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作为审美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文章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践,立足于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美育元素,将家国美育放在首位,深度挖掘教材中相关的美育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视野格局,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的实现。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在思政言思政”的弊端,深度融合美育与德育,通过以美促知、以美怡情、以美塑行,实现美育与德育相互增效,以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3.
张芳 《学周刊C版》2023,(23):75-77
“五育融合”解答了“如何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五育融合要求,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协调统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切实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育,用蔡元培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胸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纵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美育突出三个基本理念,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人的品格塑造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美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促进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学科,它具有“德育”和“美育”双重功效。本文从“活动体验”“自主学习”“对话教学”三个维度论述了美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课堂教学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融合理念,在情境设计、思维过程、学科活动等方面融合美育,选取富有审美价值的课程资源,在育德蕴美的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德美交融中实现以美育人,彰显课程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钱宇婧 《学苑教育》2023,(17):22-23+2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者的共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有机融合,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在阐析生命教育的价值功能、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开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色,围绕教材内容,通过情境教学、亲身体验、实践活动、评价引导等教学活动,阐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以期能带给学生心灵的冲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实施审美化教学,充分发挥美育的独特教育功能,弥补道德教育的不足,引导学生求真、尚美、向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说明之。一、深挖细掘:教学内容审美化《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包括心理健康、道德规范、法治素养等丰富的教学内容,还具有较为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独具慧眼,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现并利用其中的审美素材,积极推动学生审美观念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3):110-111
教育戏剧以戏剧为载体来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戏剧题材的选择上,重视选择人物性格鲜明故事跌宕起伏的戏剧作品,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前提;其次,教师要重视戏剧能不能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当然,教育戏剧作为美育的形式之一,教育戏剧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戏剧情节并思考戏剧反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相似文献   

10.
杨行尊 《亚太教育》2021,(2):112-113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通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对其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较为固化,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讨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具有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凡学校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可见,政治课教学进行美育渗透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教学结构要展示逻辑美  “通过合目的、合规律的造形活动,可以将自然形式改造为美的形式”。(马克思语)政治教师要营造课堂教学美的气氛,进行美育渗透,其前提条件是根据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李菁 《甘肃教育》2003,(9):29-29
美育即美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蔡元培早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中学历史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准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20):107-108
育人乃教育之本,高质量人才应当接受到高水平的德育、美育以及智育培养。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对学生日后思想道德以及品行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以《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对高效、科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可行方法展开综合分析,进而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傅翠丽 《考试周刊》2013,(77):50-50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及才能。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课堂入手。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当前由于在认识、师资队伍和美育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小学美育陷入困境。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本着“以美育人”的教育方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美育实践,让“美”进入校园、进入班级、进入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总纲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加强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完善人们的心理结构。美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二、学校美育是全民美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学校美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和创造美教育的活动。学校美育的实施,必须遵循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原则,美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实施真善美教育,美育与体育相结合,实施健美教育,美育与劳动技术相结合,实施劳动创造美教育。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地实施,必将促进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18.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源于语文课文的审美特性和课堂教学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在课文中,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蕴含着大量的道德美、形象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课堂入手。  相似文献   

19.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该课理论性和政策性比较强,与学生距离较远,为更好激发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力,展现道德与法治教学魅力,可以巧妙整合教材内容,使用各种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