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新审视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传入的科学观念,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给出了:科学与民主如"舟车之两轮";"欲脱蒙昧","厥为科学";"近世科学与基督教世界观之冲突而难合";"德之立教,体育殊重",务使"民力大张"等观点,以及对科学起源、科学功能、科学家、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包括了进化思想、宗教观、体育观等.结论认为前期<新青年>系统传入了新的科学观念,为酝酿五四前夕的科学与民主氛围做出积极贡献.但在之后大多被赋予其新的社会意义,有的则由生物进化论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利济学堂报》(1897)中关于近代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认识其对近代农业的指导意义及地位。采用传播统计和原始文献分析方法,统计了《利济学堂报》中涉及农学知识的篇目,共57篇文章,并归为农政、蚕桑、农作物、园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贸、农产制造、农具等12个子类目。其中,蚕桑、农政、农作物、农产制造、土壤肥料五类所占比重较大,占所有文章的72%,并对所有类目作了内容分析,了解各自的发展态势,进而掌握农业这一整个学科的概貌。《利济学堂报》中分门别类的农学知识几乎囊括了现代农学的二级次生学科,为之后专业性农业期刊《农学报》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学科分类标准及信息来源,"农学琐言"专栏的设列充分表明该刊认识到农业知识的重要性,为其后专业性农业科技期刊《农学报》的产生作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新整理《格致新报》传播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为研究19世纪末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新的文献线索。研究结果给出了:涉及天文学、地理学知识篇目共68篇,占全部期刊946篇的7.1%,其中以日心地动说、新行星的发现、经纬度测量等较为先进,同时对潮汐的成因及北极探险亦作出详细介绍。结论认为《格致新报》中天地之学内容的传播,虽然比较零散,但对中国民众的科学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峰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41-43,96
《老子》一书中首先承认了语义传播的局限性,提出了施行"不言之教"的传播思想,并使用了象征性意义的传播符号。在沟通的境界方面,提倡以"德信"为传播的前提,即:唯德是从、信言不美、善言不辩。在个体内向的传播方面,《老子》提倡虚极静笃、柔弱处下的方式,而在组织传播中则认为要持"自然无为式"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科学主题”和“科学观念”是制约《科学》课程内容的两个要素 ,本文介绍了两者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使科学救国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为当时中国的科技社团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文化氛围,并成为近代科技社团的主要使命。中国科学社的创立、成长与壮大,催生了中国科技社团的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中国科学社以坚守科学救国为信念,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的研究发展,视传播科普知识为己任。科学社创办的《科学画报》出色地承载了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学的真谛。与众多讨论《科学画报》的文章不同的是,主要重在结合民国科技史的演变,分别从科普传播理念、科学家编辑出版机制及刊物内容与出版经营分离等方面,探讨《科学画报》的传播与经营特征,祈盼对于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报刊转制与转型改革,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2,(6):17-17
何龙在2012年5月23日《羊城晚报》撰文指出:今年规定要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创新《科学》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吴俊明  吴敏 《化学教学》2014,(4):3-6,13
讨论了什么是观念;科学观念的界定、层次和分类;为什么要关注科学观念。对"以观念为本"等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科学观念:提供了解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框架,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促进科学理论的形成、发展,提升人的思维品质;引领、调控科学活动,促使规则、方法形成;全面养育科学素质,提升科学教育水平;指引、丰富和提升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技期刊史与科学传播史的视角,本文采用原始文献考证法,研究创刊于1916年《民铎》的传播策略。该刊开设“专号”承担哲学思想传播与人文科学宣传的双重职能,集学术性、人文性、科普性与新闻性于一体,推动哲学思想不断前行。该刊主编李石岑针对当时社会现状,致力于利用西方的“新思想”来冲击顽固存在于我国的封建专制意识形态来鼓舞和影响新青年,积极传播进化论思潮,以其广阔的视野与先进的思想,赢得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推崇和赞许。其编辑出版发行了6期专号的传播策略实践与成果,为当代期刊策划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种说法是陈独秀,一种说法是李大钊。从广义的五四运动来看,陈独秀、李大钊二人都是总司令。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发展,引领着当时全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青年,也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1915年9月至1918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总司令是陈独秀。在1918年7月至1919年4月间,陈独秀的思想落后于李大钊,这期间的李大钊应该是总司令。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出现的东西文化问题论战对该时期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 ,对于中国史学接受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争论的另一方所持的观点 ,亦促使中国史学在接受和借鉴西方史学的过程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对此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戊戌维新以后,中国的自然科学活动蓬勃兴起,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五四时期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活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组成部分,与当时人文学者的科学启蒙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essay we explore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science in scientific literacy. It is shown that the taxonomy of scientific concepts elucidated by Karplus is a bas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science, and provides a natural means forengaging, as distinct from merely learning, scientific content.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idea scientific model as being fundamental to the discipline and therefore essential to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models and common misconceptions is developed.Based on the second of two talks given at the Paedagogische Hochschule, Ludwigsburg, Germany, in November 1988.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忽视人的发展,其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系统和机构本身的发展。针对以上缺陷,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邓小平对科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邓小平科教思想与人才观,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科教事业改革发展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坎坷历程,认为目前要标本兼治,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转化框架的提出意在寻求一个共同的对话平台,这一框架中包括了研究的科学、学科的科学、课程的科学、课堂的科学和学生的科学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之间的转化可概括为学科化、课程化、课堂化和学生化四个过程。从研究的科学来看,科学知识主要指科学家的个人知识;从学科的科学来看,科学知识主要指具有客观性的公共知识,在这两种理解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理解学科。经过知识重组的课程的科学中包含了约定等社会协商的因素。认识科学知识的层次性,有助于教师反思和克服科学知识在从科学家的个人世界到学生的个人世界转化过程中的不当的异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于江 《中学教育》2011,8(2):36-39,35
科学知识观是科学教学的前提与先导.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性质和获得两个方面的认识.科学知识的性质在原来传统的、确定的、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不确定性、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等因素,科学知识的获得已由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过程,向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转变.科学教师树立现代科学知识观,有利于调...  相似文献   

20.
科学素质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科学素质的结构内容是由科学本质决定的,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而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