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酷比科技     
银针试毒我来测测,饮料里有没有花生。在武侠小说中常见的银针试毒场景即将变为现实。这支电子笔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当然,这对常人来说并不是什么至关重要的事儿,但是对食物过敏者而言,真可谓一大福音!通过银针试  相似文献   

2.
古代,人们用银针验毒。时至今日,面对着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也开始渴望拥有这样一支神奇的“银针”,随时检测食品安全的指标。如今,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硕教授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常用银筷子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着银器能验毒的传统观念。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的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和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很多,提炼很纯净,不再伴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并不与砒霜起反应。可见,古人用银器验毒是受到…  相似文献   

4.
大蒜头     
哦有毒!呵呵,原来银针遇到砒霜是会变黑的。?这可以是试银毒筷!子,?我来尝尝 ̄!区超市酸菜鱼嘿银针呜……不好!这菜里有毒!啊?明天《早报》头版头条的主人公非我莫属了。银筷不只是遇到毒物会变黑,遇到酸菜啊、皮蛋啊等食品也会变黑的哦。学识肤浅,得好好学习!啊 ̄ ̄大蒜头$JMP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银针、银筷子,想必大家都会想到它们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验毒。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带来很多方便,但对中学生的毒害也不浅,有些青少年被“网,,住不能自拔,我们用以“毒”攻“毒”,以“网”破“网”的方法,利用网络对深受其害的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两个方面讲述如何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你可以没吃过,甚至可以没听说过那种叫“饭团”的食物。但,你不能不知道那些号称“饭团”的人。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课堂教学内容比作食物,那么,课堂师生关系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有营养,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是否会消化不良;当然也有“高明”的教师,将食物嚼得很碎,然后一点一点地喂学生。——应该说,这种“填鸭式”现在没有了市场。第二种是“诱导式”。教师把食物摆在学生面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语言激发学生食欲,使他们自己动手取食物,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这种“诱导式”在教学上也叫“启发式”,比起“填鸭式”无疑是了不起的进步,因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第三种是“共享式…  相似文献   

9.
即既(jí)字的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容器,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古人席地而坐),面向食物,本义是“就食”。引申为“接近”“靠近”。现在还有成语“若即若离”,意思是“像要接近某人,又像要保持一定的距离”。(jì)字的字形和字义可以跟“即”字联系起来记认。那个跪坐在食器前面的人把脸向后转过去,表示“吃饱了”。引申为“完”“尽”或“已经”等意思。古书中有“食既”(吃完了)、“言未既”(话还没说完)等用法。“即”和“既”@李乐毅  相似文献   

10.
郭蕊  王晓光 《语文知识》2006,(10):23-23
在古代汉语中,“惟”‘唯”都可以用作副词、连词、助词,有时还可以通用。但又有所不同。下面试从本义,作副词、连词、助词等方面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正>家,是时代的细胞,是寻宝的起点。·缝纫机·上下起舞的针线是那个时代的体面。奶奶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家里孩子们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难得的大物件——缝纫机担起了缝补的重任,将那些醒目的“破洞”隐藏起来,让家人可以体面地出门。小时候,我时常跌倒把裤子磕个大洞,奶奶就踩着缝纫机,让银针一上一下地在破洞上“起舞”,  相似文献   

12.
杂文一直被称为“议论性美文”或“文艺性论文”。它的美,源于它的杂味儿。一匕首、银针、酸梅汤杂文的写作,一般总是有所为而发,有感而发。杂文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某种风气,进行思考判断,有了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地区,流行着孕后期排“胎毒”的风俗,即食用一些去“胎毒”的食物,让宝宝出生后皮肤白净,减少出现黄疸、湿疹的机会。西医不认为中医所谓的“胎毒”的存在。常用的去胎毒中药有甘草、黄莲、朱砂、牛黄、轻粉等,这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孕后期适当食用一些清热食物,通过温和安全的方法去“胎毒”,绝对值得—试.  相似文献   

14.
“一再”和“再三”是现代汉语中的两个副词,二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可以互换,但在用法上还是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特点,并不完全对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需要对这两个词加以区分,否则就有可能使留学生对二者产生使用上的偏误.本文试从词汇、句法和语义平面对“一再”和“再三”进行简要考察和辨析.  相似文献   

15.
莫要“毒”人子弟浙江省常山县龙尧学校王群峰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犹如毒药的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正在危害着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现有读者投书本刊,强烈呼吁──牟暴利—卖"毒"食—伤学童去年四五月间,由于某厂生产的食品卫生问题,杭州市频繁发生了小学生食物...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方位词“中”和“间”都可以附在体词性词语后面构成表空间和表时间的方位结构,本文试分析了“中”和“间”的语义和认知意象,并考察了两者的语义牵连和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丁开艳 《教育》2009,(11):41-42
如果学校招生中存在一条“食物链”,他们是这条“食物链”环节中的另类“淘金者”。每年高考前后,是他们“淘金”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为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的课堂教学对课堂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地进行课堂调控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了《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后,笔者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9.
快问快答     
Q银针真的可以用来验霉吗? ——-江苏常熟·金铭铭 A银是不能用来验毒的,然而可以用来消毒。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很多单词可以“翻来覆去”,意思却完全不同。再配合一定的1:3诀,一定能让你对它们印象深刻。不信的话来试一试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