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能力与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教育的质量与发展,借助对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城乡教育差异的分析,从三个维度研究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内涵,即服务农村教育教学、扎根农村的自我专业成长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素养,以完善在校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为西部农村地区培育更多优秀教师,振兴乡村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
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师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C-UGS"协同培养模式在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焕发出新的价值和活力.但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师范生教学实践匮乏与教学技能培养需要、师范生乡土教育缺失与推进乡村振兴意识需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匮乏与师范生职业发展需要等现实矛盾.同时,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费师范生是推动未来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在师范生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文化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实现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的首要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调查公费师范生地方文化素养的发展现状,探析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地方文化知识认知、情感认同、融入意愿、实践应用四个维度探索“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支撑。作为乡村教育主力军的乡村教师,其主要来源于公费定向师范生,而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大都具有定向、分类及本土化培养三大特色。研究发现,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存在利益化、去乡土化等问题。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应注重采取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组建全程育人导师制及厚植乡村情怀教育等措施,从而为乡村地区输送一批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优秀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教育对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形成教师职业认同、坚定教育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理论研究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实效性有待增强、专业师资队伍匮乏等问题。高校应面向乡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构建生涯教育理论体系,培育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专业师资队伍,推动课程及教材体系研发,构建生涯课程教学与咨询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省属高校在乡村师资力量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等方面分析省属高校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探索英语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关系视域下进行考察,通过访谈S校已毕业和临近毕业的24名公费师范生,发现公费师范生留乡任教存在着乡村社会关系中的未来榜样示范缺失、当下角色居于弱势和既往关系残基分离的现实困境,造成此种境况的原因是:有限职业交往限定了教师发展空间、文化伦理结构内置了教师角色地位、地方人事管理忽略了教师既往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促成公费师范生返乡后关系培育,以提升公费师范生留乡任教意愿的三条路径:构建继续教育体系,树立未来职业榜样;构建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当下角色地位;构建精准培育机制,巩固既往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费定向师范生具有“公费培养,面向乡村”的特点,他们既有履约协议的契约精神,但同时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在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背景下,他们缘何跨越城乡差异选择从教,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他们继续在乡村从教或终身从教?研究以推拉理论为支撑,使用扎根理论剖析25名职后公费定向师范生访谈材料,经过三级编码得到职后公费定向师范生乡村从教促进与阻碍因素4个核心范畴:生活品质、精神追求、自我发展、人际关系,并依据核心范畴提出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品质,培养乡村教育信念;提升乡村教育职业幸福感,带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非货币激励因素,以情提升续聘意愿;搭建支持发展模式,拓宽职后发展通道等建议,旨在为提升公费定向师范生续聘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定向师范生培养是高校师范教育在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在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中,城市化倾向明显,与非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度,缺乏乡村文化浸润,难以滋养定向师范生的乡土情怀与乡土认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乡土认同存在身份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三重向度。乡村文化中蕴含劳动基因,劳动教育与乡土认同存在深度契合。劳动教育通过建构身份认同、培植职业认同、增强文化认同来培植重塑乡土情怀。劳动教育可从价值引领、课程实践、志愿服务和文化浸润四个路径展开,以培植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形成乡村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并将乡土认同转化为定向师范生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实习支教在我国教育规模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产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师范院校扶持乡村教育之路。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通路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范生实习支教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教育振兴下,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的主旨为精准实习支教,实习与支教互利共生和教师专业成长。当前,实习支教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深层合作机制欠缺,对师范生专业发展支持不足等问题。乡村教育振兴下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应建立响应乡村教育需求的多元实习支教链条,深化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互利共生机制,加强乡村教育环境中实习生专业成长支持,以便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从源头上树牢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赓续传统乡土文化根脉、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同时师范生也面临乡土情怀淡薄、乡土文化教育渗透不全、乡村实践经验贫乏等困境。为了促进师范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须加强国情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发乡土教材和设置乡土课程、增强乡村教育实践,不断增强师范生乡土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激励师范生到广大乡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12.
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对他们未来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且愿意扎根乡村将产生直接影响,高师院校要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乡土情怀的渗透.笔者通过对H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和教师的调查发现,在公费师范生课程教学中渗透乡土情怀的一些情况不尽人意,存在教师主动渗透乡土情怀的意识不够,自身乡土文化素养缺失;学生对家乡文化认识不足,乡土情怀相...  相似文献   

13.
赵春华 《文教资料》2020,(2):144-145,138
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出台意义重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地方中小学需求和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地方教育事业和师范生个人发展、师范生知识技能和职业信仰教育几对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和退出机制,形成系统精准的培养教育机制,强化有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育“四有”好教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自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践以来,无论在招生专业还是就业形势方面都效果甚佳,具体表现为公费师范政策稳中有变、招生政策不断完善以及公费教育政策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公费师范生也表现出从事教师职业动机不明确、自我专业意识淡薄、内源性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该从符号机制、文化机制与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完善与优化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的动力机制,由此,探索出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的未来路向:首先,迈向"实践共同体",增强公费师范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其次,从"政策服从者"走向真正的"受惠主体",为公费师范生创造职业幸福感;最后,探求自我认同,激发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15.
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是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了解程度低;但对其八大举措的认同度高,认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是基础,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根本,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是关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切实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主动投身乡村教育,但他们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持观望态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应细化政策文本,落实责任主体;创建活力机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加强在校师范生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公费定向师范教育存在办学取向“城市化”、培养内容“无乡化”、培育环境“离土化”等问题。在地化教育改革是促进地方公费定向师范教育内源性持续发展和破解公费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难题的有效措施。地方公费定向师范教育应当确立培养“卓越乡村教师”的目标定位;完善兼具师范性和乡土性的课程设置体系;建设政府、乡村学校、地方院校“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和“分级分层立体多元”的在地化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铃  李昌盛 《成才之路》2023,(11):29-32
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融入公费师范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厚植公费师范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培养立志投身于艰苦地区、扎根教育的“四有”好老师。文章分析红色文化与公费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探讨传承红色文化对公费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论述红色文化融入公费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9.
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研究,对于落实新时代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一关键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既有研究聚焦了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概念界定、价值探讨、困境梳理、实践路径等问题。研究仍明显存在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内涵不够清晰、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系统性实践方案及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意涵,深化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推进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深化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于2007年在六所部署师范院校实施的一项师范生免费培养政策,旨在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公费师范生是国家优秀师范生群体的代表,公费师范生政策鼓励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本研究基于公费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意愿调查,揭示目前公费师范生服务农村教育意愿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费师范生对于农村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和现实选择的对立;公费师范生就业追求与农村教育现实工作条件的矛盾.鼓励公费师范生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师薪酬管理制度;淘汰不合格的农村师资;改良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