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东部2007年8月7日和25日两次受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的大到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在青海大雨关键区内(80~1100E,30~47.50N)的特征分型均为高原切变型,青海中西部处于两高之间切变的低值系统之中,甘肃东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2.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其外围的西南气流为东部的大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3.前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使青海东部形成上干下湿的不稳定条件,随着高空冷平流下滑,触发了能量释放,形成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等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021年7月9日海西西部冷湖赛什腾山天文台址中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昼强夜弱,阵性为主,持续时间较长;500 hPa低涡切变线、新疆低槽和副热带高压西伸是造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西南、东南气流输送了充沛的水汽;低层气流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强;垂直速度强、上干冷下暖湿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罗显发 《青海科技》2009,16(5):39-41
本文从天气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及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4月11德令哈地区出现的沙土和雪花混杂天气(简称"泥雪"天气),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及海西西部大范围的持久的强沙尘天气为海西中、东部地区上空输送了大量的沙土,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为海西中、东部地区输送大量的暖湿空气,冷暖空气的交汇形成了德令哈地区的"泥雪"天气。  相似文献   

4.
2004~2010年青海省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青海省地形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区和青南地区共5个区,分析了2004~2010年青海省出现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青南高原是一个雹日高频带,青海湖以北的祁连山、拉脊山地区的雹日也较多,海西大部年降雹日数在2次以下;(2)2004~2010年间冰雹出现的时间为4~9月,一年中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9月,青海省冰雹天气属于夏季多雹类型;(3)祁连山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冰雹天气的500hPa环流形势蒙古低槽型最多,其次是西北气流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东部农业区西北气流小槽型最多,其次是蒙古低槽型,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少;④在青南地区,冰雹天气环流形势高原小槽型最多,其次是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低涡切变型最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对孟加拉湾风暴影响形成2008年10月26~28日西藏中东部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卫星云图进行不断分析,结果表明:孟加拉湾风暴在影响西藏高原的关键区不断生成北上高原,形成西藏中东部持续强降水过程;伊朗高压与深厚的印孟低槽环流系统配置对冷空气和孟加拉湾风暴云系进入高原的引导,巴湖低槽南段和印孟地区发展的正涡度不断向西藏高原传递以及高原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印孟低槽前的西南气流引导、西藏中东部的西南风速辐合等源源不断的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到高原,为孟加拉湾风暴作用形成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天气实况资料、平均场资料,对2008年秋季(9月下旬)柴达木盆地出现的连阴雨天气的降水量分布、环流形势、水汽输送、地形抬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和巴尔喀什湖低槽稳定维持相互作用是形成盆地这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过程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部维持SW气流使得盆地西北部有较为充沛的水汽,再加上冷空气和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盆地西北部地区出现了较历年明显偏多的降水。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空探测和物理量参数等资料对2012年7月下旬发生在兴安盟地区的3次区域性强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这3次降水主要成因是冷空气沿着西风锋区向东北移动,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在兴安盟地区交汇造成强降水,稳定度指数、能量指数和强对流天气指数等物理参数对于降水性质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FY-2卫星云图和T213 数值预报产品,对2007 年9 月3~6 日西藏大部地区的强降水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由北部低涡切变、孟加拉湾热带风暴登陆后的外围云系、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而形成西藏大部分地方强降水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并应用卫星云图分析了对流云团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23日在浙江省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结合温州市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南支槽、低层切变线等是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干冷空气入侵释放不稳定能量是此次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对流有效位能、水汽条件等对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非常有利;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对冰雹天气的强度、落区及其预警预报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9)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与卫星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7月22日成都机场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 Pa中高纬呈两槽一脊形势,高原低槽东移南下同地面冷空气共同配合为强雷雨天气提供了有利天气形势。强雷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低槽、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急流、孟加拉湾低值系统。