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共同富裕是历史唯物论的范畴。第一,贫与富出现在阶级社会里,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社会生活普遍性的一对范畴。贫只是通过富(非贫)才表现出来,没有贫也就体现不出富,反之亦然。在无阶级社会里没有贫富之分,更不存在贫富概念。这如同阶级、国家、革命等概念并不见之于无阶级社会一样。然而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才有贫富及其概念。由于私有制等等的缘故,贫富演化甚烈!结果社会“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了①。既然社会趋向贫穷的普遍化;那未从心理上说,消灭两极分化,向往并追求富裕的普遍化,自然是历…  相似文献   

2.
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一方面使土地交易市场发展壮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以及“产去税存”状况的存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均田制最终瓦解。在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出现“前年田,八百主”的现象。宋代客户与前代部曲相比.他们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在政治上他们享有编户齐民的资格.有部分通过勤奋劳动从客户上升为主户.从以前地主的私属桎梏下解放出来了;在租佃契约制下的客户拥有迁徙和退佃的自由.定额租的实行.地主不再直接干预客户的经营,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经营其他职业.使客户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北宋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地主随意不经官府同意“私设公堂”处置客户,客户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土地私有为核心的封建生产关系。由于土地的私有性质,政府并不能阻止土地的流转,地主阶级为维护并扩大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兼并小农户的土地。当封建社会土地兼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地主阶级与政权统治者、农民阶级之间也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阶级对土地的所有权争夺,最终引起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动荡。可以说,土地兼并是影响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顽疾。  相似文献   

5.
《管子》认为“贫富无度”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不能制定和执行“调通民利”政策。因而国家要采取薄赋轻征、取用有度和“轻重”之术等政策,尤其夺富予贫的行政手段,实现“贫富有度”。这些思想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生俱来,因而也是无从选择的。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起着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孩子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理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的优越感往往会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庆幸的是,许多国家都在为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而格外努力。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做出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  相似文献   

7.
在封建社会,官吏利用手中的权力兼营他业,牟取暴利,集官僚,地主和商人于一身,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官营二业”,不仅影响了封建官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加速了官僚队伍的腐化,加剧了土地兼并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封建社会这一痼疾的危害,早在汉代有远见的思想家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禁民二业”,特别是限制“官营二业”的思想和主张,他们还认识到,汉代官吏俸禄过低,是造成“禁官二业”难以实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寡官重禄”和“厚俸养廉”的主张,力图从制度入手,解决封建社会的官吏腐败和土地兼并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家之间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遵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墨子的兼爱、非攻、交相利、以及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国与国关系处理准则,与上述国际法原则有明显暗合之处.墨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说仍下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可以分成四种:一是富中之富,二是贫中之富,三是贫中之贫,四是富中之贫。其中,第一类人算是真正的成功者,因为他们在心灵上和物质上都是富足的。如果做不成第一种人,你至少也要成为第二种人。第三种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敞田制是中世纪英国基本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土地以条田的形式呈现且分散分布是敞田制的自然形态特征;土地的个人占有与公共利用是敞田制的基本内涵;庄园习惯法或村规民约是敞田制运作的基本准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敞田制特有的农牧结合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对社会弱势群体也起到了一定的慈善和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宋皇朝建立后,在经济政策方面,采取了和以前的封建皇朝不同的办法.赵宋以前的封建皇朝,如汉、唐,大抵在开国初期,都要在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一些立法工作,限制大地主势力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央集权.到了宋初却不然,“田制不立”,不务科敛,不抑兼并”,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於输纳,皆我之物”.实际上放纵了大地主兼并努力的发展.据此,有人认为赵匡胤及其佐命功臣等最高统治集团中的人,没有注意社会经济问题,对于经济立法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造成了自食其果的两大弊病——土地兼并严重和“冗兵、冗官、冗费”情况的出现.是否如此呢?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谨陈于下,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其基础在于农村土地利用的经济关系。当下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经济研究的重点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方向应当由土地所有制转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实行"两田制"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化解"三农"问题。"两田制"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汉代的名田制,还是唐代的均田制,都是按身份、等级占有田宅;都不是打破原来的土地占有情况而由官府重新分配;法律标准都只是一个限额,不是实授;都允许土地买卖,但都附加了许多限制条件,不是自由买卖。尽管汉名田制与唐均田制在具体规定上有许多不同,但是从总体上说,其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平等、教育公平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就主张"有教无类",西方古代思想家苏格拉底与孔子一样,主张施教对象不分贫富,不拘一格.马克思在1866年就提出,"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6.
道德观念的变化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为富不仁”、“贫可生志”是私有制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后,它应有所变化,但受“左”的影响,私有制条件下的贫富道德观念以极左的面貌得以延续,这就是所谓“穷则革命富则修”,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使许多人通过辛勤劳动而富,“富”成了勤劳有能力的象征,不再可耻;相反,“穷”也就不再光荣.  相似文献   

17.
墨子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国家之间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在相处中都应该遵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原则。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和谐世界,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一个既定政策,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用力甚多.传统观点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如果笼统地说,也不错,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一言以蔽之曰:儒学.但如果认真分析,其实不尽然.先秦的原始儒家是不主张"重农抑商"的,"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只是到秦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而土地兼并的主体又由官僚地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商人地主为主,"重农抑商"这一法家的主张便被儒家承接过来.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名言 ,这些名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在一定程度上印证或深化了课本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名言 ,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本知识将起到关键作用。现摘取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名言 ,作一解析 ,供同行参考。1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P13 )———董仲舒这句名言说明了古代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全部的土地所有权 ,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这就为地主阶级依靠土地进行剥削奠定了基础。2 “没有无领主的土地。”(P13 )———欧洲谚语这句名言说明了封建社会时期 ,欧洲的土地全部由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公元七五五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以后,这个地主阶级的政权就逐步走下坡路了。唐玄宗这个皇帝抛弃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所执行的法家路线,政治上黑暗腐败。官僚大地主和宦官勾结在一起,把持军政大权。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十分严重,各自独霸一方,连年战争,唐朝中央已无法控制地方。大地主大官僚乘机疯狂地兼并土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这时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都很尖锐,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