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琵琶行》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且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一首典型的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用语言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的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达斡尔族民族。歌词运用简洁的三字句开头,语言质朴、简练。歌曲用典型的动物形象作比喻,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歌曲中所唱的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个青春正茂的才子佳人形象,也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林黛玉在女子中才学无匹,堪当魁首,她的诗篇说不尽的情思邈邈,道不出的风流韵致。《葬花词》和《桃花行》为其典型力作,皆悲悯身世,又各有千秋,文章试比较分析之。  相似文献   

4.
一、把握形象“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人的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读完一首诗或词,首先要看它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1997年高考全国卷所选的两首古诗塑造的是自然形象。一首是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另一首是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刘诗从月夜遥望的角度写了千里洞庭湖光山色交…  相似文献   

5.
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诗人所深情吟咏的“一棵树”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诗人以“一棵树”为母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献身人类事业的崇高伟大的艺术形象。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的形象(尤其是抒情诗的形象)的实现总是与艺术想象分不开的。艺术想象是由一个形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艺术方法。《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中,“一棵树”的象征意义即新的形象的实现,亦是诗人借助于树的形象和特点进行艺术想象的结果。艺术想象作为一种方法,从宏观上决定了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美学取向,而要实现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转化,还有赖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频率较高的歌剧之一,其中伯爵夫人的形象成就了各个时期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成功地成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角色形象。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Porgiamor…)亦成为耳熟能详的著名唱段。鉴于此,作为声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首作品诠释和推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中国古代小说敢于直面人生,将生活中的悲剧无畏地呈示给人看。今天的读者无不对杜十娘这一悲剧形象扼首叹惋,对那个没有真情,铜臭味十足的社会痛心疾首。我们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怨而能怒的悲剧文学,探究杜十娘这一中国古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悲剧形象,百宝箱这一意象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弗罗斯特认为:"一首诗以喜悦开篇,以智慧作结."每一首诗歌都有其形象的运动轨迹."它始于喜悦,喜欢情不自禁;随着诗人写下的第一行[诗],它就有了方向,然后经历了一连串幸运的事,最后澄清了生命,不一定是一次伟大的澄清……只不过暂时避免了混沌".本文通过分析诗人典型的静态标志诗与动态标志诗,阐述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想象与思维模式,进而窥见其简单而又深邃的诗歌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9.
《红岩》中的成岗是以陈然为原型塑造的典型形象.“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这十二句诗以《我的“自白书”》为题首次出现于《在烈火中永生》一书,继之收录于《革命烈士诗抄》。这首诗不是陈然烈士遗作。陈烈要写的诗只留下一个标题,一个中心思想。一九六三年,《红岩》作者罗广斌谈到,在写《在烈火中永生》时,为了突出烈士形象,以陈然临刑前要写一首诗的打算和他在刑庭上威武不屈的气概等史实为依据,由几个人共  相似文献   

10.
刘海燕  王晓华 《初中生》2014,(Z3):43-44
正考点透视1.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前者一般提问:这首诗描写(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形象?后者则多有变式: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何作用?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③说说××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1.
正《卖炭翁》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新乐府诗,诗人通过卖炭这件小事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借助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由于它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简洁完整,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曾经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笔者上学时曾经学过这首诗,至今仍能熟练背诵,参加工作后又数次教过这篇课文,在读和教的过程中,往往陶醉于卖炭翁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一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散文诗中对人的心灵、对人性人情的展示是非常充分的,它是一首首真正典型的人的诗。而这个人的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他的象征意蕴包孕了无数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永葆着动人的光彩。泰戈尔的心灵总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他把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一种审美寄托,一种爆发情感的契机,一种传达人的意志与力量的途径,所以,大自然在泰戈尔的幻想与描述下常常是人化了。泰戈尔笔下的人与自然往往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4.
《春鸟》是臧克家写在抗战后期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首诗满怀激情地描绘了春鸟那自由、活泼的动人形象,描绘了它那欢乐的、壮美的歌声,唱出了当时国统区广大群众,特别是进步知识分子渴望光明和自由、追求真理的心声。同时,它有力地揭露并控诉的反动派在所谓“大后方”制造“恶梦”压制民主和自由的罪行。“诗歌是最敏感的政治风雨表。诗人是他的时代的气象学家。”(徐迟)臧克家同志这首诗,由于敏锐地抓住并且出色地表达了当时国统区人民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对典型形象的传统解释是在两种参照系下进行的 ,其失误是 ,把一种参照系下的共性与另一种参照下的个性相统一。这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其实 ,典型形象在其它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的参照下 ,分别体现了继承与创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前者主要显示了典型形象的艺术美学价值 ,后者则侧重于典型形象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争议较多的诗.不断有文章论及其主题和女主人公形象。至于诗中的男主人公氓.历代诗评家的意见似乎倒很一致.认定他是负心薄幸男人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吴宝成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4):12-14,17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叫秦罗敷的采桑女子,巧妙地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诗中采桑女秦罗敷的机智,美丽,坚贞不屈的品格后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而使君的形象,大多分析为"荒淫无耻",成为道德败坏的典型,真可谓"骨朽人间骂未消"。使君就真的如此"鄙陋"吗?本文拟就从使君的语言,当时所处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使君形象做一次深入分析,力图回归使君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向明康 《初中生》2015,(9):45-46
考点透视 1.鉴赏诗词的形象.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大类.前者一般直接提问:这首诗描写(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形象?后者则多有变式: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何作用?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③说说××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诗词大意,再根据内容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9.
诗意的语文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语文是以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的生命之歌。它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相似文献   

20.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复杂情感,塑造了丰满的思妇形象。本文拟从表层意蕴和深层本质来探讨这首诗的思妇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