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城诗派源远流长,甚受学人推重,在晚清民国亦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从地域渊源上看,清代桐城诗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特色无疑是民国桐城诗派取法的诗学资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吴闿生、曾克耑等人采取较为保守的文学立场,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桐城诗派的传承与扩散外,尤其着力于对桐城派诗人谱系的建构。而在诗歌创作上,民国时期的桐城派追求雄放奇崛的诗歌风格,这丰富了民国旧体诗的多样性,展示了古典诗歌在艰危苦难中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十家诗钞》精加评点,分别涂径,以师友源澜为主,收录近代旧体诗人诗作,从编辑体例、选辑原则等方面表现桐城诗派的诗学观。辑者吴闺生继承桐城诗学并兼容当时各旧体诗派的诗学观,总结了晚清桐城诗学特色和创作方法,将桐城诗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就桐城诗派传衍和清代诗学发展而言,陈用光的作用一直被遮蔽。他将桐城诗学带入都下,并在都门交游中推动桐城诗派参与构建嘉道宗宋诗风;他宣诗布文,开启了桐城诗派的统绪书写。进入文学史“过程”的研究视角,揭示出陈用光传衍桐城的深层意涵。在桐城诗派传衍格局中,陈用光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代宗主,应当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从清代桐城籍诗人的实际创作看,不仅文在桐城,诗亦在桐城。桐城派诗人谨守家法,有较为自觉的流派意识,以“正雅祛邪”为己任。姚范诗学观深刻影响了桐城诗派,以姚范为诗派的发端者,有合理一面,又不尽合理。重道不废文,唐宋兼取,刚柔并举,融通的诗学观,使得桐城诗派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5.
艾青与七月诗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艾青以他独具魅力的诗作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走上诗坛,这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七月诗派的中坚力量。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艾青以其创作上的“楷模”作用与诗歌理论上的“导引”作用,使七月诗派的流派风格最终得以形成,艾青是七月诗派这个队伍中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接受历程伴随着宗宋思潮,由逐渐兴起而至大盛:清初,承续晚明回升的宗宋思潮,推尊宋诗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出现是否以黄庭坚为宗的争议;清中期,宗宋派以翁方纲为首,以学问论诗,极力推崇黄庭坚诗歌;清晚期,宋诗派倡导“学人之诗”,与推尊黄庭坚的桐城诗学、经世派诗学联姻,使得宗黄诗风在道咸之际愈演愈盛;清末民初,“同光体”诗人以唐宋并举来推扬宋诗及黄庭坚,达到了移唐就宋的目的,使黄庭坚诗歌及其创作所昭示的创新精神再度辉煌于这个封建末世。  相似文献   

7.
姚鼐与袁枚的诗学论争是嘉道之际诗坛的重要事件.二人虽有不错的交情,但诗学观却有着较大的分歧.姚鼐代表的桐城诗学以理学为根基,提倡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袁枚则反感理学,艳情是其性灵诗学的主要内容.袁枚提倡性灵,对俚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姚鼐主张人品的纯正,自然要求诗歌语言及情感格调高雅,对俗体诗表现出强烈的厌恶之情.性灵诗学注重天赋,轻视后天的努力,反对模拟;桐城诗学虽不忽视天赋,但更看重人工,主张由模拟求变化.姚鼐在与袁枚的诗学论争中,凸显了桐城诗学的特色,桐城诗派由此成长为嘉道以后诗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桐城派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家最多、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它从兴起到终结有200余年的历史,以古文创作和古文理论名世,但该派成员也不乏善持诗论者,他们以古文理论入诗学,形成了一个独有的流派——桐城诗派,与桐城文派并驾齐驱。清末安徽绩溪人程秉钊曾有“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之说,对桐城派诗歌的地位作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以文为诗以文论诗——桐城诗派的诗学观方任安一、以文为诗钱钟书曾经说过:“桐城亦有诗派”。在中国诗史上,桐城诗派和江西诗派一样,都是推崇杜甫主张学杜的。而在学杜之中,又突出地强调学他的“以文为诗”。所谓“以文为诗”,即以古文之法为诗。对“以文为诗”,历...  相似文献   

