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寒假前,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布置了一项采访任务,春节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我准备多日想要采访的对象--田雨森。 他是临汾市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平时工作很忙,我早就想采访他,可又怕被他拒绝。因此,在我的脑子里立刻产生了许多问题:他能接受我的采访吗?假如他对我的采访不放在眼里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少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老师杨昌济家住了一宿之后,第二天一早,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了门,他看到这一幕—— 小院的井边,只穿着短裤的杨昌济,正在用冷水进行晨浴。他的神情肃穆,动作讲究,一吐一纳,仿佛正在进行某项庄严的仪式。待发觉身后有人,他回过头来,告诉毛泽东他在晨浴,是几十年的老习惯了。“清晨即起,以井水浴我肉体,然后晨诵半小时,以圣贤之言浴我精神,是以精神肉体,清清爽爽,方得全新之我,迎接新的一天嘛!”杨昌济闭目端坐,长长吸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3.
邢刚,五常市教委成职股股长,今年48岁,个子不高,朴朴实实的一个汉子,干农村成教工作已经整整20年了。听说他1996年荣获了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华扫盲奖”,于是我决定采访他。老邢得知我要采访他,依旧是3年前获奖后拒绝我刊记者采访时说的那句话:“没啥说的。”我明白老邢是那种埋头苦干、淡泊名利的人,不喜欢宣扬自己。但为了使老邢能接受我的采访,我几次做他的工作,说清采访他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农村农教这摊事业。老邢好歹答应下来了,但时间定不下来。我几次电话约他,他总是说没有时间,总是不断往后推。一、新年一…  相似文献   

4.
接到采访原国锋的任务,我心里有点惴惴不安。毕竟,他是被几位中央领导人点名表扬的知名记者,而我,在他面前可算是“菜鸟”。诚惶诚恐地搜罗了一堆他的资料,绞尽脑汁地列了一长串采访提纲,才敢给他打电话。当电话中的他一口答应我的采访,并爽快地约定了时间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实录一通话时间:2003年7月 11 日 16:40通话人:北京市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 晨晨晨晨:老编,你好。我叫晨晨,今年上初三,订阅《东方少年》已经三年了,是一名“老读者”了。最近有件事情想不通,和您说说,可以吗?老编:感谢你这位“老读者”对我们杂志的支持!什么事情,说吧,我很乐意听的。晨晨:是这样的。我在班里有一个好朋友,他叫大同。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获得过许多市里及全国的奖。大同人也很好,性格随和,和班里同学能够打成一片,谁有了数学上的问题,只要找到他,他从来都不拒绝,而且一直讲到你听明白了为止。就在这个学期,班里转来了一…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我校开展了发现身边的诚信主题活动。我作为校广播站的记者,负责采访身边的一些人,了解他们对诚信的看法。下面是我就这一主题进行采访的部分记录。邻居的小军上初中,一天下午,他接受了我的采访。我:你知道诚信是怎么回事吗?  相似文献   

7.
张盖伦  陈澍祎 《大学生》2014,(23):10-13
<正>约好采访的当天,张佳鑫去了一趟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忙活成立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的事。回到学校,已是晚上七点半,他去学校食堂点了菜吃,算是犒劳。从他的微信朋友圈看,他很忙。他的"夕阳再晨"志愿服务项目在各个学校又要招新了;他们又去了好几个社区给老年人讲授电脑知识;他的"高校正能量联盟"各个部门都在招募工作人员;他还在分享创业的讯息和感悟;有时又放上几张满是英文的PPT,配文:我只想做个安静的博士。但这枚博士算不上安静。张佳鑫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是5G关键技术。2011年,他发起"夕阳  相似文献   

8.
天使轶事     
我有一位同学名曰晨,成天挂着一副自诩为天使般的笑脸。生性乐观的晨,有一句至理名言:“生活应该是精彩的!” 一日,晨与同学一起去溜冰。在冰场上,他左一招“横扫千军”,右一招“白鹤亮翅”,尽情地展示着自己十多天来学到的“本领”。不料,兴致大发时,却重重地摔了一跤。周遭掌声四起,夹杂着我们善意的嘲笑。我本料想,他如此颜面尽失,必定恼羞成怒。谁知他用一个极为优美的姿势“唰”地立了起来,轻轻地掸一掸身上的冰尘,向同学打了一个极帅的手势之后,带着他那天使般的笑脸若无其事地“溜”开了。我凑上去悄悄地揶揄:“看不出你还这般洒脱呢…  相似文献   

