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东南亚地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意义。美国通过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反恐军演合作的方式,试图恢复并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从而加速"重返"东南亚的战略历程。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美国在菲律宾建立起殖民统治,与东南亚有了初步联系。不过,至20世纪初美国对东南亚并无更大的野心与更多的介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确立了新的“东南亚观”。这个“东南亚观”不仅推动了美国战时介入东南亚事务,而且为美国战后制定东南亚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冷战以及关国的东亚遏制政策,给日本提供了把战争赔偿转化为外交手段的机会。可以说,日本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正是美国东亚遏制政策推动的产物。同时日本赔偿外交也是其当时的重大外交活动,是其经济外交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亚洲地缘政治战略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这种目标充分表达了一国在对外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亚洲的目标应该是防止在亚洲出现可能会导致战争的敌对关系、猜疑和不安全因素。这一整体目标又需要三个分目标的支撑。美国对中国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两种既联系又相左的观念。"9·11"事件后,随着中美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美国的对华地缘政治观也有了些积极的变化。中国要确立自己的地缘战略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迅速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努力与美国等大国建立起平等、互利和制度化的地缘政治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中东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能源和宗教文化因素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冷战之后,美国对中东的政策都是为实现其全球霸权服务的.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无视中东地区特殊的民族宗教特点,强行推行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把反恐指针指向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导致中东地区反美主义情绪上升,恐怖主义不断.探本求源,造成这样的局面,不是仅仅用"文明冲突"就可以完全概括的,应该主要从美国无视中东地区的特殊性而采取的霸权政策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的中东战略。不过,其中东战略仍面临诸多挑战。客观地讲,美国的中东战略的实施加深了中国对其安全环境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整个冷战时代,美国对东南亚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遏制共产主义全球战略的影响。冷战后,东盟国家将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崛起视为对东南亚地区的潜在威胁,通过分析沃尔特的"威胁平衡"理论,解释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也"是该地区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平衡力量和稳定器"。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出于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和反恐需要,近年来,美国频频向越南示好,并加快与越南修好的步伐,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意欲重返金兰湾.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世界各地战略家和周边国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美国从建国之初就在中东推行民主战略。美国民主战略的理论依据主要为“天生优越论”、“天赋使命观”和“民主国家和评论”。美国在中东的民主战略经历了初步推行、全面推行和强制推行三个时期。美国民主战略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理论上缺乏合理性,实践中采取双重标准,伤害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伊始,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因主要在于对文化外交重要性的再认识及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美国对东南亚文化外交表现出四大特点:扩大传统项目开展规模,拓展传统项目影响范围,升级传统项目开展形式,创制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加速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并强化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三个方面。但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不同对外政策手段间的内在矛盾、国内治理问题的"对冲"效应、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关系上相对中立的传统都对其影响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文化攻势,中国应有充分的认知和相应的对策,做到防范与借鉴相结合,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和中亚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在中国的地缘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外交关注的重点地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现有安全合作框架中起着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安全合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未来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安全合作的推进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安全合作的前景受到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中国应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积极推动建立地区成员广泛认同的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初东南亚地区主义发展受挫原因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初,东南亚先后成立了两个地区合作组织——“东南亚联盟”和“马菲印多”,这标志着东南亚地区主义的产生。然而,好景不长,东南亚地区主义幼苗很快因这两个组织的解体而夭折。本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领导人行为四个方面对“东南亚联盟”和“马菲印多”解体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总结出当时制约东南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然促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必然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围绕中国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东北亚贸易区也一定会促使东亚向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东亚的一体化也会发生泛化,东亚各国应共同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防止日本一国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东南亚等国的城市化也经历了迅速的发展过程,其城市化特征大致有:城市化的速度快,首都一极化现象明显,东南亚国家城市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问题较为严重等。这些特征的形成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文化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冷战以后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问题错综交织,加之近年来非传统安全的兴起,都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在新时代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各种以地区性为主的国际合作安全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驱动力,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与具体建议以及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社会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东南亚地区各国注重教师地位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性的提升,提升教师专业性也成为切实提高教师地位的重要途径。为此,东南亚地区各国应根据本地区形势采取有效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明中期以降,在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浪潮中,海南岛占有重要地位,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很不充分,把海南人下南洋的历史置于中加人向海外移民的大背景中加以把握,从中,英,日三种文字资料,可以大致勾勒出海南人移民东南亚历史过程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20.
受冷战结束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海盗活动重新猖獗并呈现出新特点,给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东南亚地区国家及利益相关国家采取一系列打击海盗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