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语义双关,写的是事物也是人物。“风雪”可以作名词义理解,也可以作动词义理解。“风雪”作为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恶劣的氛围,可以凸现人物性格。“风雪”在描写上形式多样,直接描写为经,间接描写为纬,纵横交织,共同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几位教师对其中“风雪夜归人”这句诗的诗意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茅屋的主人。其诗意应解释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茅屋的主人归来了。”另一种认为“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诗人。其诗意为“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来投宿了。”面对这两种争议,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但发现各种资料上的解释也没有统一。沪教版的第九册语文书上对“夜归人”的解释为“主人夜间归来”。而浙教版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对“夜归人”的解释为“诗人来茅屋投宿了”。经过反复斟酌,我个人认…  相似文献   

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解及教学上海/唐王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九回,完整目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关于“风雪”两字的理解,翻阅《辞海》、《辞源》、《古代小说词汇释》、《古汉语词典》,均无“风雪”一词的解释。课题实际告...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津津乐道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简练的环境描写。而笔者以为这一节里,行文的交代照应也极富特色,尤其值得借鉴。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其中的“风雪”、“山神庙”,文中就有多处照应。风雪———⑦段林冲去接管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  相似文献   

5.
<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农民起义小说《水浒传》的第十回,常年被编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一章节除了主题的典型性、故事情节的矛盾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性等突出艺术特色之外,环境的营造也堪称小说写作教科书式的典范。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环境营造最成功和出彩的部分主要是对“风雪”与“火焰”的二重世界描写。一、看“风雪”的环境营造(一)直接描写次数多,层次丰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风雪的次数共有五次之多,这几次对于风雪的描写层层递进,  相似文献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描写方法不外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乔丽 《山东教育》2003,(35):30-31
成功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设计。一、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必须从实现教学目的出发来设计提问,做到有的放矢。譬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课时,就要注意文中关于“风雪”描写的作用;应让学生明白,正是对“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此,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节选的这篇课文,原回目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为什么在回目上特意标明“风雪”二…  相似文献   

8.
挑战     
翱翔苍穹的海燕,拍打着乌黑的翅膀,穿梭于电闪雷鸣之中,它昂着头高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风雪中挺立的青松,伸展着坚韧的枝条,扛着厚厚的积雪,它挺起胸大声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原野上嫩绿的野草,直立着健美的身子,一个劲地往上长,它深情地朗诵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海燕搏击暴风雨,青松蔑视风雪,野草抗争野火,这难道不是生命的挑战吗?面对挑战,它们有一份从容,有一份不迫,有一份顽强,勇敢地  相似文献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虽不是诗人,但随口吟成的诗却深深地打动了畏惧风雪的孩子,使他勇敢地面对严寒风雪,坚持上学。母亲吟  相似文献   

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似重点在一“风雪”上,但仔细思索全文,贯穿全文的却是一个“火”字。以一“火”贯通全文的教学,能收到“牵一‘火’而动全篇”的好效果。一、小说情节:“火”张“火”弛抓住林教头怒“喝”杀贼主要是为了泄心头的怒“火”,全文情节就可理如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虽不是诗人,但随口吟成的诗如深深地打动了畏惧风雪的孩子,使他勇敢地面对严寒风雪,坚持上学。  相似文献   

13.
校园的一天     
面对蓝天我想展翅翱翔;面对草原我想骑马奔放;面对青青的校园我想快快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去阻挡风雪,去沐浴阳光。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文本(一)“风雪夜归人”,究竟是“作者”归,还是“他人”归?笔者认为,“归人”不是“作者”,而是“他人”。理由有三点:1.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宿”意为借宿。它告诉我们,作者是因遇上风雪而借宿芙蓉山主人家的,这就表明他是“客人”,不是“主人”;他是“路过”,不是“回家”。因此他只能是“旅  相似文献   

1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季节叙事中的自然环境不仅是社会环境的象征,也衬托铺垫了社会环境,风雪象征的黑暗社会环境使忠义之人不能容于朝廷,从而突出“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但是人间的冷酷无情超过了风雪的严酷天气。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虽不是诗人,但随口吟成的诗却深深地打动了畏惧风雪的孩子,使他勇敢地面对严寒风雪,坚持上学。母亲吟诵的诗是: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相似文献   

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中有段仕德老师的文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我见》。认真拜读后,我觉得将诗中“的夜归人”理解“为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为妥。刘长卿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是写投宿的时间及原因“;天寒白屋贫”是写投宿的地点及天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后的所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的主体字“是贫”,这是来自从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诗中通过“对白屋”的实写来证“实贫”,通过对冬夜风雪的描绘来烘“托…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不久前读贵刊1981年第4期中冯兆祥同志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的解释后,对我启发甚大。我觉得该文对诗句的解释,是符合当时情理与环境的。只是觉得对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解释为“风雪夜里,行路客人来投宿啊”,似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