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答行程问题时,为了理清思路,寻找突破口,常常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画出示意图来。在示意图中,无论具体的路途是直还是曲,都一律将其画成线段,所以这种示意图又称为"线段图"。为便于思考,我们还应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知道,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指挥官和战士们既要勇敢顽强,又要机智灵活。其实解答数学题也是一样,不仅要有不怕吃苦、勇于进取的精神,还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硬拼不仅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信心。因此,除了要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我们还应该学会“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从一点突破,攻克难题。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不少同学会选择逃避.其实只要我们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就能化难为易.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寻找解题突破口的技巧.一、从简单情况分析"退到最简单的情况,从最简单的开始研究",这在数学研究上为许多数学家所推崇,它是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时常采用的  相似文献   

4.
解答某些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我们若能结合题目的特点,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问题清楚地表示出来,使抽象的已知条件变得直观,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两道例题吧。  相似文献   

5.
把1.8米长的黄彩带和2.6米长的红彩带都剪去同样长的一段后,剩下的红彩带的长度是剩下的黄彩带长度的2倍。两条彩带各剪去多少米?  相似文献   

6.
谭著名 《高中生》2011,(15):22-24
一、从圆锥曲线的定义中寻找例1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4,两个定点分别为A(-1,0),B(1,0),动抛物线过A、B两点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求抛物线的焦点的轨迹方程.寻找突破口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  相似文献   

7.
谭著名 《高中生》2011,(5):22-24
一、从圆锥曲线的定义中寻找 例1 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4,两个定点分别为A(-1,0),B(1,0),动抛物线过A、B两点且以圆的切线为准线。求抛物线的焦点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不少同学往往感觉为难.其实只要我们能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就能做到化难为易.下面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的方法.一、从简单情况分析退到最简单的情况,从最简单的状态开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爸爸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红每分钟走70米,小红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小明相遇。这时一共用了10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相似文献   

10.
[题目]小红收集了30张邮票,比小芳收集的邮票少6张。如果要使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芳需要给小红多少张邮票?  相似文献   

11.
<正>【例1】小强比小华重2千克,小华比小明重3千克。他们三个人谁最重?谁最轻?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几千克?【分析与解】这道题里有三个数量(小强的体重、小华的体重、小明的体重),已知每两个人体重的比较结果,要比较出三个人的体重,最好的方法是画出数量线段图。三个人的体重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  相似文献   

12.
求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呢?本文结合实例谈谈一些具体做法.1 紧扣定义理解定义、掌握定义、活用定义是解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寻找解题突破口的一条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平时说话或书面文字叙述多属自然语言,数学的文字、符号、图形等称为数学语言。在学习数学概念、解数学题时,经常需要进行自然浯言和数学语言相互间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讲,谁善于进行语言转换,谁解题的思路就比较宽,比较活,办法就比较多。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具体例题,提出先从最近发展区、再从差异分析、题目终极探求和个人思维习惯探索的策略,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几个实际例子,介绍了等价转换方法在解高等数学题时的具体应用,即我们把不太容易证明的结论"甲"转换为方法和思路都比较明显的结论"乙",从而得到结论,只要我们对题目本身多观察,多思考,再联想已有知识和结论,就不难找到解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不到突破口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变换形式、变换情境、变换句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18.
朱忠保 《中等数学》2008,(10):15-16
对于已知条件中的数学对象,作出有序化假设,是一种有效的“增设已知条件”.例如,当我们说“不妨设……”时,实际上是在给题目增加已知条件(增设),这种增设不改变题意并且有助于解题,因而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有些应用题,表面上看似乎缺少条件,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其实,只要我们深挖隐含条件,找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间的特殊联系,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例1 王老师带领五(3)班同学去种树,这些同学恰好平均分成5组。如果老师与同学每人种树的棵数相同,共种树1517棵,那么平均每人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20.
许多同学在求解数学问题时,常常因为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而抓耳挠腮,不知所措,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你不妨一试,也许会帮你走出这种困境,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愿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