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如果说,400里三峡是长江的代表,那么夔门,就堪称为三峡的象征了。“两山夹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夔门,像一扇巨大的闸门,横卧在长江南岸,与驰名中外的白帝城遥相呼应。造物者慷慨地耗费了亿万斯年岁月,为我们精心塑就了夔门这绝壁相对、雄奇险峻、举世罕见的天下奇观,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游人。船过瞿塘峡,先过夔门外。“夔门”故又称“瞿塘关”。“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全川之水汇于夔门关下,夺路争流,激起汹涌的波涛,发出雷鸣般的怒吼。朋友,当你乘船陶醉于夔门的壮丽英姿时,可曾想到长年在信号台上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顾名思义,写的是物,寄的是意,写在此而意在彼,写景状物是托词,是手法,真正的用意是“借物”或“托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志向罢了!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写作手法,也是作者抒发情志的常用手段。其实,我们平常写作时也没少用过这种手法,我们常常把老师喻为“春蚕”、“蜡烛”,也有同学喜欢把老师喻为“铺路石”,假如择一写成一篇文章,写的是春蚕,而歌颂的是老师的奉献精神,这就是“借物抒情”。许多作家诗人也常常用此法写作。如屈原的《橘颂》,写的是橘,歌颂的却是爱国情怀;于谦的《石灰咏》,写的是石灰,表现的却是…  相似文献   

3.
刘熙载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宋代画院考试,要考生画“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无形,怎么画?于是有人借形,借蜜蜂蝴蝶围着马蹄翻飞来表现。“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本无质不上笔,巧借柳枝来形容。”这首诗描述的是一种作文描写技法——“借柳画风”法。这种方法的要领就是运用以实写虚的方法通过对可见可感的实物的描写去刻画不可触摸的抽象事物。本文将试图以部分课文和有关名篇的典例来诠释这种描写技法如何理解和运用。一、借相关之物,变无可写为有可写无形之物,因为无形,写起来便无从下…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其感伤诗的代表作。它借琵琶女的沦落身世,抒发了诗人的愤慨和幽怨之情。对此,古今学者言之甚明。如洪迈曰:“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爱新觉罗·弘历等则言:《琵琶行》“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靳极苍教授也认为,《琵琶行》的主题,是“借写琵琶女不幸遭遇和不平之愤抒写自己忠而被的悲愤”。  相似文献   

5.
在批阅中考作文时我们发现:写同—个话题,用类似的题材,有的立意平庸,有的立意脱俗,文章的优劣高下立现。归纳立意的“平庸”,主要有下列三种:一是“老调重弹”。四川省2003年考话题作文“交往”,有的考生还在写自己与父母有“代沟”,一次生病时被母亲冒雨背到医院,睁眼看到母亲红红的眼睛,终于感情沟通,感受到母爱……这类材料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写,年年写,只能给人“面目可憎”之感。二是“人有我有大家有”。言人所已言,浅尝辄止,千人一面。例如写“交往”,跳不出“因某件事友谊破裂——后又恢复——悟出交往需要宽容(或  相似文献   

6.
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古代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隋。唐诗宋词有很多诗人词人写过这方面的作品,特别是婉约派词人写这方面的内容更多。二是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怀念古人写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是思乡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远游他乡亲人的思念。四是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写这类诗较多,  相似文献   

7.
“请把您的笔借我用一下。”这句话在一些城市里随处都可以听到。在邮局,有人借他人的笔写信封;在办公室,有人借他人的笔记电话号码、写文书;在财会室,有人借笔签字领款;在会场里,有人借笔记录非记不可的事项……就连素有“一支笔”之称的一些单位掌管财经大权、由其一人签字方能予以报销的厂长、经理等人,这“一支笔”也常常自己并不带笔,谁要  相似文献   

8.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潜心审读,对记叙文写作会有很多启迪。以此文为例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上课时就围绕它的事细情深展开。这篇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真挚感情,文章虽然选材角度很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清新质朴。  相似文献   

