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何思源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期间,基于对传统士大夫教育的批判,通过研究教育理论和考察教育现实,提出了著名的“求生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主张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倡导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何思源“求生教育”思想的提出,深受近代中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思源在二、三十年代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时,基于对封建士大夫教育的批判,通过研究教育理论和考察教育现实,提出了“求生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主张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倡导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何思源“求生教育”思想的提出,深受近代中外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杨静  刘永飞 《考试周刊》2014,(16):167-168
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命题。本文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蕴含的中国教育问题,最终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后期,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又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其实质都指向一个问题:创新人才成长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6.
莫超 《甘肃教育》2014,(15):16-16
正2005年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问题,即有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不思考"钱学森之问"之解。除了学界公认的几种见解,如,大学去行政化、去功利化、克服短视行为、抵制学术腐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惊世之问,号称"钱学森之问"。因为钱学森的重大影响,"钱学森之问"成为世纪之问,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后来,钱老又痛心疾首地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相似文献   

8.
常旭 《辽宁教育》2012,(22):35-3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钱学森之问"也促使我们从事教育的人对教育做出深刻思考。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善为本。  相似文献   

9.
探索争鸣     
主持人言:"钱学森之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敦促我们后人思考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难以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大师人才,大学应如何改革、如何培养人才?时至今日,各类报刊、媒体发表了成千上万篇文章,求解"钱学森之问"。本栏目"探索争鸣"发表的《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指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真谛"。观点很有新意,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何思源是我国现代史上的著名爱国人士,他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增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从事教育和从政,思想行为始终坚持爱国、救国这一主线。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他爱国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久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同  相似文献   

14.
科学巨匠、世界伟人钱学森,虽然已离开我们了,可是让他难以释怀的"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世纪之问,言犹在耳。这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必须深层次挖掘它的本质。本文从"钱学森之问"考察关于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从科学文化的视角对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最后从改善教育环境、改善教育模式、推进创新精神培养三个方面深层次解析此问题,拟由此构建出一个更适合科技人才成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小学数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也许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知识占一个人的整个知识总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毕竟是基础学科,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反映出建国后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存在问题。本文从"钱学森之问"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讨论杰出人才的教育问题,最后尝试对"钱学森之问"涉及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答"钱学森之问",也许首先还是"救救孩子",从解放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开始。从黄毓先生所撰写的"人体生命学与钱学森系统论、复杂性科学关联"系列文章,笔者发现了十分重要的信息。由之得到三条重要启示,并提出了初中生教育六原则。本文提倡了"完备的‘人的教育’"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之问"是向中国高等教育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一问。"钱学森之问"与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实现了共鸣。而大学要培养出一流人才,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才能培养与品德培养、务实精神与理想情怀相结合、相融通,这种整合思维不但不失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道,而且是培养精英人才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李墨 《成人教育》2014,(8):32-35
杜威教育思想是在美国急需具备技工知识和职业准备人才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教育就是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针对当时美国传统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与"教育的本质"。通过评析杜威主要教育思想,我国当前教育针对学生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等,有利于未来回答"钱学森之问"——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科学老人钱学森离我们而去。他生前就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诸多疑问,集中表述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时间,引起社会关注,议论纷纷,聚焦于教育弊端和教育改革,甚至有一些教授上书教育行政部门,再次强调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