南海同孟加拉湾水汽在东南亚汇集,建立一条水汽输送带延伸至成都机场附近,副热带高压向西边延伸,同时500h Pa同700h Pa水汽输送带大体上保持耦合,为成都机场强雷雨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水汽条件。西北冷空气入侵到成都机场,与西南暖湿气流配合,再加上高能高湿物理环境,促进成都机场强雷雨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1964年~2010年共47年蕉岭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其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蕉岭高温天气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增加,年最高气温也呈现升高趋势,7月和8月出现高温日的可能性更高,占总日数近80%;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蕉岭出现高温的重要原因,且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出现历史极端最高气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12月17-19日西藏中东部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西藏中东部大范围降雪过程中中高纬是两槽一脊型,南支槽、孟加拉湾热带风暴"佩太"、西藏高原上的短波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雪过程中底层为强辐合区,高层为强辐散区,高低空环流配合较好,有明显的上升运动。18日08时西藏中东部比湿值达到了2k/kg,等露点温度差TTd小于等于5℃,南部日喀则帕里、山南错那至林芝察隅一带比湿超过2k/kg,等露点温度差小于2℃,水汽条件几乎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对降雪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同德县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冰雹是该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每年出现的强冰雹天气给当地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30a冰雹天气资料的分析表明,局地冰雹天气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冰雹天气;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1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2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江南地区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此次过程的异常环流特征为:(1)连阴雨期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强度偏强,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由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持续的冷空气;(2)里海低涡不断分裂的小槽分成南北两支:北支加强了中纬度冷空气的输送;南支到达孟加拉湾后使得西南气流加强。(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以及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槽系统活跃,使得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交汇产生降水;(4)雨带位于水汽通量湿舌区北侧,大致与相当位温能量锋区重合,冷空气活动在连阴雨雨势加剧中起了重要作用。(5)连阴雨期间维持着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配置,这对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气旋性涡度柱上空抽吸作用的加强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辽市行政区域毗邻辽宁、吉林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兴安盟、赤峰市,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雨热同季,夏季多受大陆暖高压副热带高压及其外围西南气流控制,高温天气发生较为频繁,与高温伴随的还有干旱、干热风等灾害,农业作为通辽市支柱产业之一,高温及其常伴随的干旱对于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文章利用通辽市国家级气象站1981年—2020年整编气象资料和2021年—2022年观测资料对过去42年间通辽市高温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琴  俞旭枫  施金海  高翔  沈沉 《科技通报》2021,37(4):10-14,22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德清国家观测站(58454)的实时观测数据等,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德清县的一次暴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背景场、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蒙古冷涡渗透的冷空气与稳定维持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作用,强烈的边界层辐合线是触发机制;冰雹发生前后各项热力和动力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典型的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立的对流单体合并处产生冰雹,强中心可达71 dBZ,中气旋和VIL极大值区域对应冰雹落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为今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时效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产品以及数值预报的检验,对2013年1月至2月,在西藏南部四次特大暴风雪极端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亚欧地区的中高纬均为经向环流型,鄂克次克海至整个东亚地区是低压槽区,南支主槽在70°E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很明显强度很强,伊朗高压东伸,强度较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有利于南支槽的加强和维持缓慢东移来影响高原西南部,即南支槽为此次高原西南部的暴风雪天气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同时,不能忽视高原大地形的影响.②四次暴雪的水汽都是由阿拉伯海的偏西气流提供,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的位置和500hPa低空急流的中心强度以及急流轴的位置都有所不同,带来的降水强度和落区不同.③正涡度发展的高度也不同,所带来的降水强度也不同,高层强烈辐散配置导致强垂直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20.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青藏高原降水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8~2003年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和青藏高原52站6~8月逐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6月副高北界与青藏高原降水之间从北到南存在着'-+'的相关分布;7月自青海北部到西藏东南部呈'+-+'的相关分布;8月高原上以负相关为主.6月副高西伸脊点与青藏高原降水之间除西藏东部、青海南部、青海东北部等为负相关外,高原大部为正相关;7月高原大部分以负相关为主;8月青海大部分地方、西藏中东部及西藏北部为负相关,其余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