目标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表明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吴回生 《湖南教育》2005,(17):28-29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受“教师为中心、课程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认识和处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关系问题上,许多人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服从和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用这种观点指导教学,就难以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进而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效。本文从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出发,对适应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三高”(高参与、高对话、高评价)与“三化”(生活化、多元化、互动化)的教学方式,并就实施“三高”与“三化…  相似文献   

13.
“自主、合作式”学习是符合现阶段课程改革需要的,本文探讨“自主、合作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开发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健康背景下,“科教+产教”融合的研究生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三大环节入手开展高级医学统计学的创新综合改革:构建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实施教学内容的深度改革;构建“团队学习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构建多阶段、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效果的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公共卫生机构工作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领域要着力打造“金课”,以“两性一度”的标准开展课程改革。人员素质测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课程,本研究立足该课程内容和性质,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对人员素质测评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进行重新设计。实践证明,该项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及考核评价四方面系统总结了我校对高等数学课程实施的教学改革。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丰富且与时俱进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凸显课程内涵、外拓实际应用,结合学生专业的优质教学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创新能力;以趣为导、情感为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多元化、过程化的考评方式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工科建设要求,将项目学习的方法引入“汽车设计”课程中,通过引进CDIO教学理念、采用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补充学习内容、改进学生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探索新工科建设过程中课程改革,经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评价方法有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和成长档案袋等.其中,成长档案袋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档案袋评价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它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它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对“种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优化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观和完善考核方法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种子生物学”课程已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好评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20.
在中药炮制学课程中采用“学研式”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