9.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10.
《黄生借书说》的中心论点被传统地认为是“书非借不能读”,我们觉得应为“知幸与不幸”。其理由如次。首先,从文中的几个观点之间的关系来看。全文有两大部分,一是告语,二是希望。告语之初,作者先从反面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以“子不闻藏书者乎”设问,引出三种有书不读者:“天子”,“富贵人”,“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从特殊到一般,证明“书非借不能读”者大有人在。之后,再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拓开一层新意,由书及物,通过借物青和持物者两种不同表现的对比,着重剖析难得青为贵,易得者为轻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揭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告语的第二段,作者以自己做官前后的亲身体验作对比,从怀念到自责,发出了“借者之用心专,而  相似文献   

11.
《项脊轩志》是一篇题材平淡却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几百年来备受人们推崇,被姚鼐称为“太仆最胜之文”。文章以项脊轩和或喜或悲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记叙了与之相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多可喜”之情,后一部分写“多可悲”之情。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用特写镜头将项脊轩的风貌展现在我们面  相似文献   

12.
【写话内容】这次“写一写”要求围绕本组“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家乡”这一专题,结合“口语交际”(“夸家乡”)的内容来“写一写”:或“写山上的美丽景色”,或写一写很有名的“家乡特产”(如“板栗”)……【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夸家乡”充分对话活动中形成写话的兴趣,打开写话的思路,真实有感情地夸夸家乡。教师坚持充分对话促进写话的教学思想,发挥三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适机点明写话训练的主旨;二是创设对话写话意境;三是点拨关键激励学生的亮点。【教学目标】1.把夸…  相似文献   

13.
自古及今的写景文字中,恐怕写“月”的频率最高。有人统计,古诗文中“月”的不同称呼就有63种之多。这儿,我们仅以高六册第四单元有关诗词为例,分析一下“月”的妙用。 一、烘托之月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画法,主要是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这儿借指以“月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不写之写”指的是不明写,通过暗写或隐伏或侧面或间接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这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回就有典型例证。曹雪芹借黛玉的眼睛领读者看贾府,从她的视角观察一个陌生的世界。根据黛玉的性情和读书经历来看,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心思就有了逻辑支撑。而黛玉的“步步留心”,正是曹雪芹的用心、匠心所在,作品中人物的表现,都是作者的设计与构思。  相似文献   

15.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讲读课文。笔者精心安排 ,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准确地揭示了课文思路《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小壁虎“挣断尾巴”(起因) ,再写“去借尾巴”(经过) ,最后写“长出新尾巴”(结果),这是纵向思路。其中详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向鱼、向牛和向燕子借尾巴是横向思路。这些在板书中都能清楚地体现出来。二、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渗透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 ,我有意让学生把小壁虎与蚊子、蛇与小壁虎两组动物提出来 ,从阅…  相似文献   

16.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17.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作家最愿意安放灵魂的地方,文章截取作者人生中的一个切片,“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状物、叙事、写人,以寄深情。细节的刻画、鲜明的对比和典型风物的选取,文章取轩之名,处处写轩,却意在写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情致幽深,别具含蕴。  相似文献   

19.
[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学会选取身边的平凡小事来表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从而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名师点拨]除了父母、同学,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自己的老师了。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他们所做的虽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那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足以表现出老师平凡中的伟大。那么我们怎样从老师身上选取一两件比较典型的事例来写好一篇写人的作文呢?和许多写人的文章一样,要写好一个人(包括老师),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写谁”。在这篇作文中当然是写“老师”——这位老师一定在你心中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20.
《周易·系辞上》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马致远说羁旅之苦,便列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象”助其言之,读者借“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作者有话要说,但不单调地直说,而是借助联想和想象以相似相类或相关甚至相反的事物和情境作比、描述,这就是比描,是道理和形象的相得益彰,从而使自己的话变得有趣、易懂、形象.看下面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