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应以新工科建设为依托,在机械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价值引领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是:在文化自信、政治认同、法制意识、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层面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注重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入,让思政元素进教材、进教学大纲、进教学设计、进课堂、进课程考核;确立以学生评价为中心、多元协同的评价机制,构建课程的三要素交互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创新协同育人新途径,坚持学校学科特色与教学科研能力之间相互转化,坚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持续创新,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高校机械类专业是培养国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基础学科,其思政建设存在思政案例来源难、工匠精神培育难、企业文化融入难、教学效果评价难等问题。高校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党建引领、双师共讲、资源共享、科学评价四个方面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使课程思政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情,促进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伟琴 《亚太教育》2023,(22):105-108
新时代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锋站,如何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职业思政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提出了“一核两翼三阶”的新思政课程改革体系,即以人才培养为一个核心,以线上“四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两翼,以“双线程、双导师、双课堂”为基础的思政启蒙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三阶平台建设的中职思政教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嵌入式技术应用”融入课程思政是培养嵌入式领域职业工匠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学生课程学习内生动力的应然之举。通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重构德技并修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强化学生科技报国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具体项目为例,阐述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课前启化、课中内化、课后转化三阶段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强调规范意识,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存在整体性不够、系统性不强、融入性不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课程组以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建构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增强了系统性;将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德育特色、课程反身特色融入到课程思政实践之中,强化了融入性。“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应用特征。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以“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积极探讨和深入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案例,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为依托,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讲授、课内实训和考试方法改革等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在专业课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为“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中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中融入育人元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工匠精神方面起着先导作用。课程思政团队通过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知识、能力和育人“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探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教育家精神的道德引领和工匠精神的技能追求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不仅共同塑造着职业教育教师道德引领与技能追求的整体精神气质,同时还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实现技能传承与弘扬职业精神、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责任感、实践全人教育的理念。尽管历史演进为这两种精神融入职教师资培育提供了文化基础,院校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将两种精神融入师资培育全过程的成熟培养模式尚待形成。建议通过价值文化引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企协同培育以及持续发展与评估等四条路径,实现这两种精神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10.
郑晓 《大学教育》2024,(1):91-95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和美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挖掘课程自带的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将其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并与美育实施相得益彰,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共同课题。文章以书籍设计课程为例,依托专业课美育本体,充分领会课程思政的纲领要义,确认“隐”性实施思路,沿着合理务实确定思政目标、恰切规划素材库、理性布点教学全程的实施策略,逐层发掘育人元素、创造融入环境、隐性爆破实施。课堂教学设计上,从中国“最美的书”案例库提取红色基因、金色传统、本色工匠作为课程思政“三原色”,加上书香营造“三法”,辅以品味培养“三式”,最终实现色、香、味俱全的思政美育融贯。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以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类课程思政实践为研究对象,深度解剖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与时代意义,将工匠精神中的思政元素巧妙嵌入旅游类课程设计中,形成了高职院校旅游类课程的价值、能力与知识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教学理念。产教融合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旅游类课程中,需要立意于课程的解析、课程思政设计、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着手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课程思政设计包含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课程设计需要包含众多工匠精神的相关案例,通过情景化教学的形式,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培养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中弘扬以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在“Java EE”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目前,高校日益重视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在理工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立足思政一体化教学体系,树立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目标,建立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打造复合型的教学团队,将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将实验操作与思政主题场景相结合,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常态化的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木雕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课程思政对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以党的领导为基石,以课程知识为主线,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把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婷  张艺萱  何美莹 《大学教育》2023,(22):103-106
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实现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文章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详细阐述凸显军校特色的机械类专业课思政教学目标,梳理并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思政教学方法,提出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的方法举措,构建多元化、全过程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等概率论”是概率统计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其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高等概率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教师团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模式,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优化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实干兴国的精神三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民族自豪感和科研工匠精神的数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职业院校推进“三全育人”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驱动。针对课程思政与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嵌入不嵌合”典型问题,从融入目标、融入技术、融入模式、融入主体和融入评价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并以课程思政培育项目“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为课例,探索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目标设计—体系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新时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来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需要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齐抓共管,共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政府层面,围绕工匠精神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技能人才荣誉制度,继续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在学校层面,改革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开发通识课程;在企业层面,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并在企业遴选工匠精神的卓越践行者作为兼职教师,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更加丰富,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高度融合。在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探究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武夷学院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机械专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机械原理课程构建基于“三双”教学设计,思创互融全过程培养创新型工匠人才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案例和专创融合案例(双案例)以“基因式”和“专题式”(双形式),融入到“大国工匠”和“创新中国”(双主题)的教学内容中。创建思创互融的线上自学与课外实践双平台,并基于双平台实施轻混合、理实一体的全过程育人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改革以来,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明显,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基础,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提出高职坚持顶层设计“三全育人”机制,合理配置“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制定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搭建专业与思政贯通的教育平台,强化专业课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机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