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首诗歌用儿童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用儿童的心灵体味风儿的情感,意境优美而富有情趣。所以我觉得该活动应从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入手,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轻松愉悦地感受风、寻找风活动前,教师可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池塘边等地方找一找哪儿有风,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以丰富生活经验,为诗歌教学作铺垫。●视听相融地理解、体验诗歌意境把音乐融入文学作品的学习,可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轻柔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将循环播放,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2.
中班幼儿只有亲身体验感知风的存在特性,才能理解诗歌的真正内涵,才能为朗诵诗歌、仿编诗歌作铺垫。所以,该活动可以进一步细化,变包罗万象的一次活动为循序渐进的主题系列活动。特别在“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有必要选择一个有风的日子带幼儿到户外感受风的存在。风是抽象、无形的,中班幼儿往往难以理解“风的家”,对此教师可以启发诱导:“你那里有风吗?你怎么感觉到风的?”“风都吹到哪儿了?你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化抽象为具体,即“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是风的家”。一开始,幼儿可能仅限于注意自己、教师或同伴的头发、衣服的变化和周围花…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诗歌体理论笼而统之地讲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这些体特点基本上是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浪漫主义新诗中总结出来的。而运用不同创作方法创作的新诗和不同形式的新诗在抒情性和音乐性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也不一定都有意境。偏执于一个方面容易导致理论的片面性。当今中国诗坛,学习借鉴现代派诗歌艺术手法的意象诗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纠正对诗歌体特点的片面性理解。  相似文献   

4.
张秋怡同学问:“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学习诗歌,要先对诗歌特点有所了解。诗歌具备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音乐美这四个特征。诗歌的“四美”特征决定了学习诗歌的方法应与学习其他各类文章有所不同,要特别从四个方面来学习。一、注意诗歌意境美。意境美从何而来?它是诗歌中的意象通过艺术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要透过字面体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诗品》,由二十四首四言十二句的组诗所构成。它用高度形象而又抽象的语言,描绘了二十四种不同的诗歌意境,引导人们认识各种不同的诗歌风格特色,从而揭示了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想。《诗品》既是一部诗歌风格论方面的著作,也是一部诗歌美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诗品》论诗,有没有基本的美学倾向?这种倾向是什么?历来颇有争议。晚清林昌彝说过:“诗之品何止二十四,况二十四品中相似者甚多。”“相似者甚多”,这就为我们研讨《诗品》的美学倾向,透露了可靠的消息。我认为,追求冲淡自然的审美情趣,崇尚自然真美,这就是司空图《诗品》的基本美学倾向。诗歌的风格意境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出之以天性纯真和自然天成,这是对互不相同的风格意境的共同要求。清人杨廷芝认为,二十四品“无往不归于自然”,很有见地。只要我们把握住司空图“冲淡自然”的诗美理想,把《诗品》二十四则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那么,“恨当时不解其妙”(苏轼(?)语)、“多不可解”(方东树语)、“说之亦难”(孙联奎语)的《诗品》,就较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6.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风”,同学们一定用很多语言形容过、描绘过。可是用英语来描写“风”,你尝试过吗?看过下面两位小朋友的一言诗,你也来创作一首风的诗歌,好吗?——吧主鱼儿  相似文献   

8.
【知识储备】《秋天》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接触到的第三首新诗。和前两首相比,这一首,更加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渲染。1.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即为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这首诗中没有社会性意象,选取的多是静态的自然与生活意象:露珠、幽谷、稻香、冷雾、芦篷、笛声等,又配以动态的伐木、挥镰、撒网等,营造了一个典型的秋的意境。2.诗贵有“意境”之美。意境,是文艺…  相似文献   

9.
在欣赏诗歌、把握歌意境、领悟诗人思想感情时,你是否常常感到有难度?想过原因吗?是否把诗人在诗中涉及的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景物在你的头脑中是否是散乱的、无序的?这些景物能引起你感情上的共鸣吗?其实,利用诗歌提供的材料,加以联想、想像,在大脑中创作属于自己的MTV,正是理解诗意,领悟诗情的一条很好的途径。MTV是Music Television的缩写.音乐电视的意思。一首好的MTV往往是情景并重、声情并茂的艺术品.极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和诗歌有相通之处。大凡  相似文献   

10.
严伯春 《师道》2006,(7):28-28
上课了,我直接点名学生读题《观书有感》。“知道作者吗?”“朱熹。”“还记得‘熹’的意思吗?”“早晨的阳光。”“用‘熹’组词。”“晨光熹微。”———这是刚在前面《游天然动物园》里出现的词。我说:“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心里照得亮堂堂呢,现在我们来读诗。”学生一个个或沉静或略带夸张地朗读起来,在学生们把诗读通顺之后,我和学生交流起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我问学生:“知道诗写了什么吗?”“池塘。”“什么样的池塘?”“是很清澈很可爱的池塘。”“你说得没错。再读读诗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可爱…  相似文献   

