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天来了,带着湿润的气息,泥土的芬芳,淡淡的绿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我们以动物为主线,以主题形式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探索春天的特征,并在活动中记录主题生成及幼儿学习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万象更新,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我们利用春天神奇、美妙的变化,进行了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分为“神密的春天”、“美丽的春天”、“我爱春天”等三个部分,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审美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由于大班幼儿认识春季是在小、中班已初步感知春季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就把观察的系统性和认识内容的广泛性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了为期4~5周的认识春天的主题活动。教师带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去感知,去发现,从而获得真知。但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并不等于教师什么都不教,因为毕竟幼儿的感知缺乏顺序性、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教师有意引导、启发和组织。鉴于此,我们把有关春天的知识以“春姑娘的脚步”来串成一条线,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中,来达到总的教育、教学目的。二、活动安排(见右页图表)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确立了"我们身边的房子"这个主题,以主题形式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探索周围的房子,并在环境中记录主题生成及幼儿学习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纲要及幼儿园课程活动的特点,我们大胆尝试基于绘本平台,以主题艺术活动为纽带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随着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中由画面感知转向艺术感知,这是主题艺术活动为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歌谣的价值、原则及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歌谣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想像与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必须遵循生活化、适宜性及审美性原则.除了可以采取主题单元活动方式外,幼儿园还必须注意在周围环境与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及游戏中渗透民间歌谣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墙饰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设计和利用幼儿园墙饰,一直是幼教实践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提出了幼儿园墙饰创设的新思路和具体操作要求,即树立整合理念,凸现主题背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增强环境的流动性:墙饰主题和内容与幼儿活动相一致,要总结、强化、概括与提炼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经验,让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富有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审美经验,体验审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的实践表明,将"玩""美"教育理念渗透于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能够让游戏成为幼儿特殊的审美活动,能让幼儿在"玩"一样的环境中接受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感知,提高审美能力,是实施幼儿美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鹤琴先生认为观察是开启幼儿智慧的一把钥匙,同时,他还认为爱美是幼儿的天性,所以,他非常重视在观察指导中发展幼儿欣赏美的能力.观察与审美结合的意义何在?在幼儿观察活动中又如何进行审美性指导呢?我们试图从审美性观察与幼儿心理索质的关系、审美性观察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在自然、社会和美术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围绕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需求将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相融合,使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操作材料,在操作中去感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断与环境、材料的"对话"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发展——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在此过程,教师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活动,捕获幼儿在活动中不同凡响、异乎寻常想法和做法。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将以自然、大方、愉悦的状态呈现,因此,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最想去、最青睐的地方。如何将主题活动内容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建构和开展,现以中班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为例,谈谈我在主题下区域活动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孙心怡 《成才之路》2022,(11):103-105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适宜的环境可促进幼儿获得丰富的有益成长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儿童发展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互动主题环境,并积极探索主题环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的关系.文章以"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为例,从班级环境的创设、游戏活动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特色活动的开展、融入生活元素五个方面探...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教师朋友,您可曾听到小溪的欢唱,闻到小花的芬芳,您可曾看见蔚蓝的天空中变幻多姿的云彩……是的,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方便大家选择教材,本期我们推荐了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作品,请您根据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兴趣、需要灵活选择和运用,在和幼儿共同欣赏优美的作品中,在寻找、感受春天的活动中,走进春天。  相似文献   

13.
我园目前实施的课程,包括环境、健康、语言、艺术等子课程,而其中的艺术课程则是一个以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为主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计划。它应和其他子课程一起,围绕着总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共同指向课程的总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如下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幼儿将来面对的环境问题会比现在更加严重,因此将环境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引导幼儿通过实际参与体验爱护环境的重要,进而形成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保护环境的行为显得十分重要。我园以主题活动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们以主题活动“垃圾”为例加以说明。主题活动“垃圾”的活动目标是:1.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尝试减少垃圾和利用垃圾。2.学习用调查访问、观察统计、讨论等方法获取有关知识。3.初步养成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的习惯。在主题进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正>美术活动中艺术审美和绘画技能似乎一直是一个矛盾体,有的时候我们重技能而轻审美,有的时候我们又重审美而轻技能,在左右摇摆间很多老师迷失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方向。我们在实践中得出,要把美术基本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充分感知欣赏后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多种形式发展幼儿的美术审美。如何将技能和审美在统一中融合?下面以大班美术活动"重叠交叉的珊瑚"为例加以阐述。一、把握艺术核心价值,在目标中做到感知和表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叶俊萍 《福建教育》2022,(16):27-29
<正>幼儿园博物教育,指的是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自然、人文等生活中各种直观的、可感知的、可操作的物品或材料,创设出具有一定主题性质的“有准备的环境”空间,以利于培养幼儿博物意识的教育性实践活动。博物主题活动是开展博物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即以主题活动形式对幼儿开展的博物教育。博物主题活动既具有一般主题活动的共性特征,如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的系列活动,重视活动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活动经验的整合性等,也有其个性特征。我们认为,只有厘清博物主题活动的个性特征,才能确保博物主题教育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区角游戏是主题活动的延伸,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途径之一。环境主题化是发挥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我们要重视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让环境创设为主题活动服务,让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中,在与周围环境及活动材料的相互作用下,使主题活动的开展得以延伸,从而保持幼儿对主题活动的热情和表现欲望,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其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1):163-164
美育是美学的,也是教育的,作为审美与教育的融合,它以美的事物作为材料与工具,重视情感教育。幼儿园美育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系列的审美活动,激发、强化幼儿的情感体验,达到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的提高。文章以中班主题活动"寻找西街建筑"为例,尝试寻找生活化的教育契机,捕捉幼儿所提问题中的教育要素,支持幼儿运用直接感知、实际探寻、多元表征等能力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构建美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陈睿 《幼儿教育》2012,(33):33-36,46
审美想象是幼儿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绘画作品的选择会对幼儿的审美想象产生影响。本研究以8幅绘画作品的形式和主题为自变量,以72名5~6岁幼儿的审美想象为因变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想象受欣赏作品的形式和主题影响。研究者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席勒指出,美育就是“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儿童诗绘本的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感知、情感体验、审美创造的过程,在与不同环境的互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让幼儿自觉地、健康地感受美、理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