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默会知识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当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概述默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默会知识对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默会知识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该策略涉及知识构建、师生交流、学习共同体和科研实践等方面,以期对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白鹤 《教书育人》2011,(15):81-83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乃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研究生课堂教学中默会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默会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尼的默会理论为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诸多启示.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充分重视默会知识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转变研究生教育价值现和评价观,培养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意志,采用以学徒制为主的单个导师指导与导师指导小组相结合的导师指导方式,构建以课题研究为戢体的学术共同体,加强研究生人文教育,从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从默会知识的维度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默会知识的含义、特征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获取默会知识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鉴于默会知识的特殊性,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要获取该知识需通过以下方式:交流与对话,观察与模仿,独立或参与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具有默会特征的、不能完全用语言清晰表达的信息素养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默会知识的本质和结构决定了学习者信息技术默会知识的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知识迁移—“变式”练习—创新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发展学习者的默会知识,可使课堂教学中的信息素养培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创新需要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是我国高等裁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默会知识对创新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传授既有的显性l知识和成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掌握大量的默会认识、信念、方法与技巧等。本文对基于默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发展智力与能力,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和机械的训练。我们知道,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有学者研究表明,显性知识只占知识总类的20%,而默会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不确定性发展趋势,要求研究生教育教学把“教”与“学”的主客体地位“翻转”过来。研究生作为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主力军,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更好地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不确定性知识观视域下,推行研究生“翻转”课堂具有可行性: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翻转”提供了根本保证;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为课堂教学的“内容翻转”提供了现实可能;研究生的学习条件为课堂教学的“形式翻转”提供了操作空间。研究生“翻转”课堂应遵循“运用上适时翻转、理念上根本翻转、内容上全面翻转、模式上合理翻转”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许春 《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73-174
课堂教学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从思想认识、教材选择、创新选题、研究方法四个纬度分析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课堂是师生见面、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可以在较长周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传授、师生互动、循序渐进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领域的共识。提出了主动创新型研究生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基于案例的创新实践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科研课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三结合,案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主动创新式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靠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知识的生产包含了大量个体默会知识的参与。科学的创新根源于默会的力量。教育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向他们传授已有的显性知识、成果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掌握大量默会的认识、信念、概念、框架、方法与技巧等等。默会知识对创新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技能。研究表明,个体的默会知识对问题解决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默会知识对问题解决能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默会知识的特征和学习规律,剖析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学习默会知识的适切性,并将其做适当改进,每一教学步骤均以心理认知发展阶段为支撑,着重体现默会知识的建构过程,以更加适用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在人类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意会性、个体性、情境性、非批判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学中,默会知识才真正与学生思维能力、生命情感的生长点相契合,不应该被忽视和压制,教师必须意识到默会知识对于显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给学生创设教育情境和实践机会,以此来激活与提升学生的默会知识,并且要通过内部自我反思和外部的交流讨论来丰富、更新自身的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树立多学科培养理念;构建开放式的研究生精品课程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技术促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网,激发研究生科研的内在动力。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为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具有基础地位与强势作用的教师默会教育观念造成了认知与行为监控的盲点。文章就课堂教学中默会知识的反思与重构作了探讨,提出使教师的默会知识成为显性知识获取的基础,使显性知识在原有的默会知识背景上重构起来,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多样,研究生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设计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竞赛类项目、学术论坛类项目、校园文化建设类项目等,努力开辟发挥第二课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如此之重要,可以说,“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所谓默会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广开渠道,帮助学生积淀默会知识,对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一种建立在知识传递和掌握基础上的发展过程,知识型态是影响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性因素。1958年,波兰尼提出默会知识,开启了人类对知识认识的新高度。默会知识具有意会性、个体性、情境性、非逻辑性、差异性等特征,它的出现对于学校教学变革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默会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虽然研究者比较充分地阐述了默会知识的理论,但是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仍然不充分,经常被忽视。认识与理解默会知识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打开原本被遮蔽的教学视野,拓展知识对生命成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9.
教学任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而所谓默会知识则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那部分知识。人类的默会知识远远多于明确知识,而且有着不同于明确知识的显著特征。虽然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学习,以书本和听讲为主,在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践中占主导地位,但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新探讨默会知识的作用,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概念的变化,对默会知识的关注,将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由此带来的教学任务的变革,不仅将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受益,而且将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3):160-161
默会知识是一种内隐的、难以言表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和发展具有显性知识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课堂教学应更新教学观念,全面推行情境体验式、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促进默会知识的有效传承与共享,增强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