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体社会生活提供便捷,拉动消费。与此同时,也使得农村老年群体深陷网络消费数字鸿沟之中,表现为“数字接入沟”“数字能力沟”和“数字产出沟”三大数字鸿沟;导致这一困境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个人信息素养较低、网络消费心理障碍、代际扶持力度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老年人数字消费教育,通过强化社会公众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消费课程、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呼吁代际反哺等教育举措消除数字鸿沟,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智能消费素养。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包含认知、收集和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而且包括数据分析、交流、沟通和评价的能力,在解决数字问题中保障数字安全的能力。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变化,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数字信息茧房”“数字意识形态风险”和“数字鸿沟”的现实挑战。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赖于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融合发展;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协同发展;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进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结构;数字化技术赋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但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面临着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不高,数字化人才短缺;数字供给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数字化技术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场景不足等方面的挑战。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供给者精准识别农村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构建更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应用场景;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环境;推动数字经济与公共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服务平台间的融合;提升村民数字素养,推进农村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引起社会关注。“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触发数字资源对社区教育的深度赋能效应、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角色的转换。“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经费供给滞后,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数字化培训体系不健全,专业教师紧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数字素养与技能亟待提升。“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需利用大数据高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助力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大数据参与社区教育的多元保障机制,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丰富社区数字化教育内容与形式,保障居民数字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刘彦 《成人教育》2021,41(8):31-35
我国社会老龄化同智能科技发展一样势不可挡,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教育应深入分析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困境,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教学优势、资源优势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活动.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社区教育应完善教育管理与保障机制、拓宽宣教渠道、实现教育方式与内容分层、开展全方位数字反哺、聚集多方社会力量,促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能社会.  相似文献   

6.
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弥合数字素养鸿沟的有效路径与促进数字化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价值考量、现实困境和有效策略三个层面对老年人数字素养培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有助于促进其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缩小数字鸿沟,并增强老年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理能力,进而推动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然而,老年人在数字设备获取、技术认知、教育资源以及支持体系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对此,文章提出要通过提供基础保障、优化教育资源、强化多方协作和创新教学方式等有效策略,以有效促进老年人数字素养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相对其他年龄段群体,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突出,且新加坡老年人的数字融入需求也愈发高涨。为此,新加坡高度重视解决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相关问题,并通过“智慧国家计划”和“成功老龄化行动计划”两大国家战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内部观念和行动层面的数字融入,新加坡强调尊重、理解、满足老年人的复杂发展需求,为其创造接触、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渠道,鼓励其主动参与国家建设、社会治理。种种举措呈现了新加坡加快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宝贵经验,即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跨部门合作机制,保障良好的制度环境;注重发展观念,多举措促进老年人的数字素养等方面能力建设;强调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未来美好家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是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应用能力偏低、数字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充分、缺乏利用数字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等。大幅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有助于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强化乡村学生的数字能力,消弭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加强对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及实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因素。明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包括强化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使其树立理性的数字观;加强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力度,提高其数字应用的能力;创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实现乡村教师研修的数字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9.
