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如今的教育制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新的量化标准。对于现在中学的语文课程,教育学者逐渐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直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会有较为明显的成效。中学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对于新事物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中学阶段的男孩女孩也正值青春期发展的高潮时期,对于成长中的烦恼也会逐渐增多,如果没有好的心理指导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着手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文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是心理素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精辟地概括了语文学习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新的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其次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上精心构思,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多样活动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育高尚的情感,磨…  相似文献   

4.
论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是心理素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精辟地概括了语文学习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新的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其次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树立远大理想,磨炼坚强意志,树立强烈自信,培养健康情感.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抓住课堂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  相似文献   

8.
“社会支持系统”是健康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支持系统不仅能维护健康、预防疾病,还能缓冲压力、解决压力,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内涵,所以,在作文教学的各环节都可以维护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作文命题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社会支持系统,在作文写作中激发学生维护社会支持系统,在作文评价方面帮助学生感知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拥有更多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语文课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形成.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当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中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应加强心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心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劳动和专门人才,我校承担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在开展其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语教材中的心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工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比过去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更关注其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更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思想性特点和优势,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开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校承担了国家级“十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者在开展其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确立了语文教学“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就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其教学过程的实施来说,它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我们要精心研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隐含了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寻找相应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合理的理答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抛开很多功利的成分,思考一下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发现,只有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是语文教师的天然使命。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一、努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育学生热爱科学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和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上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有机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件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  相似文献   

20.
谯健 《现代教育》2011,(1):44-45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其生理、心理不断发育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意志力不够坚强、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自卑、逆反等。学生顺利走过人生的这一关键时期,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指导。语文学科以其教材内容特有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