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向世界充分展示新中国对外关系法治成果,实现中国特色对外关系法治体系系统集成的载体,中国《对外关系法》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对于有着正确国际义利观的主权国家)贡献了一份国家调整对外关系的“示范法”。中国《对外关系法》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对我国的全球治理观予以明确表述,并且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参与全球治理确定为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组成与权衡国际义利的考量要素。依据中国《对外关系法》,我国践行全球治理观需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致力于实现三大目标任务,响应体系改革的总体要求,具体落实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强全球治理的国内制度配套与政治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其实质就是实现多元治理、共同治理与合作治理。当前,百年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联合国秩序受到严重挑战,全球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重。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有利于广泛凝聚全球价值共识,汇聚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中,要坚定维护联合国秩序,以共同规则来协调国际关系;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让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共享全球化红利;尊重文明多样性,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姿态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深化拓展多边合作的治理方式,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消除贫困、促进人类共同繁荣是世界银行的核心组织目标,发展职业教育是全球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世界银行逐步明确面向全球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路径,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扩大教育机会、重视投入效益、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本思路.具体路径上,通过强化与业务国家的紧密合作,世界银行推出系列援助项目与合作计划,强调职业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重视非正式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消减贫困的整体能力.从运作逻辑上看,世界银行形成了"金融支持—教育发展"互动的全球贫困治理体系,突出以高水平知识服务奠定其作为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并在实践反思与政策创新中不断改进全球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科技教育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专列一项条款鼓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明确"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赴境外办学,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学习成果互认".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职业教育领域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行动举措,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影响力,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际教育援外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遭遇了价值危机、合作危机以及行动危机。在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援外提倡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动全球治理。在行动策略上,构建了科学的分级管理体制,持续优化教育援外运行机制,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援外方式等,走出了中国教育援外促进人文交流、赋能全球教育治理的新路径。新时代,我国教育援外工作应始终遵循“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基本原则,彰显“互惠互利”的道义本色;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全球教育发展成果共享新平台;继续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教育援外推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共同发起的首次全球扶贫大会5月25~27日将在上海召开,目的是为了推动经验和知识共享,通过南南交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效。 发展中国家有28亿人生活在贫困中,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贫困人口占一半以上。 全球扶贫大会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使国家能够取得大规模减贫成效的经济、社会和治理要素,在各地区和国家间共享这些经验,并广泛传播给政策制定者、扶贫实践者和研究人员。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实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国际互联网治理与发展勾勒出新的理论图景和实践维度。对于全球网络治理与发展,当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不同解释,推演出情形各异的全球网络治理无政府状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突破了传统互联网治理思维窠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的关键,在于以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为基础的合作共赢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宏大的全球视野,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深刻把握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科学揭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必然性,鲜明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入阐发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理念,坚定地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给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法治思想的公共产品,有力提升了中国法治在世界法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开发性金融国际化发展势头迅猛,以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开发性金融领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力推动双边与多边投融资互促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托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资本优势和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积累的经验优势,中国开发性金融已成为推动互联互通和发展对接的关键驱动力.从本质上看,中国倡导的开发性金融国际合作是根植于南南合作理念上的"新发展合作",具有超长期性、多重协同性和互利共赢性.中国对外开发性金融合作的正外部效应显著,不但有助于填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鸿沟、缓解能源供给瓶颈,还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实践虽在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机制等方面形成了框架方案,但还不能满足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文章认为:破除国际环保法律机制障碍的路径有三个:第一,健全资金机制;第二,完善技术机制;第三,补足能力建设机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可持续发展、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积极维护和落实国际环保公约成果、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国内立法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环境立法中的话语权等措施,提升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权,发挥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作用,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在完善国际环保公约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机制的过程中提出中国方案,为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3):F0002-F0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全球治理人才是党和国家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应有使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印尼乡村地区存在的多维贫困现象以及环境卫生、营养保健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印尼政府自身以及在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支持下实施了系列乡村卫生治理和减贫项目,在改善乡村清洁用水和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健全孕产妇医疗保健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乡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当前印尼的乡村卫生及贫困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挑战,但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参与印尼乡村卫生治理的路径、方式以及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发展与印尼的乡村卫生和减贫合作、建立中国与印尼卫生健康共同体,乃至参与地区性或全球性的卫生治理提供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以来,碳关税政策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在当前“一极多元”、“多元”力量蓬勃发展的动态国际格局下,民族(国家)利益严重影响着各国政策和国际政策的走向。尽管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但其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际法上甚至环境学领域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证据。广大发展中国家可利用碳关税政策实施的“酝酿期”机遇,进一步发展内向型经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可以依据当前国际法框架,推动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全球谈判,为自身争取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全球公域是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全球公域法理规制的范围主要表现在公海、南极、国际海底、外层空间等多个领域。目前,联合国框架内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外空和南极的全球公域治理体系,但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国际分配正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现有治理机制碎片化和滞后性问题日益突出,而新的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全球公域是新兴的国际竞争舞台,各主要大国围绕着全球公域的建章立制,在价值理念、科学技术、权益分配等层面展开竞争和博弈,希望能把本国的治理制度推介到国际层面,以获取全球公域治理规则的主导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公域的和平利用和制度完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来加强国际合作。在完善治理制度和构建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共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公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经济体,海外投资的战略选择既是迫切的现实需求,也同时关系着国家经济甚至综合实力的未来发展。我们更应该正确解读中国现在国际定位的微妙处境和自身需求,选择切合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海外投资战略,并对相应法律体系做出相应的战略性的调整变革。  相似文献   

16.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全球教育话语权塑造则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拥有全球教育话语权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通过平台融合、教育能力建设、全球非正式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塑造全球教育话语权取得显著成效,全球教育治理场域渐趋成型,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全球教育议程和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推动了全球教育秩序走向公平与公正。中国的全球教育话语权渐趋彰显,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全球教育话语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与广泛性角色,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国际法学家。针对国际法,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主张和看法。他认为国际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可通过比较研究各国法律、参与国际比较法学会议和加强对国际私法的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国际法能够处理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发生以维护世界和平,但需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法庭方能达到目的;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使国际法真正发挥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王宠惠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修订,为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间利益分配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在全球数据治理领域的影响力较弱,参与全球数据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境,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扩大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对传统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的影响,同时在推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在新时代下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9.
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建立全球公正平等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行的必然逻辑。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赢之举,既为中国发展创造了机遇,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要改革与完善现有多边机制,构建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和价值理念的新体制,以开放、包容原则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政府、企业和智库的协力配合,积极参与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和制度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社会合作共赢、加强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繁荣发展的时代选择。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属于典型的领域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其理论内涵是基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规范性导向和交往秩序。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世界经济下滑、对接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完善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建议从理念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制度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