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扁豆     
“多少时候,没有到菜圃里去了,我们种的扁豆,应当成熟了罢?”康立在凉台的栏边,眼望那络满了荒青老翠的菜畦,有意无意的说着。谁也不曾想到暑假前随意种的扁豆了,经康一提,我恍然记起, “我们去看看,如果熟了,便采撷些来煮吃,好吗?”康点头,我便到厨房里拿了一只小竹篮,和康走下石阶,一直到园的北头。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扁豆     
这几年,妈妈每年都种扁豆。那些扁豆藤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爬满了我家晾衣服的竹竿和尼龙绳,有的甚至还登上了房顶呢! 今年,当第一场春雨刚刚下过,我便找出了一个平时不用的瓦盆,在盆里放满稻草灰,又洒上水, 然后把扁豆种子一颗颗匀称地嵌在灰盆里,把盆放到房檐下面。 在阳光雨露的催生下,扁豆种子的皮渐渐地裂开了,钻出了一个个白得可爱的小芽头,扁圆的一颗种子分成了两半,而且每片豆瓣上都戴上了一个紫色的小  相似文献   

3.
两株扁豆     
春天,外公种了两株扁豆。一株靠近路边,另一株在墙角里。靠近路边的这株因为施肥浇水方便,外公便不时把弄,而墙角里的那株因为不便,只好由它自然生长。开始,两株扁豆藤的肥瘦、粗细、长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到了五月底,路边的这株,明显地比墙角那株丰茂了许多。我暗地里猜度,外公是因为怕麻烦,才忽视墙角里的那株扁豆的。到了九月,两株扁豆藤竞相开花,路边的这株花稀而大,墙角的那株花密而小。路边的这株结的扁豆大而薄,产量较低,吃起来口感也较差。墙角的那株扁豆厚实饱满,产量是路边这株的五倍多,吃起来肉实厚重,很有嚼头。对这种结局,我…  相似文献   

4.
李希贵在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用他的亲身实践展示了教育“理想国”的真实生态,在他亲自经营过的每一所学校里,素质教育“风展红旗如画”,师生共同演绎生命与成长的精彩,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尽情地“自由呼吸”,令广大师生心驰神往,后悔没有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李希贵先生的学校里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的又一力作《学生第二》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读完第一遍,觉得这是一本“管理高参”;读完第二遍,觉得这是一本“创业宝典”;读完第三遍,觉得这是一本“成功通鉴”。每读一页,呼吸便觉…  相似文献   

5.
摘扁豆     
今天我要跟着外婆一起去地里摘扁豆,扁豆又大又长,非常可爱,惹得我只想快快把它们摘到篮子里!来到外婆家的田地里,我一眼就看到一大片矮矮的扁豆架,远远望去,那郁郁葱葱的扁豆叶,宛如一把把扇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文艺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生命热”,言必谈“生命”,评必议“生命意识”,似乎“生命”二字开创了文学的新纪元。殊不知巴人早在二、三十年代,便已涉及到这个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并作了十分昂扬、十分遒劲的表现。且看写于1934年的《灾》中的几段: 上下山村全都知道这回事。后石墈村整个给埋在一座塌下来的山头里了。许多青年,有的是强壮的臂膊和一副古朴的义侠心肠,不待人指点,都来发掘这“人  相似文献   

7.
宫平 《作文与考试》2022,(Z3):142-145
<正>“生命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精心雕琢,倾尽心力。”这是“钢铁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于生命的领悟。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生命的精彩就在不断的蜕变里,成长里,期待里。生命是不屈不挠、顽强跋涉的旅程,每一段都有精彩的花絮,每一段都有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时代英雄     
2003年的钟声敲响了,但这也正是人类噩梦的开始,一场灾难性的疾病——“非典”便踏上了它邪恶的旅程。2002年与2003年的冬春之交“,非典”这丧心病狂的恶魔正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以一副势不可挡的劲头正向着人类生命的底线汹涌而来。在这个危难的时刻,一群无名的战士站了起来,他们就是可敬的“白衣天使”。在这场与“非典”的生死较量中“,白衣天使”们没有退却,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打退了“非典”这个恶魔一次又一次猛烈的攻击。在抗击“非典”这个恶魔艰辛的日子里涌现了大批“黄继光”“董存瑞”式的英雄模范,如叶欣护…  相似文献   

