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教育》2005,(3):24-24
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长春市作为吉林省课改实验区之一,在2005年实行初中毕业生考试、综合评价体系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第一步:2005年和2006年为中考改革的过渡期.改革的重点是废止指标生制度,采取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入高中的作法。第二步:从2007年起,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与升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广泛推进和深入,中考改革成为每个实验区无法回避的课题。 2004年,在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中有17个地市率先尝试了中考改革。2005年,中考改革实验区扩展到全国550多个地区。在一份份来自实验区中考改革情况的报告中,我们看到各地积极探索的足迹与努力。虽然因地区差异,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也有诸多尚需完善与改进之处,但总体上各实验区都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不同程度的突破,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本刊汇集2005年实验区中考改革情况报告, 希望能真实记载并呈现2005年实验区中考改革探索的历程,为今年即将到来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南宁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南宁市在2004年中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课改实验区的实际,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制定了2005年《南宁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把评定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以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考制度改革要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教材,考试将怎样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战———课程、教材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落实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的各项目标 ,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是这次改革的核心 .●课程、教材改到哪一步 ,中考、高考就跟进到哪一步 .●中考改革将会有重大突破 ,高考改革将稳中求进 .●中考改革的新观念 ,将带入到高考改革中 ,高中课程改革 ,将会出现三种不同走向 .从今年开始 ,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以及中考、高考都将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改革 .根据国家有关会议精神 ,笔者就具体的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高中升学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及…  相似文献   

6.
学生小凡是宁安市中考制度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谈起升学经历他高兴地说:2009年升学考试时我的成绩进入了投档线,虽然没能进入本校的前60%,但是按照录取政策,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我进入了理想的高中,而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学业分数比我高的同学却没被录取.这让我和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高利害事件,中考和中考改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2002年以来,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改革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改革逐渐超越实验区的范围,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改革逐渐超越实验区的范围,在全国全面推开。在2008年各地中考改革方案即将出台之际,本期“关注”栏目选取山东,河北,新疆三省区中考新方案,并对三省区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限于篇幅,这里提取的虽然只是三个方案中的部分特点,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今年全国中考改革的新方向,并获得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中考改革,人们对于这些改革的意见不一,评价也不一。要研究中考改革,必须厘清下面四个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考不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招?只有厘清了这四个问题,中考改革才能取得实效。首先,初中阶段的毕业和升学所需要的评价与筛选功能决定了现阶段中考不能取消;其次,考试科目的设置一定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考试内容的难易度设计一定要合理;再次,在中小学阶段不适合采用开卷考试以及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方式,以防止过早地形成文理分科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最后,无论采用何种招录方式都要注意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摘编     
《今日教育》2011,(5):39-39
专题: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专题 2003年,中考改革出发,线路图方向正确,重要举措清晰——依据课程标准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倡导等级呈现考试结果,弱化分分计较;推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出现了一些先进典型和成功做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中考改革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起,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改革,强化了对考生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这是中考考试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也预示了中考改革的方向,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种挑战,也是—种机遇。为适应考试制度的改革,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柬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必须把握教学主阵地——课堂,才能把这次教改落到实处。笔者所在地区进行了五年的新课改,总的来说取得了很好效果,教师素质,学生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中考数学成绩也明显提高。但课  相似文献   

12.
近日,黑龙江省出台《芙于进修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中考改革力度,继续降低中考难度,缓解学生升学压力,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同时在全国率先提出,有条件的县(市)可率先取消中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具体要求,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去年始中考就实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就有一项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我校在中考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科尔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为45215人,其中首届实施新课程的8600名学生毕业一并参加中考。2006年开鲁县、奈曼旗、开发区、霍林郭勒市等第二届参加课改的1.58万学生毕业参加中考。按照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省18个首批课改实验区来说,今年的春天一改往日的平和,即将来临的中考改革使人躁动不安。三年前先期进入课改的初中今年面临着中考和升学,事关改革成败,牵涉到众多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今年中考改革的进展如何,方案如何设计,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对此怎么看,围绕中考改革的一切信息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到部分实验区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力量。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不可能取消考试,而且还应该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2004年,第一批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就要参加中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中考制度,才能有力推动新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积极开展中考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围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方式等内容,形成了许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操作性强的经验和做法.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改革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深化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主要依据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我省中考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同时,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深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相似文献   

19.
就目前来说,我国依然是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基本途径。为了优化这种人才选拔途径的实施效果,我国中考制度全面分析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改革要求,保证中考试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素质,并为此设计了开放性的、综合性的历史考题。以中考历史考试特点为基础,从引入社会时事政治新闻、引导学生建立宏观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客观规律三个角度分析中考制度下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日前,省教育厅专门下发通知,就我省2007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至少50%的公助生招生指标平均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全面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分开进行,成为今年中考政策中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