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投机心理。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需要,当他们的需要与学校的要求相违背,并且认为实现这种需要不会受到惩罚或可能性较小时,投机心理就产生了。在投机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就出现了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里经常会有学生把捡到的红领巾交给我,却很少有人来认领。不到一个学期,抽屉里已装满了队员们捡来的红领巾。面对这么多红领巾,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现在的老人若有机会再戴上红领巾,会热泪盈眶,现在的中青年人若有机会再戴上它,也会激动不已。为何现在有的学生把这充满神圣与自豪的红领巾看得轻描淡写、无足轻重?如今,红领巾在队员眼里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对待红领巾的真实心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刚入学的孩子相当一部分上课时不敢提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不敢提问.教师在他们眼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原有陈旧的师生角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4.
惩罚的原则     
惩罚是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根据本人的经验和体会,合理的惩罚应符合下列原则:1及时性原则。当学生错误行为刚一出现时,就给予及时的惩罚。这样,其错误行为就会与惩罚所引起的焦虑、恐惧等经验相联结,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惩罚的引起与结束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这样,他们就会在以后避免出现类似的行为。如果在违禁行为发生一段时间后才给予惩罚,学生不一定会十分清楚自…  相似文献   

5.
一日,听小侄女在哼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不经意说起,自己第一次在入队仪式听到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激动。“什么是入队仪式?”侄女诧异地问,我望着她胸前的红领巾,更是诧异。“你第一次佩带红领巾时的仪式,就叫入队仪式啊?”“没仪式啊!”“没有宣誓?没有看到队旗?”侄女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没有!就是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个人系上红领巾,说每天都不能忘记戴,不然要扣分的。”“假如没有红领巾就好了,省得一忘记就被老师骂。”难道,戴红领巾的意义就是为班级“争分”?就是为获得“集体荣誉”?如果教师没有把红领巾戴到孩子的…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学生把捡到的红领巾交给我,却很少有学生来认领这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一个学期还不到,我的抽屉里已经装满了学生捡来的红领巾。面对这么多的红领巾,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为什么充满神圣的红领巾竟被学生看得轻描淡写,无足轻重呢?红领巾在现代学生眼里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学生对待红领巾的真实心理又是怎样的?我想这是一个辅导员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我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在中队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创设和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在班队集体和课外小组以及学生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具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和先导。学生大都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容易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创设良好、和谐的数学课堂心理氛围,谈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使错误行为得以遏制,也就是布鲁纳的负强化。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成功的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甚至包括体罚。  相似文献   

10.
惩罚行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儿童施加某种影响,使儿童身体或心理产生不快的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不快或痛苦的体验,使学生“不当行为”减少或消失,从而最终达到人性之完善的教育行为。当前关于惩罚的相关讨论中,基本认同惩罚在教育中的警戒与教育作用,认为适度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是教师的教育权力。主张惩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是有条件的,惩罚应是适度与有限制的。然而由于惩罚实施过程中的非理性特征和对惩罚行为的本质缺乏深入和辩证的理解,实践中容易造成“滥用惩罚”和“谈罚色变”的倾向,使惩罚失去其积极的教育价值和良好的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戴着红领巾成长起来的人,都不会忘记美好的童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和红领巾的感人故事——每次在街上或荧屏里,看到笑容灿烂、红领巾在胸前飘扬的孩子,心里就激动不已——这不就是50多年前的我吗?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中的一员,我是多么自豪!记得入队前那个夜晚,窗外繁星  相似文献   

12.
<正> 黄昏的时候,你会不会做白日梦? 八楼楼顶,“红领巾生物园”里,五年级男生赵星和王昊力边浇水边开着玩笑。突然,他们发现自己在做梦:哈哈,还是个美梦呢——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里说 :“一个教师不能不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良好的心境激发了学习的心理潜能 ,能促进自由联想 ,记忆清晰 ,思路敏捷 ,语言表达顺利 ,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于身心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创设良好的习作心境呢 ?一、营造氛围 ,正面影响要让学生爱习作 ,心境良好 ,就要努力建立一种教学氛围 ,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被一种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的轻松愉悦的美感所影响 ,有所感悟。如在教室设置“读书角”,在板报开辟“佳作欣赏”,张贴学生自办的…  相似文献   

14.
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奖励与惩罚是学校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但奖惩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对青少年来说,奖惩还可能对心理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进一步形成他们对自己是否负责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育人三题     
"育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终身都要为之思考和实践的首要任务,以下是笔者近期就"育人"问题的几点思考。一、莫让"教育"变成"伤害"早上,某小学门口值勤的少先队干部,在认真地履行着岗位职责,检查少先队员的标志——红领巾佩带情况。不时,少数忘戴红领巾的同学在值勤队干的提醒下,从书包里  相似文献   

16.
一天早晨,我刚踏进教室,班长就向我汇报:“今天咱们班的杨凯和王文渊都没戴红领巾,刚才他们一起走的时候,值岗队员先叫住杨凯,问他为什么不戴红领巾,杨凯说红领巾忘在教室里,马上就回教室戴起来,值岗队员没记他的名字;当问到王文渊为什么不戴红领巾时,王文渊说...  相似文献   

17.
课堂心理气氛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惩罚与赏识一样,都属于教育范畴。对学生犯错行为进行惩罚,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使他们反思,明白后果,以避免重犯类似错误。但由于教育部门一方面反对"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又模糊其词,说"拥有批评的权利",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过度追求惩罚的"艺术",从而走上了歧路,比如绿领巾、三色本等。对于惩罚来说,最恰当的方法就是把它关在笼子里。惩罚需要明确的规则内容何谓笼子?前提是规则。要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时下,我们应该走出惩罚教育的两个误区——滥用惩罚和不敢惩罚。一方面,教师迷信惩罚的管理功能,把本应主要用在处理学生的严重问题行为的惩罚教育用得太滥,几乎用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以致惩罚存在着随意性,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稍遇严格管理就闹得惊天动地,于是家长对他们更加呵护,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正当的惩罚教育,一些家长也会强烈反对甚至上告。这样,很多教师在该进行惩罚的时候不敢惩罚。其实,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须海萍 《考试周刊》2012,(62):193-194
面对丰富多彩且充满诱惑力的社会生活,世界观不够成熟、价值观尚待形成的青少年学生可能无力应对,这就使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困惑,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网瘾、网恋、厌学、轻生等不正常现象,大多数是这些负面诱惑所致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救助,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诸如自卑、逆反、抱怨、浮躁等消极心态。这些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