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朋友要送邻居两瓶酒,什么样的酒合适呢?忽然,他想起了有两个“孔府家宴”的空瓶、空盒,于是,他就开始向空瓶里灌白干。这时,念高中的儿子看见了。“爸,你在干什么?”他一边倒,一边若无其事地说:“给你五叔送几瓶酒。”“怎么还向瓶里灌酒?”  相似文献   

2.
甜食对每个小孩来说都是喜欢的,虽然儿子是个例外,却对蜂蜜情有独钟。每天早晨起床必须喝一碗蜂蜜水,再带一瓶蜂蜜水上学。中午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兑蜂蜜水,先喝一瓶,再灌满一瓶以备下午上学时用。晚上就更不必说了,不喝完三瓶以上的蜂蜜水他是不会睡觉的。一日晚上,儿子做完作业,坐在我身边喝蜂蜜水。突然他停下来咂着舌头问我:“爸爸,你说蜂蜜这么甜,这么好喝,又这么有营养。可它是怎么来的呢?”望着儿子一脸的认真样,我对儿子说:“我说了以后,你可能再也不会喝蜂蜜了。”“为什么?”儿子急切地向我靠过来。“因为———,因为———。…  相似文献   

3.
我的儿子今年18岁了,已经成为一名大一学生。然而,在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他带的还是一瓶白开水。照理说,在现今开放的社会,喝瓶纯净水、矿泉水、可口可乐一类的饮料,对孩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我的儿子从小到大,却一直没有得到这种“待遇”。无论是上小学、中学,还是参加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去野外郊游,他总是带着一瓶白开水,只不过有时瓶小些,有时瓶大些而已。并不是家中困难买不起饮料,而是通过我和丈夫天长日久的熏陶,让儿子养成了这种习惯。记得当年丈夫出任县长时,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通常,课间买根冰棍、一瓶饮料,也是寻常不过的事,可是在丈夫的建议之下,我不仅不给儿子零花钱,连瓶“娃哈哈”也不给买,只是每天给他带瓶白开水。  相似文献   

4.
宋殿儒 《师道》2012,(5):12-12
因为职业和爱好,我经常与文字打交道,加上自身秉性平易随和,所以平素里,张三说“帮忙写点东西。我请吃饭”,李四说“我那儿有几瓶好酒没人喝,你来拿去,顺便帮忙将我的述职报告润润色”……我时常烦恼于这些生活中免不掉的琐事。这时候.儿子就嬉笑着来了:“谁叫老爸是个作家文人呢!谁叫老爸那么好说话呢!能者多劳,是这个时代的定律啊。给你说,你儿子也被传染了……”  相似文献   

5.
“儿子,去给爸爸买瓶酒。”这曾经是许多家庭中出现的生活场景,但是现在,如果再有父亲让未成年的孩子去买烟买酒,则是违法行为了。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曲教与学、师与生、学校与家庭,同心守候生命成长的群体合奏;这是一曲舒展奔放而生机盎然、旋律悠扬而意蕴深长,倾情哺育儿童天性生长的生命交响. 时光倒流一:这瓶酒应该醉倒谁? 四川大学附属小学“求真厅”壁橱上,两瓶青花郎、五粮液格外显眼.2010年春节前,一位家长提着两瓶酒前来拜访附小校长余强,余强再三拒绝,可来者岂肯罢休?“我儿子在幼儿园三年几乎都不说话,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计可施,他到附小不到一学期就主动说话了……校长要是不收,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儿子,去给爸爸买瓶酒。”这曾经是许多家庭中出现的生活场景,但是现在,如果再有父亲让未成年的孩子去买烟买酒,则是违法行为了。  相似文献   

8.
三个愿望     
有三个不同国家的人, 由于极特殊的原因正步行于沙漠上,他们又渴又热,非常难受。正在这时,他们发现有盏灯在沙子上,就拾起来摸了摸,突然,一个精灵从里面跳了出来,对他们说: “谢谢你们让我出来,我可以满足你们每人三个愿望。”甲说: “给我一瓶红葡萄酒,”甲果真得到一瓶酒。随后甲要了许多许多钱,回到了他的祖国。乙说: “我要一瓶伏特加。”乙也得到了一瓶酒,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妈妈对正在津津有味看动画片的儿子说:“你帮我买瓶醋来!”    儿子往外走,妈妈想了又想,又叫住他说:“千万记好了,一定要买醋,不要买酱油,我们家的酱油还很多呢。    过了一会儿,儿子回来了,妈妈看了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原来,儿子真的是买了一瓶酱油。  相似文献   

10.
《社戏》是鲁迅先生于 192 2年 10月写的一篇小说。对于这篇小说的教学 ,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在“反映童年生活的情趣”上作文章。其实 ,这是走入了《社戏》教学的误区。我认为 ,《社戏》一文 ,反映了鲁迅先生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 ,是鲁迅先生民主精神的伟大体现。鲁迅先生用白话小说这个“旧瓶” ,装了一瓶饱贮着“五四”以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新酒” ,呈现给广大读者 ,以期唤醒民众 ,疗救社会。先说自由。《社戏》中的平桥村 ,是我心中的“乐土” :在这里可以免念“秩秩斯干悠悠南山”等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经书 ;可以不必…  相似文献   

