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命运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满足"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的社会下层青年民众想象性抚慰的武侠小说,本质上是幻想文学。这种幻想本质使武侠小说元语言与作为20世纪文化大势的"现代化"元语言形成了"动制分途",由此导致其在20世纪现代中国文化界因对"现代化"的态度变更而经历了曲折的历史沉浮。  相似文献   

2.
"理水"者的文化自觉--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宏观背景下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既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鲜明地透显着"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现代精神.而金庸在武侠小说中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苦心孤诣的梳理与阐扬,正暗合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重塑民族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  相似文献   

3.
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20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变革。21世纪兴起的“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超越前人,达到武侠小说创作的新境界。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有一批很有实力的作家.但总体的创作实绩还不能说其“新”。应有进一步的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侠小说在印度尼西亚的流传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第二个时期是1924年到1942年,第三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至今。中国武侠小说通过直接流传、翻译和改写与创作等三种形式在印度尼西亚流传并产生巨大影响。华侨和华裔的文化心理、现实境遇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武侠小说能够在印尼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冯凌 《现代语文》2009,(6):68-70
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其创作可谓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之大成,为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港台新武侠作家广泛仿效借鉴。《七杀碑》是其代表作。本文试从武侠小说发展历史的角度探讨朱贞木《七杀碑》的成就与不足,从小说的历史背景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爱欲望描写等方面研究其创新之处以及对当代港台新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略论武侠小说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侠的兴起及其与小说的结缘为切入点,探讨其文化特征特别是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义”,才能对武侠小说这一独特的文化存在作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从纵的线索分析,清晰地显现出从文化追慕、依恋到文化质疑、文化批判轨判。出发时的金庸也许抱着明确的文化护道理想,然而而创作日深,神话色彩日少,现实精神日强,到达目的地时,传统文化护道者的金庸已成了一个文化的质疑者和批判者,从文化透视的层面上,可剖见金庸小说英雄神话的背后所潜隐的文化内涵,以及金庸创作内在的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中国大陆武侠史论著,可分为武侠小说史、武侠史、侠文化史、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颇多创获,各有千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深层原因离不开商业化的出版运作机制。新世纪最初10年,上述局面已经出现了改观的趋势,在多个方面的探讨都有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侠作为社会发展的特定产物,在其初生态就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扶助良善铲除邪恶的内在使命,无论是作为社会的离轨者还是义无反顾的为王前驱。他们都有着多智与勇武合一的内在神理。从战国游侠传一直到20世纪以来的新武侠小说。就主人公个人素质而言,大都具有扶危济困、智勇双全的典型特征。晚清《第一侠义奇女传》对此之侠文化精神进行了形象化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手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12.
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滥觞于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至唐传奇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并且影响到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元明清戏曲传奇,随后在晚清,《三侠五义》崭露头角后,各种武侠小说成批出现,戏曲舞台也竞相搬演。进入20世纪后,在兵荒马乱的中国,武侠小说非但不曾消亡,更是形成了狂潮,长篇武侠技击小说数以千计,戏剧和电影争相改演。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大陆武侠小说创作数量及质量上都非常可观,其中女子武侠创作更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写法上都对以往武侠小说进行了颠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网络传媒的出现以及受武侠小说、科幻小说、中国古代神话、传奇和西方奇幻小说等不同文类创作的影响、启发和滋养,中国玄幻小说创作在几年之内迅速崛起,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它的主要特征为故事性强,具本土文化元素,有幻想性,语言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5.
武侠小说是一种模式化的类型文学样式,文学品位本不甚高,金庸先生却在这一领域异军突起,达到了新的文学高度,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研究界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评价,至今存在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并存的不正常现象,如何全面公正地评价他的作品和文学贡献,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金庸先生不拘泥于传统武侠小说的创作类型,在文类功能、文类历史和文类品位三方面都作出了具有变革意义的道路选择,从而实现了武侠小说主流化的创造性转换,也使其作品成为武侠小说的一座高峰。金庸小说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研究武侠小说的历史资源提供了指引,也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有利于提高文化自信,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央视《笑傲江湖》的开播,引起了人们对电视剧和原著的评说。说到武侠小说,人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一位儒雅、亲切的老人──那就是大侠金庸,他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作品铸造了文学殿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博得了亿万武侠迷的喜爱,甚至有评论家将他列为 20世纪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尽管金庸先生本人对他作品的文学性一直保持谦逊的姿态。除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之佼佼者还有古龙和梁羽生先生,他们的武侠作品可谓各具特色。   其实,武侠小说并非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首创,可谓渊源有自。早在汉代,司马迁著《史…  相似文献   

17.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侠在本质上是人们实现回归原始之梦的一种方式。从起源上看,侠是渴望原始时代生活方式的集体无意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从它的存在意义上看,侠文化为满足人们的那种渴望提供了一种现实或梦幻的可能途径。作为侠文化的重要栽体,武侠小说是满足原始攻击欲的一种无害的途径,同时,作为武侠小说的核心元素之一的武打描写也表达了人们的那种深层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平江不肖生以《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所表现的"江湖"和"近代"两大创作路向的并存,渊源于20世纪初由日本小说家押川春浪首创的具有国家-民族意识的现代"武侠"新观念,反映了现代武侠小说在追求趣味与追求品位之间难以兼顾的矛盾纠结,这种矛盾纠结,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始终,并成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佛道文化与唐代武侠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武侠是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武侠,唐代武侠小说的模式预示了后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写实为特点的侠客传记向以虚构幻想为特点的武侠小说的转变;唐代佛道文化的繁荣鼎盛,是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