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语文教材,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课文同讲读课等同起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讲读课。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自读课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检查之下的自读。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无疑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大都是按照讲读、自读两个方面安排的.如此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讲读课的精讲,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同种类型文章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课内外的自读课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本文针对初中自读课文课外自读的教学指导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把握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2.自读课文课外自读可行性分析;3.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方法指导:4.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两类,共124篇,约占新教材课文总量的50%,超过了讲读课文的数量。纵观一至六册课本,讲读课文逐渐减少,自读课文相对增多。至第五、六两册,自读课文均达每册课文总量的60%,特别是在第六册课本中,课外自读课文计十六篇,占了课文总数的40%,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每单元内,总是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课文依次排列,按单元教学要求形成一体。新教材中三类课文的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种。教学这三类课文,要求自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阅读训练的小系统,体现从教者教会学生读到学生“自能读之”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是这根“阅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从教读到学生独立自读的桥梁。在教法方面,讲课要教以规律、授以方法。课内自读课则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课,它是半独立的阅读课,需要教者进行定向控制,并给予指导、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运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可能高效率地独立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重大,因此,如何处理很值得研究。课内“自读”是在“讲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老师既不能全包全揽,也不能撒手不管,要适当引导,酌情点拨,让学生在自读中质疑、释疑。在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上,我的尝试大体如下: 一、忆读:忆读就是教学课内自读课之前,让学生回忆旧课——讲读课,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课内自读课文。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大致在体裁、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对于课内自读课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认为课内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的学法差不多,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学,教师不必作过多的“干涉”。另一种认为这类课文在教材中明确规定需一课时完成,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不好的。为此,在教法上沿袭了教读课的方法,点点面面唯恐有所疏漏,教师全包。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和处理课内自读课文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每学期的语文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课时又必须优先上好讲读课文,因此课内自读课文就不可能占时很多。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课内自读课文呢?我们针对文章的特点不同,在进行这类课文教学时,基本上采用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10.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把单元作为教学单位,每个单元又分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根据要求,在教学时间上,课内自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如何实现自读课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我在自读课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点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门捷列夫说:“要全部把握住,需要比较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的课文要有可比性。一个单元的教材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这就使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具有可比性。比较点拔,既能激发学生对自读课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够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较理想地实现单元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适当增加初中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其知识面,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较大改革,全套教材共六册240篇,比原教材增加60篇。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全书课内自读68篇,课外自读56篇,两类课文共124篇,占全书篇数51.7%,另有一周一读一背古诗96首,对于课内外自读课文的教学,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阅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非这  相似文献   

12.
浅谈自读课教学的有效控制山东省曲阜市时庄教委中学教研室朱圣武初中语文教材里,自读课文共有132篇,占语文教材篇目的55%。这些课文分布在各个教学单元里,形成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的阅读系列。显然,课内自读课教学成为由讲读到课外自读的中介,它在讲读...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修订后,每册增加课文10篇,而学期教学总时数却没有增加。课文由讲读课和自读课组成单元,如第一册,40篇课文,讲读课21篇,自读课19篇,还有汉语知识,作文训练、听说训练等。语文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讲读课属精讲,自读课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这是初中语文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课文增加篇目,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和扩大知识面;篇目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是“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所以我以为,既不能因教材量增加而随意简化教学内容,置自读课于不顾,又不能人为地加重教学负担,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下面,试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教授讲读课,一般一篇文章用两课时,难度较大的如《社戏》可安排三课时,浅显易学的如《想和做》则用一课时。备课时,抓住课文的重点和学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这就清楚地说明,对课内自读课文既不能由老师包干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首先,指导阅读时教师要联系本单元讲读课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学课内自读课之前,要让学生回忆旧课——讲读课,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课内自读课文,要区分课文在体裁、内容、写法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只要忆起前课,那么在自读新课之时就会触类旁通了。比如阅读《难老泉》一文,则可联系《雨中登泰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一般安排五篇课文,分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在中学教学中,对这两类课文的处理并不一致。有的教师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一样上法,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自读课文;有的教师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只教讲读课文(基本篇目),自读课形同虚设;有的教师仍像过去一样进行单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上述做法都违背了单元教学系统、整体、迁移的要求,离开了教材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在各单元后选配一至两篇自读课文。一般地 ,每个单元的第三篇为课内自读课文 ,第四、五篇为课外自读课文 ,不提教学要求。通过学生自读、自测 ,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自读课文教学应不拘一格 ,灵活教学。既要不同于课内阅读课的详细、具体 ;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乱读。要讲求方法 ,讲求技巧 ,讲求教学的实际效果。一、重视自读课 ,抓好自读课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就必须像重视讲读课一样重视自读课。重视自读课 ,不是要老师去精讲细讲 ,不是要老师越俎代庖 ,而是要…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张玉杰自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教材的处理上已从“讲读”和“缺乏指导,流于形式”的“不读”的误区中走出,初步探索出自读课文的“自读法”。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自读课教法之我见○青铜峡市教研室蔡平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就课型编排来看,可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类型,其中自读课文又分为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参考阅读课文。这种按课型分类的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