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001年到2005年,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常驻德国首都柏林.在德国的生活,平静而安全.成熟的德国社会体制,尊重秩序和规则的德国人,让这个国家看起来如同一台运转良好的自动化机器.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部队档案员。最初,我是从接手过来的那一大堆档案书刊中了解到我党我军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切领悟到周总理关于档案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和江总书记“我们一定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谆谆教诲的深刻涵义。记得前任老李曾针对我“打退堂鼓”的思想说过一段话。他说:“革命军队就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档案工作者可能就是这台机器上的某个零件,如果你、我、他都不愿充当这个零件,那这机器还要不要正常运转!”他的这番话对我来说份量很重,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一次“淬火”和升华。我在十四年中曾因工…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我的志向是从事科研,最好是到某高山上的天文台,在清冷的空气中守着巨型望远镜数星星--我对"事物"或机器的兴趣,一向比对人的兴趣更高.因此,少年时在幻想中规划未来时,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记者,并且在做了十年之后决定继续做下去.有朋友告诉我,能够找到与兴趣相关的工作并像星星一样坚持下去,这是难得的幸福.看来我必须格外谨慎,不能轻言放弃……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图书编辑出版看作是一部运转的机器,那么,总编办就是润滑剂,它的作用是让机器的各个部件运转自如.新时代、新技术不断改变着编辑工作的特点、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这对总编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唯有与时俱进,勤于思考,不断明晰和强化总编办职能,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期的总编办工作模式,更好地承担出版社交给总编办的各项工作,保证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1963年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雷锋日记》。翻开这本《雷锋日记》的第77页,见有雷锋同志1962年4月17日写的一篇日记:“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相似文献   

6.
尽管日本出版行业处在持续低迷中,但日本出版人没有放弃努力,在不景气的笼罩下,依然出现不少激动人心的"亮点".比如新兴的书本租赁店,给作者、读者、出版社、出版物租赁权管理部门以及书本租赁店自身带来了实惠.这不仅再次诠释了"知识就是财富"的老道理,而且还引出了"知识可以不断产生新财富"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记载历史,服务当今,传承未来.档案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一丹话题》从荧屏进了书本,这是中国电视主持界的一件喜事.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向作者表示真挚而热烈的祝贺.我分析,喜爱本书的读者可能有三种人:一种是一丹的观众,一种是一丹的同行—全国各地的广播电  相似文献   

9.
"行政效率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改变国家机器运转缓慢、办事效率低下而发起的一场运动.其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尽管行政效率运动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家机器良好运转,但客观上却对中国近代的档案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当时中国的档案宣传工作做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调节。如果把社会比作一部结构复杂的庞大机器,那么各集团、各阶层、各行业就好比是大大小小的齿轮,它们街接得当、关系协调,社会机器就运转灵敏,反之,则运行不畅。对新闻改革也可以这样认识。新闻是整个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同社会其他齿轮关系失调,就不能运行自如。新闻改革就是要把内部,外部失调的关系重新调节好,使新闻这个齿轮在社会机器的运转中更加灵敏自如。十三大提出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这就要调节好新闻单位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新闻具有独特的大众传播功能,对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是其他任何舆论手段(如张贴宣传品,演讲、开会等)所不能比拟的。充分发挥新闻为维护社会利益而进行舆论监督的作用,是社会本身正常运转的需要。同时,新闻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行业又要受到全社会的监督,以保证新闻不以它独特的传播功能发生危害社会利益的事。这样互相监督,才能在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谈“识见”     
有人问我,怎样做好一个新闻记者?我做了五十多年的新闻记者,但说到做好,是邈乎远矣,还差很大的一段,所以很难回答这个题目。不过积几十年的经验,一个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识见。有了识见,才能向“做好”的道路跨过去。识是知识、认识、常识之谓。有人说,人获得知识只有两个方法,即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其实不对,至少也不全面,实际上,人的知识更多来自书本,受于教育,因为书本是前人经验的积累,而教育才可以使人起到“化性去伪”的作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知识愈多,本事愈大。这是过去事实证明了的,将来也必然如此证明。但一个新闻记者所要求的识,还不是一般的识,  相似文献   

12.
实在说,发育得过于充分的应试教育,在制造出泡面一般做题机器的同时,也让青春期遭受与课本无节制镇日肉搏的一代或者不止一代人.他们大多视书本为寇仇,几乎丧失了阅读的享受和乐趣. 看到李松蔚的一篇专栏,题目叫《只要干货》,里面讲到当下对所谓干货的膜拜.  相似文献   

13.
人到中年,总爱回想.那晚,我独自坐在阳台上,望着手里袅袅升腾的热茶,我的思绪也随之漫延,一幕幕的往事在脑海里如潮水般涌来.这些年,行走在时间的碎屑里,穿梭于记忆的长廊中,经历过的那些事,是我弥足珍贵的记忆……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成立,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没能亲眼见证成立的盛况,也没经历央行前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但每当我通过书本、档案资料或媒介来了解央行历史或听到老一辈央行人谈起那时的辉煌,我就被感染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5.
《出版广角》给我的快乐,是一种学习的快乐,"现在时"的快乐。有的人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比如柳斌杰、王建辉,我偷偷地学习并快乐着;有的人我认识,又通过《出版广角》走进了他思想的深处,比如贺圣遂、刘东风、缪宏才。打开书本就是师友与我促膝谈心……  相似文献   

16.
下岗20年祭     
大约八九年前,兄嫂所在的公司停止了运转,两人基本不再去上班,每月到发工资的日子可到单位领取每人200多元的生活费。当时还在读书的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两口子这是下岗了。从他们的嘴里,我也没听到“下岗”这个词。那时,他们的女儿还身处襁褓,两人开始不停地找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来吧,珠峰     
初到珠峰大本营,顾不上高原反应。大家二话没说开始了工作。于是架机器的架机器、找科学家的找科学家、拍片子的拍片子忙碌起来。我架好编辑机,接好线,抡起机器开始拍摄,才意识到这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肺像是炸了一样,脑袋瓜子里像有一趟火车左冲右撞,四肢无力,眼睛发黑。才想起了  相似文献   

18.
要注意书稿的科学性十多年前,我“半路出家”,担任科技图书编辑之初,曾接待过一位远道而来的作者。他一进门就递给我一摞图纸,说是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设计出一种“一经推动,便不再需要补充能量,而能够永远运转下去的机器”,并要求将他写的关于这种“机器”...  相似文献   

19.
“蒙太奇”外来语的意思是“组装”,即零件的组装合理,机器才能运转正常。画面剪辑中的“蒙太奇”在电视剧中要求非常苛刻,使人看后感到连贯顺畅。可在电视新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很多画面安排得绊绊磕磕,剪辑得非常别扭,既不符合感性思维规律,也不符合理性思维逻辑,很像一锅半生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借用玛格丽特·尤瑟娜尔(法国文学家)的这句名言为题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图书馆在我一生中所占地位的全部。 1952年,我高中毕业后考取了上海俄语专科学校(上海外语学院前身)。高考前,由于体检医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