11.
课堂回放《新诗诵读》教学实录师:诗歌鉴赏应该从诵读开始,诵读就是把我们读懂的诗歌用声音呈现出来.(投影《泥土》: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生读诗)师:我先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读诗的时候,考虑过这首诗是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向什么样的对象在讲话吗?生:我觉得……,这里所指的“珍珠”的那一个人,是那种一直把自己当做是高高在上的人.师:“高高在上的人”?生:对.作者想对这类人说:让自己变得平凡吧!在平凡中奉献自己,为大家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只求官位、成绩,求地位、金钱.师:你说哪里读出“求官位、金钱”这个意思?生:我觉得“珍珠”是指那些比较贵重的东西,贵重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清新、深远的意境来感染读者的。诗歌的鉴赏需要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同一首诗歌,各人感受不同,所体会的意境也就不尽一致。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呢?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意“和“境“两  相似文献   

13.
《篱笆那边》是狄金森的代表诗作之一 ,语言通俗而意蕴丰富。教学时 ,宜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象和意境 ,体会丰厚的诗歌内涵 ,进行开放性阅读。具体设计为下面几个步骤。1.设计导语 ,整体阅读类比导入 :同学们 ,当你仰望夜空 ,你会看见什么呢?也许是星星。因为有了星星 ,天空变得更迷人了 ,更深邃了 ,我们觉得她更美了 ;那么一首诗歌也是一片天空 ,诗歌天空的“星星”是什么呢?是意象。我们学一首诗 ,就像解读天上的星星 ,透过意象的纱布 ,我们可以感悟到诗歌博大的内涵和真正的美。资料导下 :介绍作者 ,引起学生兴趣。狄金森有三奇 ,终身不嫁…  相似文献   

14.
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有它自己的语言和艺术的表现行为。它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性。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诗歌的意境美可以分为很多类,在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5.
该方案注重幼儿多感官参与、多途径理解,注重情感的激发与体验,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认为语言活动的关键是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因此我有以下两个建议:一、将“室外寻找风”的环节调整为活动准备,使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风,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由此积累或提升的经验会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更好地仿编诗歌。二、结合目标,设计适当的提问,在原有水平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回忆“寻找风”的印象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风?你怎么知道风在那里的?”欣赏诗歌后,教师可以问:“风在河边,小河有什么变化?风…  相似文献   

16.
以下片断是一位教师在教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趵突泉》第二段的教学过程:教师:“这段描写趵突泉的泉水,你最喜欢哪一句?谁愿意说说,并把你喜欢的理由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一溪河水,清浅、鲜洁’,我认为这句很简洁。”教师赞赏地重复:“简洁。”学生:“我喜欢‘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的优美意境。”教师发出会心的微笑:“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优美的意境。”……这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话意识”,为她的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言语霸权的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全盘…  相似文献   

17.
我思索:能否把我们的诗歌教学从冷冰冰的背诵,化为鲜活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读诗、用诗的兴趣?学生会运用诗歌,可能比单纯的记忆诗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欣赏诗歌中品尝到乐趣,有了成就感,会自觉自愿的背诵一些自己理解了的名句或整篇的诗歌。这才是找到真正意义的诗歌教学的精髓!2003年7月,参加了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昆山首届研讨会,有幸欣赏了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的学生背诵诗歌的表演,很有创意,把冷冰冰的背诵,通过一幕幕话剧的表演展示出来,一些诗歌的名句,经过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运用,活灵活现的再现了诗歌的意境,表…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谢琰 《学语文》2004,(3):31-31
这首诗无疑是好诗,但好在哪?有人或许认为它好在整体意境。你看,他写的多自然多恬淡啊,意境多浑成啊,多有神韵啊!有了这神韵,当然得“得意忘言”了。我却觉得,此诗的意境一无可取处,不过是作者在月夜的竹林中独自弹琴唱歌,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意境,简直就是文人骚客的“小样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思想博大精深 ,艺术登峰造极。如何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 ,读透一阕词呢 ?如何才能获得诗神的青睐 ,射穿她的芳心呢 ?相似联想法不失为读诗的一大法宝。所谓“相似联想法”是指在读一首诗词时 ,回忆联想到与之相关、相似的诗句来更好更深理解所读诗词意境的一种方法。一、用相似联想读懂句子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妙言佳句 ,往往含蓄蕴藉 ,非调动自己所有知识储备来解决不可。比如 ,杜甫《登高》云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如何摄取其中蕴涵的情思呢 ?由“落木”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成语“落叶归根” ,而此时的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