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久成 《传媒》2001,(6):20-24
受黑龙社省海外知青联谊会委托,有幸参与编辑知青通讯录。这次共收到了1000多份来稿,迭起来足有半人高。面对一篇篇小传。一幅幅照片,我的心实在无法平静。每一个文字,每一张照  相似文献   

2.
作为解放军报社后备部的编辑,有一次,我在军报网上数据库查阅有关民兵建设的资料时。不经意间看到了一篇题为《金水河的明珠——访女民兵英雄童红英》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吴美潮 《编辑科技》2000,12(1):20-20
作为一名科技编辑工作者,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能编发几篇具有时代创新的文章。最近,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潘建伟先生发表了一篇具有十分创新的学术论文。可惜这篇华章的编发不在中国,而在英国。兹将这篇能够扬我中华水准的文章及其作者简介于下,以供编辑同行们鉴赏。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后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4日,中国编辑学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了庆祝中国编辑学会成立15周年暨在京新闻出版界全国政协委员联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出席了会议。会上,许嘉璐、张梅颖、柳斌杰、桂晓风等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编辑学会成立15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加重视编辑工作,发挥编辑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本刊特登载他们的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担任《扬子报》副刊编辑多年,深感在编发的作品中,最能打动读者的文章缘于一个“情”字。以情感人的文章最受青睐;因之也往往能得到编辑的“特别关注”。曾编发过一篇散文,两个恋人因一些琐事而误解,男的固执,女的矜持,终于分手。两年后,两人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不期相遇。相互看到了对方。内心虽然激动,却又因为莫名的自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7日是我国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戴文葆逝世四周年,宋木文先生写了三篇怀念戴文葆的文章。前两篇分别发表于《中国编辑》和《出版发行研究》,本刊特发表其中第三篇和邵益文先生的文章,以缅怀这位编辑出版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20年前,我从地方史志部门进入媒体界,开始做副刊编辑.多年日积月累,心得有一些,经验教训也不少.我的感受是:要做一个好的编辑真不容易. 我编辑的副刊版面,差不多每期都有一篇主打文章,然后围绕主打文章组织版面.要是其中某一篇主要文章被老总毙掉了,或是删得“惨不忍睹”,那我一定会推倒发稿计划,重新组版.  相似文献   

8.
要写出好文章,固然依赖于作者的刻苦和细心,但更与编辑耐心、及时、得当的引导分不开。一篇好文章、一位好作者,往往正是在编辑的循循善诱下完成和培养出来的。即使作者“心有灵犀”,也需要编辑巧手“点”。 我平时很注意阅读《浙江日报》的“三味书屋”专版,几乎每期不漏。但是每当我也想为它写点东西的时候,却总是感到题材难抓,难于落笔,尝试着写了几篇都很不理想,不敢拿出来。去年5月,我与“三味书屋”专栏的编辑朱国良同志在临安巧遇,晚  相似文献   

9.
费伟伟的新闻业务研究论文集《编采逸兴》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分采访篇、写作篇、编辑篇三部分,全书共28万字,收录了作者撰写的新闻业务研究文章50多篇。作者在人民日报从事编采工作20余年,这些文章对具体报道作了综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讲的是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第7期有两篇主旨相同的文章,一篇题为《谈谈提高新闻工作的素质》,另一篇题为《编辑、记者的知识结构》,读后感到意犹未尽,不揣冒昧,谈点门外汉的看法。作为报刊的编辑、记者,同其他行业一  相似文献   

11.
贾虹 《记者摇篮》2006,(4):64-64
做好一名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努力做到“厚积薄发”。坚持真实性确保内容准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编辑必须在工作中坚持这一思想不动摇,并成为能力积累的重要部分。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稿件,编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对有疑义的稿件要做到多问一个为什么。2004年8月某媒体有一篇报道为《女大学生找完工作找婚介》。标题就有些耸人听闻,让人感到这是女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其实,只是在进入7月以来,在当地一婚介所前来登记的女大学毕业生增多,但是,在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其绝对数还是极小的。而这篇报道无疑有…  相似文献   

12.
谈编辑的素质汪海燕一张好报纸、一篇好文章的出现,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编辑的工作是为作者、读者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每当人们看到一张好报纸,读到一篇好文章,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苦与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一位老编辑,在他们的內部书讯上发表了一篇谈编辑甘苦的短文:《苦与乐》。文章写得不错,有体会,有味道。建议贵刊转载。  相似文献   

15.
赵航 《出版科学》2000,(2):59-60
南开大学中文系赵航教授写了一篇长篇纪实文章《啊,我的编辑老师们》,抒发了他对编辑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他受命兴办我国第一个编辑专业的艰难历程。全文将由《编辑之友》发表。经征得《编辑之友》同意,本期摘发了其中的第三部分。题名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7月中旬,山东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图书评论委员会在泰山出版社图书编创中心召开图书评论研讨会,与会的14家会员单位代表围绕“编辑如何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进行了探讨。同时还进行了2007年度山东省优秀出版论文和书评文章的评选工作,从参评的近百篇文章中评选出了优秀出版论文22篇、优秀书评文章20篇。  相似文献   

17.
以编辑与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编辑学会第14届年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已于2010年4月结束。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103篇论文,经评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共计58篇获奖文章。其中,11篇获一等优秀文章奖。获奖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编辑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组成编委会编辑的《中国编辑研究》创刊号已于最近出版。这本编辑学科的学术性、资料性读物,今后准备每年出版一集。 创刊号(1996年)从1995年全国编辑出版专业期刊上有关编辑理论和编辑工作研究约三百多篇文章中选取40余篇,另有少数文章是编者依据需要组织  相似文献   

19.
郭海长同志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河南省民革主委、省海外联谊会会长,于今年七月逝世。在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曾从事新闻工作。从这篇纪念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高尚的品格。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瑞 《编辑之友》2002,(6):47-47
在多年的编辑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做一个普通的文摘编辑容易,而做一个高水平的文摘编辑却很难.普通编辑只需选择出几篇好文章,删删改改,凑足一块版即可;而高水平的编辑则需要有思想,有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