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片《话说澳门》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重点片,于1999年3月29日澳门《基本法》颁布6周年前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了。《话说澳门》由浙江电视台、五洲传播中心、北京有线电视台合作拍摄。摄制组四下澳门、三上北京、远赴葡萄牙,拍摄了5000...  相似文献   

2.
自从《话说长江》面世之后,不少大型系列电视片接踵涌现,声势颇为壮观。我们的《横穿中国》能坐第几把“交椅”,尚待观众品评。作为一家省级电视台,独力摄制长达二十六集,内容横跨五个省、区的鸿篇巨制,我们每到一处,闻者无不赞叹:“不简单!”  相似文献   

3.
杨烁 《新闻传播》2006,(5):64-64
具有文献和人文色彩的电视记录片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记录片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毛泽东》《邓小平》成为记录片时代的高峰。其中,文献元素的合理使用让电视片视野开阔,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4.
岳凯 《今传媒》2010,(3):78-80
近几年,一种被称作电视文化专题片的节目在电视界崭露头角,得到观众的关注,也获得了相当的好评。我们可以列举出这样一些电视片:《唐之韵》《江南》《徽州》《晋商》乃至引起轰动的《故宫》。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已故)在《话说运河》电视片学术研讨会上说:“一部电视片是一个工程,电视片作为历史的工程,历史给予的报酬,是与赋予的劳动成正比的。”这话讲得极富哲理。《话说运河》这样长达20余集的电视片是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的劳动,在电视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电视时空中修筑起来的一项工程。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史迹——南北大运河为基石,以不断流动着的视觉画面以及解说词、音乐、现场音响等听觉元素所组成的一个现代化的视听体系,在现代中国人民的心中重  相似文献   

6.
一、良好的屏幕效果四集风光系列片《泰山》于1983年播映后获得了良好的屏幕效果,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称赞。首先让我们看看观众的反映。山东观众谭海滨来信说:“一些游览过泰山的人看了电视片,顿生‘有眼不识泰山’之感。一些没有游览泰山的人,看了《泰山》更加感到我们祖国伟大,江山多娇。我曾多次游览泰山。看了电视片就象是第一次看到泰山一  相似文献   

7.
《专题报道》,是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设置的一个专栏节目,每次节目十五分钟,一般播发一至两个电视片。这是一个新闻性的专栏节目,相当于文字报道中的通讯。对于一些有重大意义或有影响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观众往往不满足于新闻节目中的简短介绍,希望了解得多一些、细一些、深一些,所以,专题报道节目相当引人注意,是很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各地电视台都非常重视为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节目供稿,许多地方台也都以专题报道的刊头播出这一类型的电视片。可以说,专题报道已经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专类,对于它的特性和创作规律大有进行理论研究的必要,以更好地提高专题报道的  相似文献   

8.
我看过不少题材新颖,镜头简练,主题鲜明的电视新闻片,也看过不少材料虽齐全,但笔墨(胶片)并未用到“眼睛”上——缺乏明确的主题思想,或是主题深化不够的电视片。电视片《松化江半导体收音机》就属于缺乏明确的主题思想的一类。它材料虽然比较全面,摄影的技术质量也较好,但主题思想不突出,单调、繁琐的生产工序占去了六分之五左右的篇幅,解说又一口气塞上十多个专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文学赏析类电视片《远离尘嚣——边缘摄影作品赏析》通过对边缘乌类摄影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再现了边缘作品的审美价值与作品所表现的未经现代工业污染的原始、美丽的大自然景象。这部片子以其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的选题赢得了观众,也获得了全国和省级的很多奖项。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观众想看什么样的电视片?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能留得住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个问题是今天的电视节目创作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的。 今年8月份,CCTV-2套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精心制作的电视片《幸存者》。该节目曾让美国人如醉如痴,火爆异常。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在《故事会》品牌发展与延伸上作了一些探索,利用《故事会》的品牌优势,深层次地开发了相关图书产品——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书刊互动、立体发展的出版理念一、书刊互动是以依托品牌杂志为前提的。《故事会》品牌在读者中的广泛认同度,是历史巨制《话说中国》得以问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色调是电视造型和表意的有效手段,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追求视觉效果的现代电视节目中,色调的成功处理成为电视编辑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本文以纪录片《穿越海峡的心声》为例,浅析色调在电视片摄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办了《祖国各地》节目以后,有关风光介绍的电视片在屏幕上大量播放,这个片种也开始繁荣起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壮丽,可以介绍反映的很多。我国人民个人难得外出旅行,尽情地饱览祖国各地的湖光山色。在《祖国各地》节日中播映的风光片,带着观众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漫游,使观众既了解了一些地理、历史知识;也看到了奇特的山峰、秀丽的河流,几千年来的文物古迹;同时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插曲和散文诗一般的解说。赏心悦目的风光片,受到了电视观众的欢迎。为了求教和探讨,我写了这篇短文,对风光片的属性、创作上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天桥的桥     
电视连续剧播出<天桥梦>时,主题歌的头一句就是"天桥没有桥",当时不少青年和孩子们都问我:"天桥没有桥,为什么叫天桥?"这是一些古装电视片不尊重历史,误导观众.  相似文献   

15.
电视片《九十九墩》是淮阴电视台1999年精心创作的一部电视片。该片运用纪实手法描写了改革开放中的白马湖畔水乡风情,展示了大湖人勇于创造、致富水乡的奋斗精神。在创作中,我们注意到:  相似文献   

16.
陈伟 《视听界》2006,(1):76-78
凤凰卫视于2004年3月8日,推出了量身定做的全新个人脱口秀栏目《李敖有话说》,该栏目由台湾知名作家李敖担纲主持,“一手包办、一言九鼎、一针见血,打破电视制作模式,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闯出一片言论新天地”。在不长的时间里,《李敖有话说》就以其形态和内容的特立独行,在华语电视节目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李敖有话说》为什么会引起两岸三地观众的极大关注?它的特立独行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图对《李敖有话说》这一栏目进行一番评析。  相似文献   

17.
王绪华 《声屏世界》2007,(12):24-24
写实模拟画面写实模拟画面往往运用在有着现实基础和历史证据的电视片中,素材是真实的,运用了情节重构的手法来表现真实的场景。但是这种扮演与“摆拍”经过了特别的处理,避免了在观众心目中造成篡改历史或现实的负面效果。同时,一些片子对这些画面进行虚化处理,以防止对历史真实性的损伤和对观众的误导,处理的手法有: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2月,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第一次以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美丽的风光。在长达半年的播出中,《话说长江》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9.
《心路》是2001年4月,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一期反映“法轮功”痴迷者转化题材的演播室访谈节目。内容主要以几位原“法轮功”痴迷者为典型,通过对他们转化过程的剖析,揭露了“法轮功”的邪教本质,体现了“团结、教育、挽救”绝大多数“法轮功”受害者的宽宏政策,也表达了已转化人员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现场观众还包括一些原“法轮功”练习者和街乡干部、帮教人员。 节目播出于2001年4月底5月初,反响非常好,不但领导比较满意,而且观众打来的热线电话也非常多,不少单位和个人打来电话说想录制这个节目给他们…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世界》2005,(11):56-56
韩剧《大长今》曲终,与起初的狂热赞美不同.观众也冷静地挑剔起来。韩剧的通病——情节拖沓在《大长今》也有.好多剧情经不起推敲.衔接不缜密……有人就罗列了以下一些《大长今》的“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