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基于影响我国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来随班就读教师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提高我国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水平应成为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并进一步提出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应着重于差异教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要维护人们受教育权的真正平等,减少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排斥现象.探讨孔子的教育平等思想,有助于实现全纳教育理念的本土转化.孔子教育平等思想体现在“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上,体现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孔子教育平等思想对全纳教育的启示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使命感、教育信心是搞好全纳教育的精神基础;入学机会的真正平等是全纳教育的起点;能照顾差异的课程和教学是全纳教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教师观念上赞同,实践中又认为应该让残疾儿童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态度冲突。这种冲突与我国随班就读政策产生的理念、师资水平、经济基础、文化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效解决冲突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随班就读工作是特殊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特殊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将特殊教育工作写入《蛟河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把充分保障每一位残障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大事来抓。坚持"以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发展为根本,以满足儿童特殊需要,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为重点,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为载体",构建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小学随班就读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学生能够保证跟班上体育课,但是教学中还有许多实际困难。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成绩评价等方面,教师能够考虑照顾随读生与健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但是多数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和采取一些辅助的方法,没有实施个别教学计划。城区与郊区的体育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策略没有差异,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方面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期兴起全纳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全纳教育思潮的启示下,我国当今教育改革要树立全纳的观念,遵循平等和多样化原则,在课程设计、教学、专业素养形成等方面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全纳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民主、平等,教育要容纳一切学生,减少学生被排斥,使所有的儿童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但是目前,在我国普通教育中还存在很多排斥学生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来分析被排斥对象——差等生,并以全纳教育的视角来探究如何帮助差等生摆脱困境,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纳教育自1994年提出后,迅速成为继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后的世界性教育理念.平等、差异与多样性是全纳教育的核心,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本质和必要条件.宽容是源起民权运动的全纳教育的实施的必要条件.全纳教育的兴起彰显出宽容的历史驱动性与宽容精神的人类自觉;全纳教育的实践彰显出宽容的教育支撑力和宽容精神的理性探索;全纳教育的目标彰显出宽容的社会需求和宽容精神的生态建构.全纳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能够将宽容精神从个人道德升华为社会道德,并将之内化为基本社会价值理念的文明演进过程,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并超越一般性意义的教育基本理念.全纳教育中国化进程中,宽容精神的培育必然成为全纳教育所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建构的合理内核,全纳教育的实施又将推动宽容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在全面分析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关注民主、关注平等、关注合作的三大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全纳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是我国特殊儿童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走进普通小学。对于如何教育这些生活在正常儿童群体中的特殊儿童,教师则需要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施以与差异相适应的教育。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一位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为个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提出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教育策略以供一线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洋  张邦翔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0):109-113+119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残、健融合环境下进行体育教育的自我效能对于体育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残、健融合环境下体育教育的自我效能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规格中,没有涉及教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或许这是造成了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偏低的主要的潜在原因,这有悖于当前残疾人教育领域融合、回归的实践。今后,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一方面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应该适当增加残、健融合环境下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的资质认证培养加强在职教育,从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满足融合于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院面向全国择优招收高中毕业生或相当高中学历的学生895人,学制为三年或四年。我院主要为全国培养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教师、残疾人事业管理人员、各级福利院、康复机构和社区康复等部门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其他应用型人才。我院学生可通过"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特殊教育专业(手语翻译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机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能够熟练运用手语进行沟通、咨询、翻译的应用用型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翻译概论、残疾人社会工作、中国手语、聋人自然手语、行业手语、手语沟通与翻译技巧、聋人心理学等。初等教育专业(随机就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大专学历、能够胜任普通学校主要课程的教学、又能开展随班就读教学和指导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手语、盲文、小学语文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论、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资源教室方案、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特殊教育专业(视障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能够适应视障教育发展需要,并可从事其它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行为改变技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盲文、盲校课程与教  相似文献   

13.
浅析随班就读中课程与教学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个别差异的教育理论和普通教育课程改革与特殊教育课程相通性为随班就读中普通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提供了可行性;通过行政和法令的支持,辅助科技的运用,教师培训、家长参与等途径的保障,对普通教育课程的目标、教材、教学策略、学生学习成果、学习环境等几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对我国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开展轻度弱智幼儿、自闭症幼儿、听力残疾幼儿随班就读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特殊幼儿(狭义)随班就读的途径和方法,保证特殊幼儿在幼儿园真正接受符合他们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给他们一个正常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获得归宿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去学习,利于他们尽可能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作为儿童教育改革中的新模式之一,能够很好地弥补义务教育中不能够顾及到智障儿童的局限性,因此近几年在国内诸多地区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智障儿童随班教学方面存在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大发展趋势之一。实施全纳教育,教师作为理念的具体实施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全纳教育的理念,提出全纳型教师的内涵、必要性及全纳型教师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是社会特殊群体,残疾人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消除残疾障碍,平等融入社会。近年来,我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和办学层次上都有较大进步。但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使随班就读的聋生建立起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造就和谐班级环境;实施赏识教育,创造机会,让其多感受成功的快乐;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引导、帮助其正确地面对竞争,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逐渐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所存在的不平等因素逐渐浮出水面。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应侧重于残疾人自身发展需求与身体差异来重新改革其教育功能与教育政策,带给残疾人群体更为全面的教育体系,让残疾人可从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个性与潜力。因此,残疾人教育的实施需遵从国家教育方针和条例,根据不同残疾人心理状况为其提供智力、视力、语言、听力等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机构在残疾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残疾人教育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残疾人教育完善路径,帮助残疾人对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在社会各界群体的关心下积极参与到教育环境中,为我国残疾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