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朗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5):120-12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2.
向中国东北移民是 2 0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时 4 0年 ,约移民 32万。为了给移民提供所谓的“生存”基础和条件 ,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疯狂的土地掠夺 ,多数移民成为食利地主。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夺的险恶目的是改变中国东北的民族构成和土地占有关系 ,最终使中国东北日本化。  相似文献   

3.
1932年,日本拓务省批准了移民案,在关东军策划、操纵下“吉林屯垦第一大队”、“吉林屯垦第二大队”先后集团移民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区。这两批具有试验性质的“特别农业移民”,明确和加强了政治、军事上的四项作用,据此拓务省调整和完善了移民方案,拉开了向中国东北移民百万户、五百万人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以后 ,为实现其永久霸占的野心 ,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移民。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又进行了青少年移民。“青少年”移民与一般的农业移民不同 ,它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明确 ,它实际上是关东军的兵源储备 ,起到了强化对苏军事防御、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的作用。日本的“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成事变后,把中国140多万平方公里(辽、吉、黑、热四省)的锦绣河山,3200万人民完全践踏在关东军的铁蹄之下。为了将已经沦陷的东北变为实质性的“日本领土”,他们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方针,抬出了梦想多年重登龙座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傀儡,建立了一个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家”——“满洲国”。日本人在东北约有100万左右(含日本移民),为什么平均一个日本人能统治30多个中国人呢?研究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奴役、掠夺的罪行历史,可以总结出他们进行殖民统治的种种手法。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者为了造成大和民族人口的绝对优势,达到其永远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开始推行“武装移民”政策,并于1936年将其确立为日本的重要国策。在移民侵略政策下,来到中国东北的10万日本“青少年义勇军”全部加入了日军的作战部队,沦为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中国东北之后,对于移民入侵十分重视。他们把移民侵略定为日本的最高国策之一,称之为“国策移民”;他们还把移民侵略视为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杠杆,在野蛮的军事入侵之后,便继以大规模的移民入侵。最初,他们想通过移民侵略,把中国东北变成他们的“势力范围”;继之,便想通过移民侵略,力求从心理上、习惯上、风俗上“同化满洲”,“将日本搬入满洲”,或者“达到与日本的无国境状态”,一句话,想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领土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移民政策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从本世纪初开始,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长达40年之久。其间大致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日本侵略东北后,对生活在东北的朝鲜移民采取“统制”与“安定”政策,朝鲜总督府通过“满铁”代理机构“东亚劝业株式会社”(东劝),资助建立了5个“安全农村”。“安全农村”表面上看是为“保护”和“救济”九一八事变后进入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及受水灾影响的朝鲜难民而设的“救助机构”,但实际上,日伪当局设立“安全农村”的险恶用心是为了严格控制朝鲜移民,对其实施集中统治,防范朝鲜农民投身反满抗日运动,同时达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目的。朝鲜移民“安全农村”被日伪当局作为殖民统治的“范本”,广泛推广到各“集团部落”中,是日本殖民统制东北农村的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10.
王瑞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23-124
一、“移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初期移民 ”的实况不同 日本在中国东北通过移民从事侵略活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光绪18 年(1892年)即有日商三井物产进入营口专营贸易.日俄战争时,孔经纬先生提到“日人随军队来东北者雾合云集,以逐蝇头之利,所聚愈众.和局既定,俄军北徙,日兵亦渐次东归 ,而营业小民遍布城市,流滞不复去,”这些流滞不去的日本人,可以说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早期移民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在"民国"时期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大多属于自主性的人口流动,一方面由人民自发形成,另一方面则由政府提倡促成。这些移民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他们通过海路、铁路、陆路进入东北,而且大多北上,寻求生存。"民国"时期东北的移民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东北移民高潮兴起阶段,每年约百万人。移民进入东北后,在南满地区留居的很少,大多数移民则沿中东铁路继续北进,散布于吉、黑各县及鸭绿江流域带。在"民国"时期的移民高潮中,移入东北的居民还有外国人,如朝鲜人等。这种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但促进了东北人口的迅猛增涨,加速了东北各民族的融合,而且也加速了东北各地特别是东北北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河本大作1883年1月24日生于日本兵库县的三日月。他先后毕业于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后,河本随所在部队第四师团开往我国东北,在辽东半岛的北端清水河口附近登陆,参加了日俄战争。不久,在辽阳会战中被打成重伤,伤好后再次派回我国东北。日俄战争结束后,河本所在部队转为满州守备队所属,继续留在我国东北。1907年调回日本任驻扎在京都的第16师  相似文献   

13.
1931年日本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为了变东北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日本把移民侵略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是日本移民侵略的重点地区,移民侵略使日本的殖民统治直接深入到广大农村,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了限制关内人口入境的政策,关内移民出关受阻,人口数量骤减,至1937年达到了最低点,正常的人口流动被迫中断。这一时期移民的数量、人口结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分布、居留年限、迁移过程等方面与1931年之前迥然不同,呈现出新的特点。30年代的移民运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其发展随着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之后,就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整个东北,在进行政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更加明目张胆和更加全面彻底地进行教育文化侵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  相似文献   

16.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对海外移民政策进行调整,特别是1929年设立拓务省之后,以《东方杂志》为代表的我国舆论界愈加关注日本海外移民新动向,并在批驳日本政界鼓吹的“人口过剩说”谬论的同时,研判出日本为摆脱当前海外移民困境必将“专以侵略满蒙为唯一识志”。在“九一八”事变前《东方杂志》就已呼吁国人须对日本侵略野心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出加快内地向东三省移民,善待韩侨并欢迎其入籍中国等措施以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7.
读词句     
满洲开拓团:日本满洲开拓团向中国移民始于1905年,包括农业移民、工业移民、商业移民、政治移民、文化移民等。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共派遣开拓团860多个,共33万多人。201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在中日友好园林内为满洲开拓团逝者立碑,遭到网民斥责。  相似文献   

18.
日本通过“满铁”企图垄断东北的经济命脉──铁路,以此充当其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当局对此采取了某些颇为有力的抑制措施,其中最卓见成效的是设立东北交通委员会,这对于打击“满铁”的侵略气焰,捍卫国家主权起了很大的作用。日俄酣战之际,日本内阁在1904年7月的一次会议上,便作出夺取中东铁路南满线的决定。更冒清廷之抗议,从8月起藉口为便军运,而擅自修筑安(东)(今丹东)奉(夭)(令沈阳)和新(立屯)奉铁路。1905年夏,日本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前往东北“视察”后,日本政府接受了他…  相似文献   

19.
日本移民侵略中国东北,虽说是其既定国策,但其间某些人物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视,东宫铁男就是这样的人物。1932年6月,东宫向关东军司令部提出"吉林屯垦基干队编成意见书",提出在吉东10县,以日本在乡军人为基干,组建吉林"屯垦军",代替关东军维持治安,从而拉开了武装移民侵略的帷幕。1934年9月将14名日本青少年送入三江区域的饶河,开启了"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这一新的移民形式。之后,又鼓吹"家庭移民"和青年女子移民,以解移民的后顾之忧。一系列移民侵略计划不但使中国东北民众失去土地、家园甚至生命,日本移民命运也同样悲惨。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