10.
张未诗学思想包涵多端,在诗歌本源上,他认为诗歌应从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取材;于诗人修养,他将儒家的道德修养与道家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相结合;同时论及了创作中的许多问题,对前代和当世的诗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北宋后期的诗学中允有一席之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在不同场合,对诗歌本位、诗歌的形成、诗歌的创作的主体、诗歌作品、诗歌功能等方面问题,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其诗学思想是晚清特定历史时空下的产物,其中既有继承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一面,又具有反传统的一面,这使他的诗学思想呈现出新旧杂糅、中西合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杨万里早年曾习江西诗法,因此其诗学思想留下了江西诗学的烙印,他主张诗歌讽喻时政要怨而不怒,与黄庭坚所倡导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近;学古人句律不用其句意而学其风味。时代的巨变和亲身的生活阅历,走出江西诗派的樊篱的杨万里提出了"感兴"说,言诗人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它远绍魏晋感物起情说,近承陈与义感物兴发论,对向书本材料讨生活的江西诗派末流具有纠偏救弊的现实意义。心师造化、取法自然的同时,杨万里并不否定对前人诗作的研习,但须"参"须"透脱",才能妙悟其风味,这一诗学思想是对黄庭坚诗学思想的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谢肇淛是晚明闽籍著名学者,晚年所著《小草斋诗话》集中表达了他的诗学思想.他诗宗盛唐,推尊性情;创作上主张不废法度,由学入悟,追求婉逸清远的诗境;大力推扬闽诗派风雅传统.其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融通特点及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4.
吴浩 《文教资料》2009,(18):32-34
云间诗派为明末清初文坛上一大派,以陈子龙为诗派领袖.然于陈氏之外,宋徵璧等人的辅翼之功亦不可忽视.宋微璧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有所创见,更在实际创作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云间诗派的创作内涵.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云间诗派众人中,宋徵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正> 创造社诗人所形成的“创造诗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是十分活跃的。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邓均吾、黄药眠,楼建南……乃至创造社后期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都创作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诗歌。与初期白话诗派、初期写实主义诗派、“小诗”派、湖畔诗派、象征诗派、新月诗派等各种不同的诗歌派别相比较,“创造诗派”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貌,是任何诗派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诗派,又名“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新诗流派,具有现代主义的倾向,自觉遵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而穆旦是中国新诗派中流派风格最浓烈且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新诗派的特点。文章力图通过对穆旦的诗歌分析来透视中国新诗派的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皎然的诗歌意象观念主要受佛教唯识宗思想的影响。皎然认为意象就是心象,意象不仅能表情达意,更高的境界是求真。皎然认识到意象对诗歌创作的关键意义,对诗歌意象的整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阐述了对诗歌意象的审美追求。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影响是深远的,对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以及后北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皎然的诗歌意象理论还被中、晚唐诗学家们所借鉴,形成了中国古代诗学的"物象"论。  相似文献   

19.
汪藻是南北宋之交著名的词章大家,其早期的诗歌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颇大,但他后来转而师法苏轼,诗作多关心时事,自然成文,其笔下的诗歌内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上都深深地沾染了"老坡气",所以从总的创作倾向上来看,他更接近于苏轼,而非江西诗派。  相似文献   

20.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江湖诗派的先驱。他的诗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生活于后的著名诗论家严羽的诗学思想具有启发意义。严羽以禅喻诗的妙悟说与姜夔的论悟颇为相近,两者都极力追求自然高妙的艺术境界;姜夔认为诗歌要“吟咏情性”,自然含蓄,不事雕琢,而严羽主张诗要抒发内心情感,以达到浑然天成的美妙境界,这也与姜夔有相通之处;两人在诗论中都提到了“气象”,并且都将诗歌看成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但两者对“气象说”的论述还是有所差异的。可见,严羽的许多诗学主张是与姜夔的诗学思想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