9.
“杨晓晨,一块去踢球吧?”一放学,好朋友田畅就抱着球来喊杨晓晨。“不了,我要回家。”杨晓晨淡淡地应了一声,就绕过球友们,独自回家了。杨晓晨从来没有这么急切地回过家,以前的他放学后恨不得玩累后睡在操场里,今天的他却恨不得一下踏进家门。“妈!”晓晨一进房门就习惯性地大喊了一声,但他很失望,奇迹没有出现,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呆呆地站着。妈妈病了,被可恶的病魔缠身,住进了医院。昨天晚上,满脸憔悴的爸爸把晓晨搂在身边,“晨晨,妈妈病了,爸爸要照顾妈妈,你一个人在家要好好管理自己。”“嗯,爸爸,有我在家你放心吧。妈妈是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5,(9):19-19
认识詹姆士,是在一次酒会上。身为美国一家跨国公司驻华代表,全权负责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我希望采访他,他欣然接受,并预定了时间。那次采访很顺利,就在快结束的时候,我按惯例问他公司未来有什么规划?原想他会像以前采访的一些企业家说几句“展望宏图、实现目标”之类的话。没想到,他很认真地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份公司未来15年发展规划书。  相似文献   

11.
他是我的一位采访对象。报社搞了一个资助特困大学生的系列报道,安排我们去采访学校便推荐了他。那天下午,当我们在那个贫困的山村找到他时,他正在地里干活。尽管只有二十岁,但晒得黝黑黝黑的,一握手生疼——他满手老茧。  相似文献   

12.
递一根拐杖     
我打量着眼前这个面色红润的小伙子,他不久前刚获得了十佳道德模范奖章。他是我今天的采访对象。随着机器的准备就绪,我的采访开始了。我:恭喜你获得了十佳道德  相似文献   

13.
林华 《家长》2000,(10)
我的孙子林晨爱好象棋,每星期都要接受半天或一天的正规训练。在家里,一有空儿,我们爷俩就将上一盘。起初,他总让我按着他的棋路走。我告  相似文献   

14.
清晨 《教育与职业》2006,(25):90-91
在泰国的这几天.采访到留学曼谷的浙江男孩刘旭,是一件值得我庆幸的事情。经过他的允许.我走进了他的留学生活.记录了留学泰国的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他和伙伴们的热情也让我了解到了泰国的教育理念并且顺利的完成了我的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净恩 《职业技术》2005,(1):28-30
这是一个浪漫的题目,但您将要看到的却绝非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服刑人员,而我对他的采访也是在高墙电网内进行的.采访中,我试图进入他的内心世界.采访结束后,我把他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目的在于让您和我一起"听别人的故事,琢磨自己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正>采访浙江省劳动模范、国家游泳队教练汪海波是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他刚结束游泳队在安吉的集训回到杭州,还没来得及回家,就先赶到了我们见面的地方。占用了他宝贵的休息时间,已经让我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同时,我又担心自己因准备的采访资料不充分而浪费他的时间,所以刚一见面,我就紧张到有点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说:“您好,汪教练!我是杭州市胜利山南小学的亚运小记者刘一心,很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汪教练轻轻地“嗯”了一声之后,  相似文献   

17.
招待的理由     
这天,我正在办公室值班,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不紧不慢地走了进来,我看他背着背包,西装革履,误认为他是外地前来推销的,就忙站起身,笑着对他说:“你好,我们这里什么都不缺……”见我如此一说,对方先是一愣,继而摇头笑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我看,我闪目观瞧,见上面写着“兹有我单位记者×××到贵地采访,请予以接洽”。哦,原来是采访的新闻记者,我就问他有无记者证,他说他们杂志社是机关内刊,不办理记者证。  相似文献   

18.
去访问一位老师——现在已当了副校长的老师。他有不少译著,且上了银幕,上了电视。我兴冲冲地心想,此次采访一定马到成功。在他的办公室里遇见了采访对象,年龄不大,个子不高,朴朴实实的。我说明了来意,他只含笑地点点头。他似乎不太善言辞,觉得有点张惶,也带着几分认真。他解释说:“不,不,不必采访我,我没什么好采访的。”我怕把事情弄僵,就显得十分轻松地说:“那就请你随便谈谈吧!”他两手在胸前拍了拍连声说:“不,不,没什么好说了。你还是去采访别人吧!”说完,淡然一笑,走了。我觉得此人有些怪.如此造就,别人求宣传部门“广告广告”都来不及,而他,却一味“推辞”,一味只道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采访了一位艺术家——孙昌茵。通过这次采访,我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虽年逾古稀,却貌如五十,身体硬朗,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他就是1943年出生于我们温州市乐清镇仓桥村的加拿大著名华裔画家——孙昌茵。在他的画展上,我对他进行了一次短暂却印象深刻的采访。韩欣好:孙爷爷,您好。我想向您请教一下,您对画画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20.
要采访梁晓声不容易。你几乎不能掌握他的行踪,教书、写作之外,各种社会活动缠身,很难找。我前后打了好多次电话,都无人接听。显然梁晓声是一个大忙人。终于有一次,在晚上他接听了我的电话。和我以前听他的讲座一样,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像女性,声音低而且慢,同时又很有分寸感。他问清楚了我的来历,听说是《语文世界》这一中学生的刊物要采访他,就答应给我一点时间。要采访梁晓声的重任终于有了着落。不得不说的母亲每个成功者都爱提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正是小时候开始的点点滴滴奠定了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梁晓声也不例外,是母亲的教诲和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