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四川省)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或通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酒精 (C)食盐 (D)氯化氢气体 2.(长沙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由所含溶质质量决定 (D)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3.(绍兴市)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考,谁也不希望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但事实上,谁也难以避免出错。下面就中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中易发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从中领悟一定的道理,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例1:下列有关溶液(固体溶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错选:A或D分析:选A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饱和溶液…  相似文献   

3.
解答有关溶解度图象类题目要把握溶解度的概念,其次要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求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倾斜度大小,可以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并判断析晶方法;(4)可判断物质是否易溶、可溶、微溶、难溶;(5)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交点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同时也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6)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区域表示不饱和溶液区,曲线以上的区域表示配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但溶质有剩余; 例1 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4.
1饱和溶液蒸发溶剂例1 将20℃W克NaNO3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部分水后再冷却到20℃时,经过滤得a克晶体和b克滤液,求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 )。分析:原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当原溶液蒸发溶剂后减少的溶液(W-b)克也是饱和的,故析出a克溶质后,溶剂减少量为(W-a-b)克,则=,即S=,故选(A)。2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例2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克中含溶质Wg,若该溶液蒸发b克水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W1克,若原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W2克,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分析:本题…  相似文献   

5.
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出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明确,在数值上,溶解度是指100克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以克表示).这时组成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例如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5.9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食盐35.9克.这时便组成(100+35.9)克食盐饱和溶液.所以,进行有关溶解度问题的计算,必须对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溶解度图表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溶解度,且便于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是数化结合的亮点.考点1图像例1(2011年肇庆)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分析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喊点翼{饱和溶砂厂霖翁庄列有娜吵卿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乙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初室温c.加硝酸钾固体D.加水确的操作顺序是(里、称量、量取、计算里、计算、称量、量取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9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9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5.t℃时,向一支盛有0.19熟石灰的试管内加人10 mL水,…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概要(一)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间有一定量的关系.由此可进行以下计算:(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推算溶解度;(2)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所含的溶剂和溶质量;(3)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在蒸发掉一定量溶剂后析出的结晶量;(4)由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求算出一定量饱和溶液由于温度改变(或同时有溶剂量改变),析出结晶的量:(5)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的换算.  相似文献   

9.
例1 一定温度下,Ag 某固态物质加入水中,制成 Bg 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100A/Bg (B)A/(100(B-A))g(C)100A/(A-B)g (D)100A/(B-A)g解析由题意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g,溶剂的质量为:(B-A)g.根据公式:S=(m_质)/(m_剂)×100g,  相似文献   

10.
崔鹏 《现代教学》2006,(7):112-115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初中化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概念,是溶液概念的深化,同时是学习物质的溶解度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常见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现象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状态又是比较陌生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以及它们与溶液“浓”“稀”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初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及学科要求,本节课的目标设守为:  相似文献   

11.
1、理解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要抓住以下五点 :( 1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2 )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仅是物质被分散的程度不同。( 3)溶液多是无色的 ,少数溶液有颜色。( 4)要会分辨溶液中的溶剂、溶质。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 ,指的就是水溶液。( 5 )掌握溶液的典型实例 ,使概念具体化。2、掌握溶解度概念( 1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要抓住以下四点 :①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某溶剂”里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意义。②饱和溶液是对一定溶质而言。例如KNO3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KN0…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定量的饱和溶液,其百分比浓度,可用定义式及溶解度来表示: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100% =溶解度/100+溶解度×100%(Ⅰ) 由(Ⅰ)可得: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100+溶解度(Ⅱ) 笔者把Ⅱ式,称作饱和溶液的“恒等式”。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对于一般的题目,只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运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是不难解决的,对于比较复杂的一些计算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 (每小题有 1~ 2个正确答案 )1 t℃时 ,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某同学打算采取如下措施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适量水 ;④加入适量溶质 ;⑤蒸发适量水 .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   ) .(A)只有①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图 12 图 1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判断该固态物质在a、b、c、d四种状态时 ,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   ) .(A)a (B)b (C)c (D)d3 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 .在 2支试管中分别盛有t1 ℃时X和Y的饱和溶液 ,将其温度…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过滤、结晶等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风化 ,潮解 .2 了解 :溶液、溶质、溶剂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曲线 .3 掌握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知识结构  三、主要内容提示1 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准确、全面理解这个概念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溶液的组成 :溶质与溶剂 .溶质是被分散、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  相似文献   

15.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二、重点难点突破(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对概念的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这两个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溶液浓度的概念较多,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浓度,活度、溶解度、溶度积,有的概念之间很容易混淆,饱和溶液中涉及到的溶解度和溶度积,电解质溶液中涉及到的离子浓度和溶度等.本文将就有关概念作初步分析.一、溶解度和溶度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溶液的浓度则是指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可见,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该种溶液的最大浓度,是一个极限值,很显然它表示了某种溶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为了使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有一个统一和可比的描述,化学中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溶液     
【要点解读】1.溶液⑴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⑵组成:宏观来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微观来看,溶液由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溶剂的分子构成。⑶分类:根据溶液是否饱和,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可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⑷溶解时伴随的现象: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在溶解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  相似文献   

18.
口.目目山.目.口.......~~’-一 一、选择题 L厨房备有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混合物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食糖B.食油C.食醋D.食盐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一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3.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的种类B.温度C.压强D.溶剂的质量 4.20℃时,向509硝酸钾溶液中加人59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且搅拌…  相似文献   

19.
"溶解度"一直是初中化学概念中的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新课程要求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能够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并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但大部分物质不能够无限制溶解在一杯水中。这些生活中现象为学生学习饱和溶液以及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奠定基础。顺利得知在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固态溶质的量有一个"限  相似文献   

20.
常见的情况是模糊不清。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100毫升的酒精与100毫升的水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只是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非所有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