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期开始,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一进班级的大门就开始哭闹,有的孩子甚至在园外就开始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不仅让家长心疼不已,也让老师焦急万分。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哭闹、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家长最常用的手段或是叱责打骂——不许哭!或是哄劝迁就——别哭别哭!岂不知,正是在“别哭别哭”的哄劝声中,使孩子学会以哭闹作“资本”要挟家长,从而也就促成了任性不自制的不良个性习惯。要知道,“不许哭”的叱责并不正确,结果要么是压而不服,要么是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3.
家长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应该把要求说清楚而不能唠唠叨叨地数落个不停。那样反而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比如,要求孩子穿好衣服,家长只要把要求说清就行了,让孩子自己练习。但很多家长都嫌孩子动作太慢,往往是一边喋喋不休地说,一边自己动手帮孩子穿好了衣服。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是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满足他的理由,而往往是先不答应,而后在孩子哭闹不  相似文献   

4.
戚字 《教育导刊》2004,(12):25-29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在上幼儿园时的哭闹是一种正常现象,都认为孩子总会慢慢习惯的,因此,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往往是采取哄哄骗骗的办法,希望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适应,这种看似“非常有效”的办法被延习多年并持续至今。然而,这种让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做法已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案件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成人的溺爱中长大的,可以这么说,在孩子入园前,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在家长们的视线范围内,他们想做任何事不用开口家长们就主动帮他们做好了一切,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种依赖性,而一旦这种依赖性没及时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6.
王璐  谭鹂 《中华家教》2020,(5):10-11
每当孩子生病需要吃药治疗时,家长们常常会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在生病时都不太配合吃药。常见的一种状况是,家长们着急想让孩子快点吃药,孩子却一直哭闹个不停,全家人轮番上阵劝说也没用。孩子们对于拒绝吃药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采取大声哭闹、把药放在嘴里后赶紧跑走再偷偷吐出来、故意将药洒出来、把药偷偷藏起来、甚至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把药扔掉等,与家长"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什么东西,这时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止,大有不把东西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种表现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是不懂事的孩子。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通常所谓“犟”孩子的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家长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所蕴藏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诱发  相似文献   

8.
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依赖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爱心,耐心真诚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需要人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家长的放心和安心。我们会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随时向家长公布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发一些幼儿在园活动的小视频及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育信息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让幼儿尽快克服焦虑情绪,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9.
刚刚入园的幼儿免不了哭闹,绝大部分幼儿都有这样的阶段,这也是幼儿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正常表现,同时是教师和家长倍感无奈的事情。幼儿入园是他们成长阶段的关键一步,不仅是每一个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而且是每一名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一般来看,每一个新入园的幼儿都会哭闹2个星期左右,即使是适应力较强的孩子也会哭闹一两天,很多孩子,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采用正确方式处理他们的哭闹行为,那么轻者会在短期内受到情绪的影响,然而哭闹行为过于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对一生都产生影响。现如今减少新入园幼儿哭闹行为已经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点,文章研究新入园幼儿哭闹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颖 《早期教育》2006,(4):27-27
我园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每次送孩子入园时,总会有家长给孩子带上一些零食。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家长不外乎有以下四种心理:一是担心孩子饿:二是孩子哭闹时可以用零食哄一哄;三是怕孩子缺嘴;四是孩子饭吃得少,怕缺营养。  相似文献   

11.
avstar@sina.com问:我的孩子3岁7个月大,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要么哭闹,要么不断重复这一要求,哄也不管用,讲道理不听,非得动用武力不可。请问,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何处理才好?
  答: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在语言发展尚未成熟时,孩子想要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实现。起初,家长会因为孩子年龄小等原因而满足其要求,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哭闹可以达到目的。当然,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和坚持时间也有区别,有的孩子哭闹几声或重复几次要求就会放弃,有的孩子则会坚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不良情绪的爆发往往让人头疼。因为孩子的哭闹是不分场合和地点的,也不考虑家长的境况和心情。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两岁左右时,我们只要稍不留神,他便会大哭、大闹。面对这种情况,我用尽了各种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平时儿子哭闹时,我首先会采用安慰和说服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往往不能奏效。于是,我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4.
每年新生入园时,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班里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趴在窗户外边看,更有的家长久久不肯离去。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安慰、引导下,会逐渐趋于平静。此时若看到窗外有家长,就会重新陷入离开父母的痛苦中,并且会尽力去争取回到父母身边,争取的办法就是再次哭闹。另外,家长趴窗户还可能造成孩子“偷跑”。因为孩子在窗户外看见父母的身影,就很容易产生避开老师去找父母的念头。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认为,首先应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入园前,家长可让孩子熟悉几个与他一…  相似文献   

15.
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为处在一种特殊的养育环境中,所以,很容易养成任性的坏习惯。任性的过程往往是:当孩子有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表现为哭闹。而家长为了使其哭闹,便依从了他。次数多了,就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条件反射”,只要不满意,就以各种方式来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长教育不得法,再加上溺爱、放纵和迁就,最终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哭闹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有人把这种任性归咎于家长对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不尽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只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有些参与行为会对他们不利。家长们大多是以成人的思维更多地考虑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些兴趣与要求也正是孩子心理需…  相似文献   

17.
刘学柱 《家教指南》2003,(11):60-61
人生充满坎坷,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故,此时受影响的不仅是心理成熟的家长,还有幼小的孩子。俗话说:“人小不在眼角。”孩子的心理状况往往被我们忽视,其实孩子在家庭变故中产生的心理动荡、创伤,比家长更激烈、严重,而且迟迟难以平静、愈合,以至会改变孩子的性格和命运。所以,当家庭发生变故时,家长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用心抚慰,抹去心灵阴影某君与妻子离异,孩子强强判给了他。才念小学一年级的强强突然没有了妈妈,整天哭闹不休。此君自己正烦着哩,哪里忍受得了这些,气急了就给孩子几个耳光。此后强强不再哭闹了,但情绪十分消沉,性…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早晨入园时,有的孩子要家长亲一亲,有的要家长抱一抱,有的要和家长说悄悄话,有的会大声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医院的儿科,面对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有的孩子号啕大哭,有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孩子磨磨蹭蹭,不想让医生给看病。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孩子害怕见医生。孩子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偏偏他又不配合,让家长十分着急。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先要弄清孩子为什么害怕见医生。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孩子害怕见陌生人。3岁以下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失去了安全感,会焦虑不安或哭闹不止。而医生显然是陌生人,因而孩子会害怕。二是孩子怕打针。首先,医生打针时,孩子会觉得很疼,这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所以,那些已经打过针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疫情后复学在即,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家长一律不能进园.幼儿园通过"云上互动"对此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很多家长提出了自己的担心:长时间居家,孩子不习惯去幼儿园,哭闹怎么办?孩子找不到班级怎么办?那么重的被子孩子能自己扛上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