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究竟是哪一篇?有人说是《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有人则持异议,认为“茅盾干一九二○年一月十日以笔名‘佩韦’发表的《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刊于《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一号)应是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见《新文学史料》)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应该是刊登在一九二○年一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一卷上的《小说新潮栏宣言》,署名“记者”.同期还登有署名“冰”的茅盾的另外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春蚕》是我国三十年代艺术画廓中的一件珍品,它的作者茅盾则是我国老一辈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八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早在“五四”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即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一九二一年他和叶圣陶、郑振铎等人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同时还主持了《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工作,使它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   

3.
名人读书     
许多人爱读书,但是人们的读书方法、阅读趣味却应有尽有,甚至千奇百怪。南北朝有一名学者叫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想编写一部宋书,一辈子也没有完成C他满腹经纶,却一事无成,这样的结果恐怕要归咎于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读书习惯了。文学造诣极深的巨匠茅盾同样有背书的习惯,他能熟练地背出120回的《红楼梦人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红楼梦》等一批古典小说对他的影响。把书本知识转…  相似文献   

4.
茅盾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的一个小镇——乌镇。在风云激荡的清朝末年,这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地方。茅盾的父亲虽是个秀才,但他受新思潮的影响,喜爱自然科学,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学“西艺”。茅盾在他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在家塾读书时,就受到“新学”的熏陶。他最初读的启蒙课本,就是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里抄下来的《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茅盾的母亲古文基础很好,有相当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也爱读小说,这些都给幼年的茅盾以良好的影响。茅盾小时候所学的一些古文和历史、地理知识,便都是他母亲教给他的。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七岁那年,进了乌镇新创办的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学校分两班,茅盾被分在甲班。甲班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中长篇小说作家,而且他主要是以中长篇小说的成就驰誉世界文坛的。英国《卡斯尔世界文学百科辞典》指出:“茅盾在参加了一九二六年的北伐战争后,以当年的事件为背景写成三部曲《蚀》,这部小说使他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长篇小说家。”《法国大拉鲁斯百科全书》、《东方文学大辞典》、《苏联大百科全书》、《大日本百科事典》及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百科全书》,在介绍茅盾时,都重点介绍了他的中长篇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茅盾同志在《鼓吹集》的《后记》中说,他开始写“第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是在三十九年前。推算起来,今年(一九八0)是茅盾同志发表第一篇文学论文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7.
叶子铭教授是当代学术界卓有成就的茅盾研究专家。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大学时代开始撰写《论茅盾的四十年文学道路》,到近十年来完成《茅盾漫评》,主持编辑《茅盾全集》等,经历了从茅盾创作道路的研究到对茅盾主要作品的分析,茅盾全部著作的整理、出版的全过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学者,他还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艺理论功底——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提前毕业留校工作的研究生,写过多篇颇有功力的古典文学研究文章,又是《文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基础雄厚,视野开阔。他学风严谨,不急功好名,不投机取巧,十分重视史料工作,善于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注意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茅盾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他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学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对中外文学传统作过“穷本溯源”的研究,他认为“如此才能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二》,《新文芈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10.
近日,某记者在浙江桐乡档案馆采访时,惊喜地从茅盾之子韦韬最近向该馆捐赠的茅盾手稿中发现一部完整的《(红楼梦)笔记》手稿。有关专家介绍,作为中国现代公认的文学大师,茅盾对《红楼梦》的熟悉与喜爱程度绝非“业余”水平,1926年在开明书店老板的一次宴请中,他就曾应郑振铎、夏丐尊等的要求“随点随背”《红楼梦》,文学评论界也普遍认为《红楼梦》影响了茅盾小说中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茅盾在一九二○年一月《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一文中,呼吁创作“血”与“泪”的文学,要求文学界发扬民主,使文学社会化.后在一九二二年八月一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一文中,茅盾再次呼吁“血与泪”的文学,并认为“一时代的文学是一时代缺陷与腐败的抗议和纠正”,提出文学家的“最大的急务,是改造人们,使他们象个人”.同年八月四日,“创造社”郁达夫创作了《血泪》的小说.茅盾的论文登在上海《时事新报》的《文学旬刊》上,郁达夫的小说登在同一报纸的《学灯》上.前者严肃、冷静,后者充满了不以为然的揶揄之情.这难道是巧合吗?显然是两人的文艺观相距太远之故.兹比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原名叫沈德鸿 ,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他早年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 ,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 92 1年茅盾与叶绍钧、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大力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时 ,他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从 1 92 7年起 ,才以茅盾为笔名开始文学创作 ,他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子夜》是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创作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中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3.
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堪称当时茅盾故乡——乌镇的一幅真实图画,它像一个窗户,只要我们打开它,便可窥见三十年代茅盾故乡乌镇的风貌.昭明太子和鲍廷博当我们轻轻掀开《故乡杂记》,立刻被茅盾笔下所描绘的乌镇历史风姿所吸引.他写道:“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这里,昭明太子是什么时候在乌镇“偶居读书”?“某寺”指何处?鲍廷博为何许人呢?根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4.
对于茅盾这样一位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著作丰赡的作家,他在世之时和过世之后,研究者都曾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接近他、认识他,但由于“接近”和“测试”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所得到的同时,常常隐显着一种失落感,人们总感到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对今天许多青年朋友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需要一座茅盾的雕像,希望我们传记作家能够说明茅盾这位“一代文豪”作为普通人的内心动机,需要了解他的精神世界。而这方面又恰恰是多少年来所“缺少”和“失落”的。李广德先生的《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他自谦此书为“有关茅盾生平事迹的故事”,而非“一部茅盾全传”。可以说该书为茅盾的传记研究作了拓荒的工作,一座雕像在李广德先生之手诞生。  相似文献   

