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读了《海伦·凯勒》这本书,我感到,生活本身并不残酷,只要你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能够想象、不能够忍受的。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她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一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个盲聋人能…  相似文献   

2.
钱敏  郭琪 《神州学人》2007,(8):26-27
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不仅是个盲人,而且是个聋哑人。在她出生后的第19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使海伦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对于盲和聋,海伦在她的处女作《我的生活》里表达了她的切身感受:"盲,隔绝了人与物;聋,隔绝了人与人。"  相似文献   

3.
《海伦·凯勒》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从小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和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国文字。她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盲人、聋人的教育事业中,为残疾人教育作出了贡献。一个盲聋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多么的惊人啊!假如海伦当时自暴自弃,在命运面前低头的话,又会怎样呢?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般人不可想象的痛苦和艰难,取得了许多健康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谱写了她光辉的人生。海伦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眼睛明天就要失…  相似文献   

4.
《海伦·凯勒》这本书叙述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实的故事。此书主要讲述了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她一岁半因疾病而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痛苦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坚定了信心,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用手指“听话”,并且掌握了多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有人问过她,你现在成了这样,苦不苦?海伦回答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而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只有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5.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6.
一个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长大的孩子,却给健康和不健康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她就是让全世界都为之感动的——海伦·凯勒。海伦小时候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可她自强不息,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学会了说话、唱歌,而且还学会了写字,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现在,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一起去读读她的故事,看看她的文字,学学她的精神。(小丹)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8.
一、名人故事,激情导入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个什么人?你了解多少?她是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赢得生命中的光明。她又聋又哑又盲,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并在文章开头写道“: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患上几天聋盲症,那将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因为黑暗将会让他珍爱视觉,寂静将会让他更加明白声音的愉悦。”可是有的学生却由于在平时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小海伦是一个意志特别顽强而聪明的孩子,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厄运中的海伦》海伦·凯勒(Helen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  相似文献   

10.
海伦·凯勒(1880—1968),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演讲家。她一岁半的时候,由于患急性充血而导致丧失了视力、听力,随后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成为一个既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如此年幼就被剥夺了认识世界的机会,可谓人生之大不幸!然而,身陷无边黑暗与漫长寂寞的她,竟然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教师莎利文帮助下,凭着手摸认识了周围的世界,学会了读书;在波士顿霍勒斯曼盲人学校教师富勒的教导下,又学会了说话!历尽千辛  相似文献   

11.
正游弋在茫茫书海中,我得到了许多。鲁迅教给我深邃,巴金带给我真挚,冰心让我感到温馨……书籍真可谓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在阅读中,我学会了珍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出生后不久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里,海伦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可她并没有悲观失望。她用自己的手代替眼睛和耳朵,不断克服困难,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无比幸运的。想想海伦,我们所拥有的比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一个人不应该为自己的外表而感到自卑。其实,最重要的是内心。一个人内心美了,人也就美了。就像文中的主人公,当她开始美化自己的内心时,她也就很美了。比如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她没有眼睛,又失去了听力,可她凭着自己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是频繁可见。相反,有些残疾人因为身体外表的不美而自甘堕落,某些同学因为家庭残缺而放弃学业。其实他们只要端正一下对待人生的态度,走上正确的路,那么他们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如果人人都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信心,那么世界上…  相似文献   

13.
感恩生命     
记得海伦·凯勒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感谢大自然给予我温暖的阳光,我感谢父母给予我敏感的触觉,我感谢我的老师给予我美妙的知识……”海伦身有盲、聋、哑多重残疾,但她怀着感恩之心面对不公,她甚至还感谢上天给予她的不幸,她认为正是不幸使自己比常人更加坚强,更加不屈不挠。最终海伦克服了重重困难,奇迹般地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一、文思导引海伦·凯勒出生 19个月后 ,因病致残 ,变成了盲、聋、哑人。但她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从 7岁开始 ,她刻苦练习说话和写信 ,后来学会了五种文字 ,上了大学 ,成为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盲人的幻想为基础 ,描绘出一个靠她的触觉和想象认识的美丽世界 ,告诉人们要珍惜拥有 ,把握现在 ,热爱生命。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提出给人三天视力“最希望看到什么东西”的问题 ,给人强烈震撼的是将“有眼睛的人所能看到的东西其实很少”与“我这个瞎子”“在树林走一个小时”“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  相似文献   

15.
海伦女士是一位单身的美国商人.她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女儿,如今已经是大学生了.海伦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她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发现真实的世界和增强应对世界的思考能力与勇气. 发现孩子的天赋 玛丽亚来美国的时候刚刚七岁.我观察她对什么感兴趣,教她怎样玩.我们一起溜冰,一起去博物馆等地方;我问她问题,比如,你对这个问题、那件事情的看法如何?你为何喜欢这个东西,不喜欢那个东西?这样我就可以发现她的爱好,从而帮助她挖掘和发展天赋.  相似文献   

1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7.
假如,有谁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一辈子看不见彩虹的靓 影;假如,有谁哭闹时,却听不见妈妈嘴里的话语。那么她面临的将是一个 死寂的世界。我不敢想,谁会这么不幸。可世间偏偏有这样不幸的人—— 海伦·凯勒,一个可爱的盲姑娘。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文叙述了海伦小时候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终于考上大学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我选取两个最能体现海伦艰苦学习的部分作为“长文短教”中重锤敲打的地方。它们分别是第三自然段中“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相似文献   

19.
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失明失聪,但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强者—海伦·凯勒。由于失去了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海伦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她的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如果没有强大的毅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  相似文献   

20.
华彦钧盲。贝多芬聋。然而,世人尽知的《二泉映月》与《命运交响曲》是盲聋的不成熟之作么?不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而且,这两部堪为世界经典的作品实在不知点亮了多少盲人的眸子,也赠予了多少聋者听觉的享受。难以想信这些足以疗疾的作品之作者,竟身为残疾啊。而那位伟大的文学女性海伦·凯勒,却是盲聋兼有。她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降生,在无声无色的家庭中受教,在无声无色的环境下学习与创作,在无声无色的“掌声”和爱戴中走向成功,更是在无声无色的会场接受褒奖、发表演讲。总之,海伦终生所伴随的只是无声、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