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救房,乃是杜甫政治生涯中之最大事,它的失败意味着杜甫从政的失败。对此,谈杜者多论之不详,且失之浮泛。本文以为,杜甫失败的最大根源在于诗人以非功利的审美心态作求功利的政治参与,受儒家德政思想束缚,把从政理想化。杜甫虽然品德高尚,政治气节坚定,勇于直谏,具有深刻的历史预见性,但却短于实用之才。对各类政治现象综合把握不住,缺乏应变的能力与智慧。本文从杜甫的文化思想渊源与任官拾遗期间的社会政治背景着眼,作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杜甫辞赋创作的动机与取向,从创作动机、导谀乞怜、讽谕之义三个方面,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对杜甫辞赋创作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分析和辨正。通过分析认为,杜甫辞赋创作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动机,是求得君臣遏合、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杜赋所表现出的导谀乞怜倾向实为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希冀以自己才能博取政治理想的实现,不应过分指责。杜赋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对辞赋讽谏功能自觉坚持,这一点也为后代论者所承认,尤其是他在赋中运用的征实和稽古的写作方法构成了他所追求的“诗人之赋”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3.
杜南的咏马诗每首都有特色。《房兵曹胡马》以豪劲的笔锋,刻画了马的精神,赞扬了马的才骏,表达了诗人以身许国的抱负。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正是杜甫少年快意,裘马清狂,诗赋无敌,希望“致君泽民”之时,因此反映在他的诗里,矫健豪纵,气态不凡.这与他后期的沉郁诗风,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三阁诗”指杜甫从甘肃同谷到四川成都途中所写的《龙门阁》、《飞仙阁》、《石柜阁》三首诗作。杜甫于唐肃宗乾元2年(759年)10月,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到同谷(今甘肃成县),于此居数日,同年12月1日,又从同谷出发,经过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飞仙阁(即栈道)、五盘、龙门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而到成都。杜甫走的  相似文献   

5.
王辉斌先生提出杜甫续娶"山妻"说,赞成者将其视为定谳,而质疑者认为此说根据不足。面对质疑,王先生数次回应,形成争鸣之势。杜甫续娶"山妻"说的立论之基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促织》诗"去妻"问题,《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之"山妻"问题,《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中"薛十二丈""郎""卓女"和杜甫之间的关系问题。王先生在立说和与质疑者争鸣时,对与这三个问题相关的文献材料多有错解、误解。就这些错解、误解作实事求是的考辨,可证杜甫续娶"山妻"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6.
杜甫曾在诗中以稷、契自比,后人或以为这只是一句高而不切的儒大言,或举其关心国事、陈述政见之诗以证其言非虚。然读其诗,还应观其事,从杜甫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重大的政绩-疏教房Guan,以及他对苏涣的过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事尚缺少正确估计,这就注定了在仕途上要遭到失败。但这并不等于说他“自比稷契”只是一句大言,因为稷、契本只是两位以民为念、为民谋福,杜诗中时时流露的“宁若身以利人”的仁心,正与稷、契“已溺已饥”之心相通。  相似文献   

7.
琯溪蜜柚     
收获希望的秋天悄悄地来临了,山上的蜜柚也开始成熟了。柚子几经风雨的洗礼,由小到大,从绿到黄,仿佛魔术师在展示他最得意的作品。望着满山的柚林,那一个个硕大的柚子,正散发出淡淡的诱人芳香,作为琯溪蜜柚主人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这里.我就仔细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第四册贾谊的《论积贮疏》里有这样一段话:“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为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在这段话里,有两条注释值得商榷。 一、注(14)“[政治未毕通]意思是,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对“政治”未加注解,实际是将今天的“政治”的概念跟古代“政治”的含义等同起来了。在现代,“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称为政治(见《现代汉语词典》)。或者统指“国事”(见《现代汉语词典》)。或者统指“国事”(见《辞海》),它是一个名词。而古代的“政治”是一个主谓短语,始见于《尚书·毕命》“道洽政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陇西李氏敦煌房辨疑张书城《新唐书》卷72上《表》第12上《宰相世系》2上历述陇西李氏各房世系之后结语:陇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阳,二曰姑臧,三曰敦煌,四曰丹阳。据此看《世系表》就会发现其中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表》中对武阳、姑臧、丹阳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张一平《〈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和石壕吏〉辨讹》一文所提出的三个问题,逐一答辩,认为:"张文"认定杜甫写作《石壕吏》一诗时,府兵制"早已灰飞烟灭"纯属杜撰;"张文"强行把"老翁"二字拆分为"老"和"翁",并取这两个字若干个字义中的一个字义,来证明老翁必有六十岁以上是一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治学态度;以历史史实说话,证明《石壕吏》中的石壕吏的确是一位法律的执行者,而老翁也的确是一个逃兵。  相似文献   

11.
王绶琯院士     
康香阁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3):F0002-F0002
王绶琯院士,著名天文学家、科普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  相似文献   

12.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意象鲜明,厥旨遥深,实乃老杜精心结撰的千古名句,也是他晚年刻意追求律诗创作艺术的具体表现之一。然自胡适以来多有误解或贬斥者。本文实事求是,驳谬纠偏,探真赏美,还其本貌。  相似文献   

13.
王绶琯院士     
王绶琯院士,著名天文学家、科普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  相似文献   

14.
社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末。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影响兼与诗歌、书法方面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并由此探索杜甫的审美倾向,以期澄清艺术史上这宗错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中,针对韩干画马与唐朝当时虚浮的画风提出了“画骨”之说。此后遭到画史画论家张彦远的曲解与讥评,鉴于张的权威地位,后人多踵其说,认定杜甫不懂绘画艺术。因此从杜甫“画骨说”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影响兼与诗歌、书法方面的观点加以比较研究,并由此探索杜甫的审美倾向,以期澄清艺术史上这宗错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标志着我国目前字书编纂最新学术水平的八卷本《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已成为语文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笔者备课、阅读总要置之案头,随时翻检。在使用中陆续发现一些疑点,便查考有关资料,顺手录札,返前复后,略无次第。现从所作札记中撮录《大字典》引证经书及注、疏之疏误者数则,试加辨析。余如引史书、诸子、字书、韵书、杂考、笔记、古小说之疏误,及字的形体、音读、义训遗漏或可商榷者等,拟各另题述及。  相似文献   

17.
杜甫     
正~~  相似文献   

18.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生活的时代正当“安史之乱”前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又因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剧变,所以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育是唐初著名诗人,武则天时的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做过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和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杜甫自幼好学,七岁即能作诗。少年时寄住洛阳姑母家里,开始与文人交游。十九岁起,杜甫开始漫游吴越齐赵,就是现在的浙江、山东、河南、  相似文献   

19.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5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名诗人。其父闲曾是衮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可见他的出身是一个“奉伢守官”的官僚家庭。  相似文献   

20.
杜甫     
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诗歌;他的生平捉襟见肘,像他的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缕的形象,叫无忧者发愁,叫痛苦者坚强。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的日子像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的灵魂要寻找适当的载体,这个流亡者正是它安稳的家园。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定会停止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杜甫@黄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