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政治情绪化表达多发,群体性极端行为容易爆发;网络娱乐热点备受关注,网络意见领袖引导作用较大。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基本特征是:表达内容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速;网络表达引导困难,传播过程参与者众多。文章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建设滞后;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从众心理较强;网络信息法律规范缺失,网站监督管理缺位等方面,分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根本原因。并从强化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培植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两个方面,研究推进大学生网络理性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表达具有主体隐匿性和主体意志自由性、内容多元性和形式多样性、传播快速性和管控复杂性的特征,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新形势下深入理解网络表达的内在特征,剖析高职学生面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影响,培育和践行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增强高职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利用和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公开是预防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校园稳定,提升高职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上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更新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理念,树立主动介入理念、民主平等理念;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研判,改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教育等方面阐述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上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更新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理念,树立主动介入理念、民主平等理念;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研判,改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教育等方面阐述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新闻媒体的概述、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高校新闻媒体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新闻媒体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应采取的措施,以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和在线活动引导舆论,推动、促进正向校园舆论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舆情客体的多样性、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导向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方面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危机事件情境下,网络舆论会呈现出无序和先入为主的特点,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将影响学生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甚至引发新的危机。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处理学生危机事件、化解危机影响,必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预警机制建设,培养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发布网络新闻和危机事件处置办法,迅速组织网上讨论,及时组织心理干预与引导,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校园网络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通过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在网络舆论特性、功能上的认识上趋于一致,参与网络舆论行为的盲目性大于理性,舆论形式选择呈现多样,道德自律优于法律规制与技术封堵.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网络舆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据此,文章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贾彦彬 《考试周刊》2013,(65):134-135
互联网时代,校园网络在高校迅速发展,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文章结合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特点,从高校实际出发,提出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引导策略,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浅析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甚至改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些方式、方法。但是,随着“网络舆论暴力”、“网络舆论非理性化”的出现,使网络舆论走人了困境。但通过理性化的引导,网络舆论一定会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突发事件的解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明晰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析“群体同质化导致群体盲从——信息选择性导致群体偏执——集体无意识导致群体非理性”的生成基础,从非理性化的品质引燃网络群体极化、无序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持续加剧网络群体极化、群体认同掀起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最高潮三个方面研究其生成机理,进而提出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引导策略:提升网络文化自觉,勇于承担新时代网络责任;弘扬文化主旋律,承担构造优秀网络文化空间主体责任;建设校园新媒体社交空间网络规章,培育大学生网民相符行为;强化媒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网络社交新媒体联动合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作为网络宣传队伍的一部分,是连接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具有维护大学生权益、引导校园舆论走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等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成的校园网络舆论对高校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增强贯穿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既是社会主义高校性质使然,也是校园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应该进一步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的主导性和多样性,明确主导是对多样的主导,多样是基于主导前提下的多样。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引导工作必须以科学有效的机制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勃兴赋予了人们更多表达自由和利益诉求途径,但也带来网络非理性情绪宣泄的负面影响。概括而言,网络非理性情绪主要表现为背逆式宣泄和破坏式宣泄,其结果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和导致信任危机,更将引发群体极化行为发生。针对网络非理性情绪宣泄,应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原则。具体为:强化载体、科学引导,形成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依法管理、群防群治,保障舆论引导的规范有序;以及加强教育、培养人才,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概念和特征,明确其角色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征,与大学这一特定环境相结合,使得高校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存在的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要采取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是高校群体性事件屡屡产生和扩大的"导火线"和"催化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研究对建设和谐校园、树立大学文化品牌具有新表征意义。但目前有关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通过实证方法,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细化研究,为高校制定科学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应雨辰  纪浩  梦非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163-167
意见领袖在社交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潜在的意见领袖对于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辅助政府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心性、影响力、活跃度出发,构建了网络意见领袖识别模型,提出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测算的理论框架,并通过“章莹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网络意见领袖。通过观察法发现,粉丝数量是形成意见领袖的基础,原创帖和回复帖数量是巩固意见领袖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研究生意见表达、情绪宣泄的重要途径,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刻影响。面对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反思现代教育理论带来的启示,探索以主体发展、信息调控和环境优化为主要路径的研究生网络意见表达引导策略,应当成为新媒体时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愤青是指在网络语境下非理性表达爱国主义的青少年群体。当前,网络语境下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表达尚存在若干问题,具体表现为:网络愤青言辞从众,缺乏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行为偏激,缺乏对国家发展的自我批评;思想极端,缺乏对民族主义的正确认识。在网络语境下,青少年应当懂得理性爱国,避免网络舆论引导的恶性循环,正确对待国家与民族发展,防止极端民族主义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