杨红荃  艾杰 《职教论坛》2023,(7):120-128
农村职业教育是当前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力量,以追求城乡共同富裕、繁荣乡村数字文化和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彰显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独特价值。通过积累有效资本、更新不合拍惯习,助推数字要素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活力。具体体现为积累乡土性文化资本、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技能以及数字化心理资本,更新农民“感性稳定”“被动参与”“能力欠缺”以及“旁观角色”惯习。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加强与相关场域主体的合作,优化数字技术支撑的资源服务,构建培育农民数字素养体系,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素养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我国东、中、西部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 179名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与“数字化应用”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办学性质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显著;幼儿园教师年龄和教龄越高,数字素养越低;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显著低于非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加大政策支持,弥合地区与幼儿园之间的数字鸿沟;突出课程育人作用,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推广微认证与微专业,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有效提升,以帮助农村教师应对日益严峻的数字化挑战。本研究认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是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能够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走向纵深;有利于教师适应新技术、新模式,从而创新教育教学体验;有助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农村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能够带动农村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有效弥补城乡学生间的“数字鸿沟”等。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提升意愿较弱、农村教师研修仍存在诸多现实桎梏、难以准确评价并表征教师数字素养等。对此,应以智慧教育平台为“桥梁”缩减城乡教师提升动力差,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积极性;以农村教师真实需求为“蓝本”开展循证式研修,提升研修定位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以数字徽章为“支点”,撬动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及表征难题。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数字鸿沟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实现共同富裕在教育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无论从浙江的发展特色,还是从先行示范的标准来看,消除老年数字鸿沟,都是浙江实现“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必然要求。针对老年数字鸿沟在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三个层面的因析,提出“在政府维度,构建关爱包容的数字社会;在企业维度,开发应用友好的数字产品;在教育维度,推进人本关怀的终身教育;在家庭维度,营造互融反哺的学习氛围”等措施。多向度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村“两委”干部作为村内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增强乡村数字治理效能、助推乡村数字生产发展和推进乡村生活方式数字化。当前,村“两委”干部数字素养提升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部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数字素养培育配套制度供给不足。因此,应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强化数字素养培育配套制度供给、持续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多途径增强村干部的主体能动性,以促进村“两委”干部数字素养提升,进而充分释放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14.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农村地区“两后生”提升数字素养。虽然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在不断提档升级,但农村地区“两后生”的数字素养水平与之不匹配。文章参考国内外的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一个包含通用素养、特定领域的数字应用素养、数字创新创造素养的农村地区“两后生”数字素养框架。当前,在以实现农村地区“两后生”数字素养框架目标过程中,还面临政策缺失、资源不足及组织困难等挑战,应以多层次的政策供给为中心,强化系统性的资源保障与差异化的组织协调,以实现数字素养框架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现实。高职院校教师应以怎样的姿态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环境,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专业发展已成为未来已来的课题。高职院校亟需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努力降低和克服数字鸿沟、环境缺陷和因治理缺位而导致的数字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数字技术素养薄弱、智慧校园基础建设滞后以及提升数字技术能力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引导教师以数字技术重塑专业素质、强化专业精神、彰显专业身份,成为“德”“才”兼备、“教”“学”双修、“知”“行”合一的数字化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教学中的必备素养。但当前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仍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数字化课程设计能力不足、数字化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数字素养意识不够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包括加强教师数字素养自觉意识、建立数字化教育教学培训体系、加强教师数字素养课程设置、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推广数字教育工具的应用,以及加强数字化教学研究实践。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育应用能力,推动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消减农村人口数字鸿沟,已成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从文化决定论来看,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的产生是文化资本因素作用的结果。基于最新的CGSS2017数据,以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文化资本对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现象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表现尤为凸显,而文化资本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其中,认知型数字鸿沟与制度化文化资本息息相关,主要是受教育文化程度差异所致;而应用型和技能型数字鸿沟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于具体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薄弱导致的结果。由此,可从农村“新基建”发展、农村特殊人群信息获取渠道建设和农村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方面入手,切实增强农村人口文化资本,有效弥合农村人口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的加速来临,使许多城市老年人因数字鸿沟的阻碍而不能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文娱活动、志愿性活动以及自治性社区参与等与其利益有关的各项活动。溯其根源,既有老年人自身学习智能技术意识欠缺的原因,也有政府职能部门协作与引导不力的原因;不仅有家庭给予老年人的帮助不足的原因,也有社区服务老年人“主场”意识淡薄的原因,还有智能电子产品企业对老年人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想助力城市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激发他们社区参与的主体能动性,亟需增强老年人“自信力”以提高其数字产品使用能力,发挥政府“引导力”以加强系统治理,提升家庭的“源动力”以增加老年群体的数字自信,突出社区“主场”优势为老年群体数字赋能,优化企业“协同力”以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广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全面实现“三通两平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普惠化方向稳步发展。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三个较典型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名师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州市在这三方面的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发现城乡“数字鸿沟”、数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广州市大力推进教育专网骨干网络升级,进一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实现广州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数字扶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针对我国乡村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知识鸿沟”“数字鸿沟”等问题,提出本科职业教育数字扶智长效机制建设路径,即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数字素养培育为根本,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创新为关键,以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本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