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在古汉语中和说话的“说”有关,但与现代汉语中的“说”意义不大相同。古汉语中的“说”,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一、读shuō。该读音用法如下:(1)“说明;解释。”如《公输》:“请说之。”《甘薯疏序》:“恐不可户说。”  相似文献   

2.
1.构词成分“于”与介词“于” 1.1 “于”,在古汉语里除作动词外,主要充当介词,也用作助词。如: (1)昼尔于茅,宵尔索绚。(《诗经·幽风·七月》) (2)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经·周南·葛覃》)例(1)中的“于”是动词,例(2)中的两个“于”,分别为助词和介词。 现代汉语介词的来源不外两个途径:大多数是从古汉语的动词虚化而来;少数直接继承古汉语中的介词,“于”便是其中之一。介词“于”有较强的文言色彩,多用于书面语。古汉语介词“于”发展到现代汉语,有的继续履行介词的职责,有的逐渐虚化而成为词缀。如: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代词“之”有两种公认的用法:(1)指示代词,这,作定语。(2)人称代词,泛指,作宾语。例如: 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词汇单音节占优势是事实,但文言文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多音节词,其中最具古汉语特色的是同义复词,“古人行文不避重复”,“古人自有复语”(王念孙、王引之)说的就是同义复词。郭在贻先生在其《训诂丛稿》中指出:“同义词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师心自用”是刘开《问说》中的一句,课本把句中的“自用”注释为“自以为是”。(见高中语文第二册282页)“自用”为什么可以释为自以为是呢?这还要从“自”这个代词在古汉语中用法的特殊性谈起。  相似文献   

6.
“属”是古汉语中常用的实词《说文》:“属,连也 从尾,蜀声。”《击传》:“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是也。引申为会合之义”“属”的本义是“连接”,其读音及主要义项有:一、zhǔ1.连接例如:①属引凄异。(《三峡》)——(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相似文献   

7.
1《.鸿门宴》中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课下注释⑧解释为:“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这句话,一般认为“王”应破读为“wàng”,作动词,解释为“称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3年最新修订版,以下此书同此版本)中对此字的解释为“(二)wàng1.〈动〉称王;统治天下。《史记·高祖本纪》:‘吾与诸王约,先入关者王之。’”既然如此,那么应当在“王”和“之”之间加上“于”字,是“王(于)之”,这是一句省略了介词的倒装句,译成“在这里称王”,说成注释中所说的“做关中王”也可以。或者也可以不看作省略了“…  相似文献   

8.
我教被动句     
一说到被动句的教学,常见的方法是,向学生摆出古汉语中的被动格:“被”“为”“见”“受”“于(乎)”“见……于……”“为……所…”等。但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屋子已经打扫干净。  相似文献   

9.
许多古汉语著作都谈到“主谓结构加‘之’字”的问题,认为这是古汉语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也谈到这个问题。高中第一册中《师说》一课的“思考和练习”说:“之”“用在主谓关系中,表明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  相似文献   

10.
在古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通常的古汉语教材只是介绍“使动”与“意动”两种,除此而外,“为动”也是一种常见的动宾关系。所谓“为动”,是指动作行为是为宾语而作的。例如:(1)大叔完聚……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相似文献   

11.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此  相似文献   

12.
一、古汉语“孰与……”句式集释 古汉语中,常见“孰与”二字连用,构成固定的比较疑问句式,用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件的得失。 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第一册于 (1)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本注解(11)“(请献十金)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欠妥当。“请”,在古汉语中不一定都是歌词。应该说,它含有谦逊的语气,表示的意思有两点:一、意愿,二,请求。“请献十金”。译成“我愿意送给你十两黄金”为妥。因为“墨子曰:……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所以只能按“有钱能使鬼推磨”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 998年又修订过一次 ,但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在此不揣浅陋 ,把它们提出来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对难懂例句的注解和串讲有误。1 998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第八页“榜”字义项④b劋n犂(谤 )。划船的工具。所举例句为屈原《九章·涉江》中的句子。“乘船余上沅兮 ,齐吴榜以击汰。”对这个例句的串讲为 :船 :有窗的小船。齐 :同时并举。吴 :通“舟吴” ,船。汰 :水的波纹。笔者认为对“吴”字的注解有误。首先 ,这本字典没有收“舟吴”字。查1 979年版《辞海》(缩印本 )也无此…  相似文献   

15.
“圆梦”并不是我们现代人创造出的新词,这有《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许多古汉语工具书为证。在古汉语中,“圆梦”的意义为“解释梦的吉凶(迷信)”,“圆”通“原”,“推究、推详”之意。唐代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有“黄幡绰在贼中,与大逆圆梦”之句,其中“圆梦”即为此义。那么,古义是否仍能解释现已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的“圆梦”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圆梦”的现代用例:例1.UBA:大学生圆梦的地方(中央电视台为2002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打出的主题词)例2.同唱一首歌,共圆足球梦(中央电视台“同唱一首歌”曾打出的标题语)例3.结…  相似文献   

16.
中师文选第一册(人教社版)《氓》诗中第三节有这么两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课本将此句注释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说得过去,女子沉溺在爱情里,那就说不过去了。”中师文选教参(人教社版)也是这样解释的。笔者认为,将“说”的两句解释为“说得过去”和“说不过去”都是不准确的。我们知道,古汉语的“说”不等于现代汉语的“说”。现代说话的“说”,古人在文章中用“曰”、“云”、“语”、“谓”等表示。在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17.
贵刊第五期有作者认为:语文课《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注释,把“为之小”看作双宾语结构是错误的。我不同意.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于:古范围大,今范围小。王力先生在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一节中谈到双宾语句,对古今双宾语的大同小异足这样叙述的:一般说来,动词如果是“赐”“予”“遗”  相似文献   

18.
“所”字结构是由助词“所”和动词(包括由动词组成的词组)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组。它在古汉语中用得非常频繁,非常普遍,而且结构类型复杂,表达作用也很灵活。了解并掌握“所”字结构在古汉语中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学习和研究古汉语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郑战民 《学语文》2002,(4):45-45
因通假而读音变化的,这类情况最为常见。原因是古汉语词汇量较小,有时需要表达一定的意思而没有现成的词,就临时借用一个,这样被借用的字词读音也就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实际上就是“悦”(愉快、高兴的意思),应读作yue。其它的如: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P280说:“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放在动词前面。”此说过于绝对,不符合古汉语实际。其实,在古汉语中,有很多否定句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后面的例子。 1、胡逝我梁,不入唁我?(诗·小雅·何人斯) 2、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泰伯) 3、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论语·八佾) 4、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