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资权是指劳动者依法或依约履行劳动义务后享有的从用人单位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它是劳动者劳动权的核心内容,但在我国现有劳动立法中并无系统规定,关于工资权的内涵研究也较少.从工资权的债权属性、人身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在结合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工资权应包括工资协商权、知情权、请求权、受领权、支配权和救济权这六项权利,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未来工资立法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读者权利指公民依法平等、自由利用图书馆,满足文献信息需求的权利。保障权、平等权、阅读自主权、咨询权、隐私权、尊重权是读者权利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读者权利的概念、内容及法律属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哥达纲领批判》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被认为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传统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用商品生产的尺度衡量按劳分配的结果。其实,破谜的关键在于生产劳动二重性。生产劳动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的自觉创造过程,又是劳动者作为客体的体力耗费过程,这种二重性是造成资产阶级权利的根源。随着生产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体力耗费不再成为生产财富的基础,劳动时间不再成为财富的尺度;逃避劳动和转嫁劳动不再是一部分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资产阶级权利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4.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劳动论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劳动自由成为关注的焦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因劳动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而出现劳动异化,资本基于既往的资本积累能够控制无产者的命运,表面的劳动自由遮蔽了劳动不自由,无产者不断生产和再生产自身的不幸福。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并向社会贡献智慧,劳动幸福需要通过劳动自由和劳动权利两个属性得到展现。因此,只有剔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彻底改变劳动不自由状态。劳动自由并非无限制的自由,而是劳动者在劳动纪律范围内享受的自由,并在劳动者自身全面发展、自由支配劳动时间、建构科学的激励制度、个人发展完成从“现存”到“现实”的转化等向度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性化是人的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和谐发展,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制约性、个别差异和人类共性、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根据马克思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其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我们必须从教育人性化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总体性”出发,理解和把握教育的“人性异化”问题,通过教育劳动、行动、互动、活动等“总体化”实践,实现“总体人”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6.
《教学与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洪远朋同志《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不同》一文,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叫做商品的二因素;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叫做商品的二重性。二因素指商品物质要素和劳动的结合,是商品的内在实质;二重性指商品供人使用及消费的自然属性和供人交换之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外在表现,从而阐明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二者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7.
五四宪法序言宣明了制宪目的,即以人民民主制度保证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该规定为这部宪法基本权利的客观秩序提供了价值指引。五四宪法在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社会权等方面具有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宪法、社会民主国家的福利宪法及我国八二宪法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因而形成了具有较强自由属性,带有典型的实证主义法律传统和制定法特征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锰 《文教资料》2008,(21):75-76
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看成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随处可见.本文在论述了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后,提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为劳动价值学说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三、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商业秘密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知识产权的定义考察,商业秘密权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财产权利,其客体具有无形性特征,这种权利也是法定权利,因此,商业秘密权属于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权具有期限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两大特征,从所有权角度考察,商业秘密与有形的物质财产有着迥然不同的自然属性,商业秘密 权与有形财产所有权在具体内容上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0.
况滨 《文教资料》2009,(34):102-103
本文认为功利主义所遵循的人的“趣善避恶性”仍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从人的类本质出发的马克思伦理观认为自由自觉的人的活动是从人的本质意义上对自我幸福的理解,个人的幸福观念在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层面展开是基于对人的社会属性的理解,从而形成了对狭隘的功利主义幸福观念的超越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之生命价值理想状态的呈现,包含着道德与自由等意义关系。在传统伦理学框架中,对幸福的理解,主要是围绕'德福一致'展开的,它所认定的幸福就是最高的善,即一种依赖于德性的人性状态。启蒙运动以来,幸福逐渐被认为是基于人的内在需要和生命权利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体现了人之为'人'的价值特性,而且标志着人重返'人'自身...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权力与权利的教师惩戒权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惩罚自古便有,即便在当今的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都在延续着,甚至对教师惩戒的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对教师惩戒权的属性作出明确的说明,以至于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了误区。分析权力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了解权利的含义,可以让我们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权利属性。通过对教师惩戒权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惩戒权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其具有双重的复合属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特征上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这必然在价值关系中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不仅是一种真实的主客体关系,也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价值旨趣与具有优先选择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特别重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这一学说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而这一学说能够产生,在思想史上有两个作为前提的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劳动产生价值的思想,一个是对劳动进行一般和特殊的区分。这两个关键环节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来源。这两个关键的思想基础分别由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提出的,但是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由于哲学上的根本局限性,都没有从这些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前进。马克思吸收了这两种思想作为基础,并且在哲学上产生了根本性的超越,从而产生劳动二重性学说,这一学说既使得经济学发生根本变革,也蕴含着一种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形象权作为一种控制形象符号价值商业利用的专有性权利,与言论自由和经济自由之间会发生一定的冲突。从权利位阶角度讲,形象权须让位于言论自由与经济自由。有鉴于此,美国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判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形象权限制制度,用以保障言论自由与经济自由不被形象权侵蚀。具体来讲,这些限制制度包括Rogers测试法、附带使用原则、权利穷竭原则和政治性言论免责。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教师文化,是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发展中对生命本真意义的理解、关怀和认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其受到历史、民族、区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反映社会文化、学校文化、职业文化等文化形态在教师群体上的凝聚。职业教育教师文化中的社会、职业、专业和发展等四种属性,分别对应其价值、课程、实践和幸福等四种意蕴,实现教师文化中的属性与意蕴的表里结合。教师文化属性与其意蕴的衔接融合,反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有一种广为流行的解释,认为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没有阶级性,社会属性有阶级性;资本主义经济管理自然属性的部分可以吸取和借鉴,社会属性的部分必须抵制和批判。这种对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的传统解释,在改革实践中往往起着束缚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个人幸福是生存的意义所在,对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也很重要。关于幸福,有几个重要的范畴,如欲望、肉体、物质、精神、自由、价值等。幸福应该是欲望的节制和适度满足,是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幸福不仅是个人的体验,还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持,劳动是实现幸福的手段,个人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则取决于通过劳动创造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面考察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及资本家管理劳动的观点,才能理解按生产要素分 配的合理性.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活劳动创造价值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并不矛盾.资本家的管理劳动具有剥削性和劳动性二重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阐明了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马克思生产方式范畴的含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上分歧较大,形成了十种不同的观点。重新深入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提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是一个二重含义的范畴:一方面是指物质生产方式,即劳动的技术条件、劳动过程的社会条件和资源配置方式;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