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0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持之以恒,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并得到国际主流舆论的认同并尊重.但我国的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人口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文 《新闻前哨》2002,(10):19-19
随着媒体大战的硝烟日浓,不少媒体专门设置了策划中心等部门,安排资深编辑、记者负责策划相关事宜。大致说来,目前对于新闻的策划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揭晓。许多摄影界的朋友很想了解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发给了获优胜奖的10名摄影记者。问卷内容: 1、基本情况:年龄、职称、从事新闻摄影的时间? 2、常用什么器材、机身、镜头、胶卷? 3、目前你最满意的自己的作品有哪些? 4、除了本单位外,你的作品还主要向哪些报刊 投稿? 5、你在采访中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6、除了重大事件和日常报道,你最近关注什么 报道题材,或有什么大的报道计划? 7、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是 什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充实自己? 8、你有没有三年内放弃新闻摄影改行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5.
宰飞 《新闻世界》2013,(12):61-63
新闻报道的平衡是西方新闻界普遍遵守的职业规范之一。甚至有西方学者提出用"平衡"、"公正"代替曾经被称为"不死之神"的"客观"。在我国新闻实践领域,新闻报道的平衡手法也逐渐被运用。新闻报道的平衡是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主导性因素和意见的同时,兼顾其他因素和意见的理性表现。笔者对新闻报道的平衡的界定包含了"操作"和"理念"两个层面的内涵:它既是新闻工作者道德上的自律,又是新闻写作与版面编排的一种技巧。  相似文献   

6.
滚动式新闻报道的特点是: 一、增加每天新闻播出和出版的次数,高频率地传播新闻信息。如电台和电视台开辟整点新闻,大幅度增加新闻节目的播出次数,以便于受众适时接收新闻信息。二、每次传播的内容既有最新新闻,也有对前一次重要新闻的重复传播。这样依次类推,呈滚动态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亚太区的观众对开幕式最感兴趣,其次是欧洲(30%)和北美洲(24%)。就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观众对开幕式最为关注,其次为往届奥运会东道主。据估算,有65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这一盛事,对于奥运会开幕式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亚太区的观众对开幕式最感兴趣,其次是欧洲(30%)和北美洲(24%)。  相似文献   

9.
现在新闻报道中确实会议报道过多,尤其是会议主办单位大都希望上级领导参加,领导一参加,就说明重视。所以会议报道形成一种模式,总是排座次念名单,这样的新闻,群众当然有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月开门红,二月拜年声,三月学雷锋,四月闹春耕,五月夏收忙,六月育儿童,七月说党建,八月子弟兵,九月颂园丁,十月庆国庆……”这些“四季歌”说法虽片面,却尖锐地指出了某些新闻报道的缺点——报道一般化。 怎样才能使报道走出平庸呢?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达到目标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新闻策划的超前预见性更重要的是新闻策划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已知求未知,换句话说,根据新闻规律,依据事实去感受到,触碰到,描绘出那即将到来的未来。这样,实际上就属于一种报道时机上的领先和社会思想、发展趋势上的引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某些倾向确实值得关注。深入采访,客观报道,本该是记者的主要职责,记者理应多写些反映现实、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关心关注的新鲜事儿。然而,有些记者特别是一些老记者,已习惯了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不肯再  相似文献   

13.
在现阶段新闻竞争近乎白热化的状况下,报道独家新闻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立体化。我们不仅要和同城平面媒体竞争,同时还要接受广播、电视以及日益壮大的网络媒体的挑战。这意味着,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必须将同源新闻做新、做足、做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李南 《新闻窗》2011,(3):65-66
2006年,全球性互联网产品Twit-ter在美国发布,两年多时间内引发了全球"微博力"。2009年,新浪开通微博功能,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阔的自我表达平台,同时也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新兴传播形态与舆情平台的微博,在新闻事件的"实况直播"、表达民众观点等方面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俗化新闻报道受欢迎6月11日到17日,新华日报在一版逐日刊登《结构调整纵深行》苏锡常篇:《关于结构调整的对话》,共7篇。这组系列报道形式新颖,视角独特,引人注目。《关于结构调整的对话》分市场导向,不断版的教科书;走出重围再重组;开放摆渡;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6.
精确新闻报道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钟 《新闻界》2002,(2):18-19
20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各地新闻媒体上开始不断出现引用各种抽样调查结果的报道,这类在国外被称为“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Journal-ism)的样式在中国媒体上日渐增多,似乎酝酿着中国新闻报道结构继深度报道之后的新一轮调整。目前,中国媒体上出现的这类报道大多是引用媒介外的各类调查机构或一些课题研究组的调查结果,同时,也有不少记者尝试自己采写这类报道。但是,由记者采写的这类报道许多是基于随意性的“抽查”,显示一些媒体对这种报道与传统报道的质上的区别还未有清晰的认识。一、精确新闻报道的意义精确新闻报道是指采…  相似文献   

17.
前些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报道要不断创新。 新闻报道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  相似文献   

18.
陈亮 《新闻实践》2002,(4):55-56
在新闻报道中,隐私已经成为有意无意要触碰到的问题。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却又堂而皇之地去窥探别人。隐私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媒体的卖点,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也作为一个附加产品带给了媒体。从法律上说,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的内容包括了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只要未经公开,被采访人不愿公开,披露的信息都构成隐私。一方面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从事与社会利益无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和支配,同时个人生活信息,如家庭成员,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茂盛 《军事记者》2003,(12):22-23
我们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对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较高要求,即在客观公正报道时要在许多方面作出选择:既要选择报道的内容,也要选择报道的形式。受众拿起一张报纸,都希望看到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这一方面要靠新闻事实本身的诸多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靠新闻的写作者把握受众心理变化,形成报道强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要在自身“质量”上下功夫。新闻报道引起受众注意的方式除了事实本身的重要性、显著性等诸多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闻以什么样式出现在受众面前,即新闻写作者依…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情味报道?要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有人说,人情味报道,要求用人的感情,来激发读者的感情,寻求与读者感情上的沟通,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读者共同兴趣的报道,即表述人们相互关心、同情的那种美好感情的报道。 有人说,人情味报道,就是指那些可以超越思想上的阻隔,达到感情上沟通的那一类报道。 西方新闻界把人情味报道,看作是“无论从人或事看来都并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悲喜剧”。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情味新闻,因为它表现的内容,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残暴的憎恶,对生命的热爱,对灾难的忧虑,对成功的欣喜,对不幸的悲伤和同情等种种情感;也因为它表现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使新闻报道具有普遍的社会兴趣,拥有更多、更广泛的读者。当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说的人情味儿只是人民大众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