11.
冬天的发现     
天气越来越冷了,我穿着温暖的羽绒服在窗边玩。哇,我突然发现我家厨房外墙上的下水管成了“冰冻水管”——管子四周都是冰。啊,气温已经下降到0℃以下了。可是,我家窗台上放着的一碟酱油为什么没有结冰,而下水道水管却结了冰?我问妈妈,妈妈说是因为下水道里流的是冷水。我将信将疑。到了中午,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爸爸对我说:“孩子,去拿一瓶白酒,冬天喝一点暖和暖和身子。”我拿来一瓶酒,发现它也没有结冰。我又问爸爸,爸爸告诉我:“也许酒里含酒精较多,所以酒不结冰。”我听了仍是将信将疑,而且心里的疑团也越来越大。下午,我决定做一个…  相似文献   

12.
救救儿子     
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而今十岁顽童,大胆效颦,仿鲁迅爷爷,为我小字辈疾呼:“救救儿子”。为什么呢?不妨听我慢慢道来儿子小胖的酸、甜、苦、辣。小胖,男,12岁,1992年出生,得了一种怪病:一见爸妈便发怵。据医生说,这叫“家庭恐惧症”。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3.
我的儿子今年18岁了,已经成为一名大一学生。然而,在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他带的还是一瓶白开水。照理说,在现今开放的社会,喝瓶纯净水、矿泉水一类的饮料,对孩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我的儿子从小到大,却一直没有得到这种“待遇”。无论是上小学、中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究竟怎样以教材为“例子”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呢?我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摸索。一、借“瓶”装“酒”“瓶”者,章法结构也;“酒”者,材料内容也。往往有这种情况: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守则     
在海南做生意的阿达回来探亲,邀昔日的哥们聚会,地点选在“悦宾楼”。因老婆不在家,我便把10岁的儿子带上了。那顿酒菜生猛海鲜都上,花了三千块.没想到儿子回家后,一脸的不高兴。我有些诧异,问儿子,儿子说:“老师教育我们生活要俭朴,可你们却花了那么多钱,剩的比吃的还多!”我被儿子问得“噎”住了,真的不知如何解释。忽然,记起前不久一位教师说过,重新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上,删去了“生活俭朴”这一条。于是,我振振有词地告诉儿子:“《中小学生守则》上已经删去了‘生活俭朴’这一条,老师没告诉你们?”儿子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我便趁着酒…  相似文献   

16.
笑话     
医生对他的病人很生气:“我肯定你喝太多了!告诉我,你每天喝多少酒?”“4瓶啤酒。”“我不是告诉过你只能喝两瓶吗?”“是啊,但是我的另一位医师也告诉我每天要喝两瓶啤酒。”  相似文献   

17.
某啤酒店规定,凡在此店购买啤酒的顾客可享受4个空酒瓶换1瓶啤酒的优惠待遇.小华的爸爸一般要喝历瓶才会醉,他向该店买了12瓶酒,请问他能一醉方休吗?能否喝得醉在于他能否喝到第历瓶酒?首先,他付了12瓶的钱,显然可以喝到12瓶酒,余下12个空酒瓶可以再换3瓶酒,又可以喝到3瓶,又余下3个空酒瓶,此时换不到一瓶酒,怎么办?对啦,向他人惜一空瓶,凑成4个后再向老板换一瓶酒,这样就喝到了第!6瓶酒,又余下一个空瓶,刚好还给人家.这就是“0=l-l”所产生的效果.“0=1-1”的巧用@周奕生  相似文献   

18.
爸有“三宝”,是哪三宝呀?听我慢慢说来。一宝是酒。家里的柜子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酒。没事的时候,爸爸总要走到柜子前去琢磨他视为珍品的酒。每天饭前,爸爸总要拿出一瓶酒,郑重地倒上一小杯,放到嘴边慢慢地抿。喝完一杯,就摇头晃脑地哼着小调,还直夸酒的味道好。爸爸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原来乌黑亮泽的脑袋上开始出现了稀稀疏疏的白发。没事儿的时候,我最爱在爸爸头上扒拉,把他的白头发一根根拔掉,我边拔边给他讲道理:“你这白头发是喝酒喝出来的吧,也不注意点儿。”可他却老给我“顶嘴”:“怎么会呢,这代表着成熟,懂…  相似文献   

19.
幽默超市     
《小读者》2003,(7)
暑假计划暑假将临,父子两人正在草拟假期生活计划表。儿子说:“随便去哪都行,只要是我好久没去的地方。”父亲说:“那你先去理发店吧。”喝药以后妈妈:“你为什么一个劲的翻跟头?”儿子:“我刚喝完药。我喝药之前忘了把瓶摇匀,我现在正在摇它。”  相似文献   

20.
空瓶换酒是厂家为促销而采用的一种销售策略,它被抽象为数学题,常在竞赛题中出现.如果我买了n瓶啤酒,商家规定m个空瓶又可以换得一瓶啤酒,问我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啤酒?这是空瓶换酒类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先看n=10,m=3的特殊情况.10瓶啤酒喝光后可得到10个空酒瓶,用它们可换取3瓶酒,还剩了1个空瓶.把酒喝完后又得到4个空瓶,再换一瓶酒,还剩余1个空瓶,喝完酒后总共有2个空瓶.实际上我已喝了10 3 1=14瓶啤酒.这就是最多的啤酒数吗?不是的,我还可以用最后剩下的那两个空瓶再换一瓶酒喝.我先向别人,如老板,借一个空瓶,凑足3个空瓶后按规定就能换到一瓶酒了,把换得的酒喝光后,我把空瓶还给那人即可.因此我最多可喝到15瓶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