15.
茅盾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ABC》、《北欧神话ABC》、《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等一系列神话研究的文章中,对中外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神话学和比较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研究的目的和观点方法茅盾对中外神话的比较研究,是服从“为人生文学”追求的,具有溯本求源的特色。茅盾研究中外神话的目的是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践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创造划时代的文学。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把我国古代文学的源流溯求了一遍。“五四”时期,要借鉴西方…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05,(12):16-18
茅盾有自己的文学信仰,那就是文学要“反映人生并指导人生”,从20年代的《蚀》、《卖豆腐的哨子》到30年代的《子夜》《林家铺子》再到40年代的《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风景谈》,茅盾以他丰富的创作实践着“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绘制了一幅幅多彩的时代人生画卷。走进这些作品,走进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那风雨飘摇年代的动荡不安,各色人物的苦闷和挣扎,以至最终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文坛巨匠茅盾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生前留下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除了蜚声中外的《子夜》、《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林家铺子》及《清明前后》等小说与剧本外,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文艺论著、翻译作品等。这些都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贵财富了。如果说茅盾的小说是反映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那么他的散文就是直接描摹当时风物人情的社会素描。“一个场面,一段经历,一些人物,他用速写的方式将它们描画下来”,“一个观点,一段见闻,一些想法,他用随笔的方式将它们记述下来”,茅盾同志写了大量的散文速写。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分上下两册),全书共  相似文献   

18.
茅盾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现实主义大师,也是颇有建树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无论是对初学写作者,还是对专业作家的文学修养,茅盾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茅盾认为,对于初学写作者,一般爱好文艺的青年要做到三点: 第一要“多读书”①,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读世界名著,不能光读“一家”“一派”②的作品,要广泛地涉猎各家各派的作品;不能只读某一个大家的代表作品,而要读遍他的所有作品。读得“越多越好”、“越广越好”③。“没有读过若干的前人的名著一一并且读  相似文献   

19.
“七一五”政变后,因种种原因,茅盾脱离了实际的革命斗争转向文艺战线。1933年《文学》创刊后,茅盾又把目光投向文学批评方面。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进步文艺进行围剿,茅盾从事文学批评的外部环境极为恶劣,在对作家作品评论时有较多顾忌,不能畅所欲言,只能寓政治思想于文学批评之中,同时他还要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压制,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坛风气予以抨击,这都使得茅盾在《文学》上的批评具备了与此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蚀》三部曲到《子夜》,茅盾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创作者。正因为如此,人们会太过关注他的文学作品往往忽略他文学批评家的身份。茅盾的文学批评具有巨大的社会反响,他的文学批评在新文学初期和左翼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以《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为中心,从几个方面分析茅盾的批评特色,即内容分析、题材分析、阶级分析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