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四代的边塞乐府诗创作呈不平衡状态。刘宋对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的拟作较多,南齐则相和歌辞的拟作大大减少,"赋曲名"成为新的乐府诗创作方向。梁代对相和歌辞的拟作又有很大增加,但拟汉横吹曲之作不多。陈代的边塞乐府诗创作以拟汉横吹曲为主,题目、主题均有趋同性。  相似文献   

2.
南朝吴均的边塞诗以游侠的豪迈意气和戌卒的忠君建功之念为核心,充分利用了边塞题材所特有的意象境界耒传达个人强烈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在南朝边塞诗作中独标一格,对于后世边塞诗的创作亦有不少启迪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南朝边塞乐府诗的创作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边塞诗均以乐府诗的面目出现,虽数量不多,但历代著名诗人均有此类作品。总体来说,南朝边塞乐府诗的创作处于一种萌芽阶段,但影响深远。南朝诗坛出现边塞乐府诗,既有乐府诗创作传统的影响,又与南朝的慕古风尚有关,而北朝诗歌的传入与南朝的享乐风气也都对南朝边塞诗歌的产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6.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7.
【题材概览】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反映了边塞的战争和边关的生活。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  相似文献   

8.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9.
边塞诗,即以边塞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或背景的诗歌。在唐代,边塞诗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大批诗人书写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而在盛唐边塞诗坛中,王昌龄以其瑰丽奇伟的边塞诗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边塞诗共有23首,约占其现存诗歌总数的九分之一。这些边塞诗的创作离不开他进士及第前的边塞游历:"数年间(约开元十四年左右),他漫游西北边塞,到过泾州、萧关、临洮、玉门关一带,足迹可能远涉葱岭以西的碎叶。  相似文献   

10.
《陇头水》为汉乐府横吹曲辞之一,郭仲产《秦州记》和《辛氏三秦记》中所引的两首《陇头歌》,可能就是汉横吹曲《陇头》的古辞。梁陈《陇头水》创作是从模仿扩写《陇头歌》而来的,普遍采用永明体形式,写苦寒、抒乡思。中晚唐《陇头水》创作由陇水思乡的话题入笔,概括因水生愁、幽咽断肠的抒情传统。“陇水”、“陇头”等语汇在人们世代的吟咏中最终凝成了象喻苦寒思乡的化语符。《陇头水》哀婉悲怨的美感情调,为一味刚健豪壮的边塞诗增添了几分深婉的情致,丰富了边塞诗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2.
属于南朝后期的梁陈两代偏安江南,又正值宫体诗风的鼎盛时期,故此间的边塞诗创作受时代氛围、地域环境、审美趣尚以及诗人心态等诸方面影响,诗中的“边塞”形象也向“阴柔化”和“心理化”方向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边塞”形象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 述了在诗歌全盛时代唐诗的创作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顾等人参与的边塞诗派,他们凭借着各自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派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独树一帜,边塞诗人所创作的边塞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边塞诗的和,犹如异卉奇葩,给唐诗盛开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边塞诗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边塞诗最早起源于蔡琰创作的《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不仅在主题方面为后世的边塞诗和边塞诗人们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格调方面也为后世边塞诗所反映的边塞美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边塞诗在其创作题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论述了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王维边塞诗创作上的三个主要的分期:即青年时期追求英雄形象,中年亲历边塞以及后期对边塞诗文的整体感悟。  相似文献   

16.
古代边塞诗起源于何时?论者或以为起于隋代,或以为起于六朝,或以为起于乐府古题。说法不一,皆未溯流探源,说中肯綮。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为特定表现内容的边塞诗的产生与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盛唐是边塞诗繁荣发展的时期。但论者说:“边塞生活不始自盛唐。”那么,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以及反映了这种战争生活的诗篇最早又始于何时呢?我们以为,古代边塞诗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源远流长的传统应该追溯到《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17.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横吹曲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乐曲的直接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组歌曲。南朝诗人对之进行了大量的拟作,从这些拟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横吹曲为南朝诗人在内容题材方面的重大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南朝诗人们把写作宫体诗的种种艺术技巧也广泛应用到了拟作之中,从而初步形成了南北文风的合流。这一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20.
朱珠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24-126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