9.
生命     
什么是生命? 在这金秋的十月,我独自踏上了这条百叶飘零的小路上,厚厚的落叶被我踩在脚下,特别松软,感觉就像在毯子上。忽然,从林间跑出一个7岁的小男孩,他愤怒地朝我大叫“嗨,不许踩着小生命!”似乎,我被他吓着了,停住了脚步。我望着前面准备去“踩”的树叶,我有点惶恐,又有点惊讶,又有点不知所措。“小生命?踩?”我呆住了,又看了看小男孩,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愤怒的火焰。我下意识地走到了空地上,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捧起了两片叶子,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小男孩说的话,尽管他已经走了,忽然我想起了一句话——“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带着一种抱歉的心情,我低下了头。“这是一种生命,这就是生命。”我高兴地说,我庆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抒情     
一个人如何和春天遭遇?这组诗既清新又不乏深度。清新的是其恬淡温馨而又柔美的语言;深刻的是作者对春天敏锐纤细的、附丽着生命和爱的感受。“一种美被另一种美衬托”,“它的光芒,轻易地照见了我身体里的暗“,那孤独“仿佛是我明天的命运“。整组诗充满着作者这种“物我两知”或“物我两相观照”的生命交融感,  相似文献   

11.
因了自己先天的感官,我分分秒秒地感觉到生命“形而下”的存在,是一个血肉的形骸,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了自我后天的思辩我也时时刻刻地迷惘于生命“形而上”的意义,是一种无奈的演绎,虚度年华。虽说业已忝列不惑之列那份“惑”反而与日俱增。叱咤风云名垂青史之伟人自不敢望其项背,而苟且岁月打发日子还是于心不甘。便一次又一次激励生命之原动力,在生活的大海里扬起一叶小小的风帆——  相似文献   

12.
写下这一题目,心中无数的人和事便奔涌而来。我知道这支拙笔无论怎么也不能完全表达与“新基础教育”相遇的这一段生命里美丽的交响,于是只好摘几朵浪花记载这段心路。  相似文献   

13.
决斗     
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决斗。当两人发生了龃龉或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生命为什么要让它在决斗中毁灭呢?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便倒下了,倒在他人的咒语和狂笑里,倒在别人的谈资里,倒在死不瞑目的时间里,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这样的斗法,形式上虽然废除了,但实质还在。这便是精神上的决斗。自己跟他人,自己跟自己。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这里虽然没有“小…  相似文献   

14.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是无可辨争的事实。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质量弱化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又蜕变为考试成绩。当考试名次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神圣砝码时,考试评价便成为学校久远而又沉重的话题,成为学校发展进程中永远的“痛”。在成绩主宰的校园里,考,成了领导和老师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命根。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演绎着一场淋漓尽致的分数大战。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妈妈让我仔细观察农家菜园里的扁豆。秋日里的扁豆叶早已绿中带黄,倒是饱满的扁豆醒目得很。"奇怪,这些扁豆为什么大多长在扁豆藤的外面,不长在扁豆藤的下面呢?"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走近扁豆,发现长在藤外面的扁豆颗粒饱满,闪着好看的光泽;而长在藤下面的扁豆都是干瘪的,怎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课 ,首先要姓“语文”市级优质课展评 ,执教者都是一路过关斩将后脱颖而出的高手。执教课文 :林希先生的散文名作《石缝间的生命》。一执教者手托着由石子和青草拼凑而成的缩微假山 ,笑容可掬地问学生 :“这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征 ?”在得到了满意答复后 ,他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共写了石缝间的几种生命存在 (这是学生一节课里唯一和文字“亲近”的机会 ,计 3分钟 ,因为教者的提示是“搜索”)。在这种低级的搜索完成之后 ,他便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负责研讨一个问题 :你愿做石缝间的这几种生命存在———野草、山花、松柏中的哪一种…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入了所谓的优生班后,便不断听到许多的哀声怨气,有人甚至说都快得精神分裂症了。究其原因,操行分兄在学校“横行霸道”,已使许多人“面目全非”! 在这一年里,田于学校实行的操行分制度极其严格,各位班干部又非常“喜爱”它,因此,操行分成了学生的命根,便得出了一 个等式:操行分+操行分+……=一  相似文献   

18.
还有那棵树     
我还是常常能够梦见那棵树的。在我感觉孤独困惑的时候,生命最深处那一道孤绝的风景便白天黑夜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棵树使我想起了卡夫卡曾经写过的“茫茫荒原之中”的一棵“孤独的”大树。他曾发问,那棵树统领了一切,那么谁又来统领那棵大树呢?卡夫卡是天才而孤独的,万分的孤独。他的“茫茫荒原之中”的“一棵孤独的”大树般的作品,至少使我这个自认为已经跨入青春之河的人走向不能自拔的精神泽地。那棵“孤独的”大树将我的平常之心一次又一次掳掠而去,无形之中我便常常能够梦得见那棵有形的大树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20.
扁豆     
我们那一带的扁豆原来只有北京人所说的"宽扁豆"的那一种,郑板桥写过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指的当是这种扁豆。这副对子写的是尚可温饱的寒士家的景况,有钱的阔人家是不会在庭院里种菜种扁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