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数字劳动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西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为回应这一争论,首先就要对数字劳动本身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阐释数字劳动的物质属性;论证数字劳动产品向数字资本过渡的进阶逻辑;进而得出数字资本家全面剥削数字劳工的结论.数字信息技术是人的劳动的对象物在资本主义的应用,数字劳动在本质上仍属于生产性劳动.那么就实现了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数字资本从未改变资本增殖的本性,它依旧无法规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
数字劳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新型的劳动形态.数字劳动使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劳动本质并没有改变.数据是人造物,数字劳动的具体劳动创造数据的使用价值,数据产品是劳动力的消耗凝结,抽象劳动创造数据的价值.数字平台使众多销声匿迹的劳工全天候地为资本超强度工作,创造了丰厚的剩余价值.数字劳动平台化提高了生产的剩余价值率,增加了资...  相似文献   

3.
李韵  李皎 《教学与研究》2023,(12):73-84
“算法革命”不仅是生产力的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革命,两者具有辩证统一性。为了适应以“算法革命”为标志的新的技术进步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发达资本主义进一步向数字帝国主义演变。数字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和新形态,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而是使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得到新的发展。数字帝国主义通过数字生产垄断引起数字劳动异化,扩大了对全球劳动者的剥削;利用国际平台垄断的数字霸权,造成全球交换的更加不平等;借助算法规则的控制权重新分割全球财富,形成了数字分配鸿沟,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性;采用数字消费依赖机制放大数字消费歧视,加强对全球消费性的掠夺。  相似文献   

4.
5.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篇之作,它首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观点,对马克思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这篇文章,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成为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双重把控下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仍然属于异化劳动,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数字劳动者遭受着隐秘的剥削。对数字劳动异化的批判,需要探索和洞悉数字劳动异化的本质,探究处于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异化的新特征,在对数字劳动四重异化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扬弃数字劳动异化之路径,更新劳动观念,秉承共享的价值理念,共同建设共享的社会主义数字空间。  相似文献   

8.
9.
教师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劳动相比,有许多自身独具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其独特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恰当评析和尊重教师的劳动。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区分了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的差异,对拜物教做了一种新的阐释。他从消费社会理论出发,建立了“一般政治经济学”,然后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通过类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不断地进行逻辑转换,最终把能指拜物教确立为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他在自己的逻辑基础上对马克思作了种种误读。他的能指拜物教批判是将德渡景观拜物教批判的彻底化,其解放道路是一种草根浪漫主义的空想。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主要针对杜林的"生产、交换、分配三者关系"理论、"暴力决定论"以及"价值"理论进行批判,系统地揭示了杜林理论的肤浅,尤其在政治经济学篇,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无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科学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促进了"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为我们辩证地看待政治权力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控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元丰  万玥 《高教论坛》2024,(3):117-120
数字时代推动劳动环境、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发生深刻改革,数字劳动成为新样态,对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提升对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推动大学生数字化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提升要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引下,努力回应和解决数字环境的虚拟化、娱乐化和异化三大现实难题,从大学生数字劳动观念素养、思维素养、技能素养三个维度系统推进,形成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提升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劳动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与劳动教育双向互动。一方面数字劳动助力劳动教育。数字劳动的“时空重构”开启劳动教育的多元实践,数字劳动的“算法管理”拓展劳动教育的伦理向度,数字劳动的“产消合一”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劳动也设限于劳动教育。劳动工具数字化挑战劳动技能升级,劳动过程数字化弱化劳动价值认同,劳动关系数字化冲击劳动权益保障。由传统劳动教育向数字劳动教育转型是社会发展趋势,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一是要虚拟与现实融合,突出劳动教育的数字趋势;二是技术与价值结合,突出劳动教育的精神引领;三是教学与实践共生,突出劳动教育的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14.
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相互阐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中"现实的人"的充分展开必须超越"解释世界"范畴而向"改变世界"范畴跃迁。为了实现人的全面的解放和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扬弃了"抽象的人"的唯心主义范畴,正本清源地以历史中"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通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劳动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理论为个案,从分析劳动与人的价值以及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与人的价值的关系出发,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理论嬗变的批判性内涵。  相似文献   

16.
高兹从制度批判、技术批判、资本批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劳动的批判。高兹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反人类的本质,揭示在这种制度下劳动极端异化和人的生活极度受压抑的状态,随之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劳动解放思想,认为应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目的,实现对资本的控制,以及将社会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实现劳动价值和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简明地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结合当前的思想理论实际,我们必须学习与掌握以下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而正确理解"两个决不会"原理,客观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是现代社会物化现象的早期萌芽和存在形式,而现代社会的物化现象则是异化劳动的当代发展与普遍存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物化批判基于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主体性与自由丧失的立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既体现出他浓厚的人本主义经济哲学情怀,同时表现出他深厚的经济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即用哲学的批判法和概念的批判与比较方法,当然,它尚处于不成熟的思想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认同问题是一个关涉人的存在论根基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能够通过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建构起人的内在同一性,还能使个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完成自我区分,因而是建构人的自我认同的合理方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产品的异化、数字劳动过程的异己化和劳动关系的数字化使得通过劳动建构认同的可能性被遮蔽。基于此,必须通过重塑劳动自主意识、合理管控数字资本等方式为推动数字经济现代化的构建提供前提,进而为数字劳动认同的解蔽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