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聋生又称听障儿童,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双耳听力损伤,或是听觉障碍,听不清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不能形成语言,大脑里建立不起语言信号系统。但他们残余的听力、良好的视觉和其他健康的感官决定了聋生能学会语言,能和健听人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语言的发展和健听人不同,要依赖残余的听觉,还有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感受声音会用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张晓梅 《文教资料》2012,(28):39-40
如何提升盲校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盲校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视觉障碍的束缚、教材不利因素的影响、现行教案的刻板僵化、教师地位的权威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提高盲生知识建构层次、关注满足盲生真实需要、丰富盲生的实际表观、鼓励盲生的随机生成等做法对提高盲校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把握盲童认知特点,提高语文教学缺陷补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现代语文》2006,(2):37-38
残疾儿童不管属于何种残疾,也不论其残疾程度的轻重,他们末损的感觉器官在其感知外部世界、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各种技能的活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语言的学习主要依靠听觉而不是主要依靠视觉,视觉障碍对儿童语言的发展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盲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与普通儿童相比确实存在不同之处。因为,虽然盲童的语言发展并非天生就差,但有一些因素确实影响了盲童的思考方式。比如盲童尽管可以运用诸如“花红”“柳绿”“蓝天”“白云”之类的词语,却很难真正融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所以,任何忽视这种差异的认识无疑不利于针对盲童学习认知的特点更好地展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低年级视障儿童的口头创作--故事续编中提取分析样本,对构成视障儿童口语表达中的语音、词汇、语法、非言语交际手段运用等能力做了初步的考察与分析,目的是分析该类儿童口语获得的优势与盲点,促进有针对性的盲校语言教学.分析结果显示,视觉障碍对语言规则的习得并无太大的影响,但对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词语、语篇以及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学习等确有影响.为此盲校的语言教学应将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和发展学生语用能力作为提高视障儿童表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视觉记忆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重度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视觉记忆能力比较的试验观察,分析了听觉障碍儿童视觉记忆增强的原因,认为对听觉障碍儿童尤其是重度听觉障碍儿童,在康复训练时,除采取必要的语言训练外,还应辅以视觉手段,以提高其整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唯工具论;语文除了工具属性,更有文化属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他们进入世界、进入社会生活,进而让他们渐渐长大的过程。儿童是通过语言去认识世界,去拥有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大量符合各种感知觉特点的教具是盲校直观教学实践的基础。触觉教具是盲校直观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理解各种类型触觉教具的直观层次。盲校教师在制作、使用触觉教具时,不应受视觉规律的主导。多感官教具的效果通常较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具对盲生只是听觉教具,并不适应盲童缺乏事物客观表象的特点。语言在直观教学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把抽象的语言作为直观的一种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陶静 《新疆教育》2012,(19):24-24
聋生感知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听觉发生障碍,这使聋生反映外部世界的渠道减少,缩小了直接认识客观事物的范围和质量,限制了通过语言获得间接知识的可能性。所以,从损失了听觉的角度看,聋生对外部世界信息传入的途径有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感知觉贫乏,不完善,听觉产生了障碍,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就成了反映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聋生的视知觉可以起到以目代耳的作用。他们的视知觉,由于生活需要,经常训练,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的显示出来,充分调动了聋生的视觉感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聋生的听觉缺陷,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耳聋的基本剥夺不是声音,而是语言的学习."(Meadow,1980)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足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耳聋的基本剥夺不是声音,而是语言的学习。”(Meadow,1980)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范读,就是教师示范性的朗读。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儿童易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教师良好的范读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范读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创造性地再现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引起想象,激发情感,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读书,不是听书;读懂,不是听懂。只听不读,学生虽然也有思维活动,但是,这种思维离开了文字,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弱智儿童语言贫乏,语文教师更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语言能力。一、教师范读,感受语言美弱智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事物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以朗读为例,他们不可能只凭对字词的认读,就能掌握朗读的技能。但是他们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模仿教师读课文的语调和表情。范读就是一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形式可以是教师…  相似文献   

13.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可见词语教学的重要性。盲生由于视觉障碍,无法看到丰富多彩的大干世界、万事万物,这给他们学习、理解词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语言能力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于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果他们不能理解、掌握、积累一些词语,就不能灵活运用,就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同时给思维造成障碍,说话、作文的水平更不会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听觉器官的障碍,聋生对外部的有声世界有耳无闻,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一般都存在很强的自卑感,对学习缺乏兴趣,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聋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是很高,对于课文中有些内容理解并不全面。教师范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内容有限,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遇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课文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掌握范读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盲校教育是针对视障学生的教育,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开发学生的智能强项。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视觉的缺陷使得盲校学生的听觉方面一般得到较多的锻炼,所以对节奏、音调、音色与旋律等比较敏感。这方面对于盲生的学习英语有着特别的作用。盲校教师应认真分析盲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巧妙发掘他们的音乐智能促进英语教学,从而提高盲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注意力是学习的开端。现代课程理念就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然而,聋生由于听觉有障碍,他们在学习语文时主要靠视觉接受知识,存在注意力涣散、不稳定、有意注意时间短等不利因素,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培养聋生的课堂注意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一、运用体态语言,唤起聋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视力缺陷,盲童不能通过视觉来认识周围世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或家长应围绕盲童视觉缺陷来进行智力补偿。常用方法的听觉补偿法和触觉补偿法两种。  相似文献   

19.
聋校语言教育应该正确对待一切听觉障碍儿童,不管他们存在何等差异,使他们语言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聋校语言教育应该从聋童的角度来考虑所有与他们有关的教育问题,包括使用聋人教师的问题。聋校的语言教育应以科学为基础,合理解释各种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阐明聋童学语言的规律,指导教师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各种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小宁情节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语言和行为存在障碍,有着属于自己的情节。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使他们能融入主流社会,是帮助他们的关键。本文讲述了一名特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去训练自闭症儿童,以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