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11月,我到粤北山区采访,越过广东的北大门,到了湖南省宜章县、江西省大余县。跨省之行,来去千里,感受颇深。 11月4日黎明时分。我踏着朦胧的月色走出韶关火车站,乘坐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到市委机关。住下来,先翻阅资料,发现我从北京带来的有关韶关报道的剪报稿51件中,大部分是南方日报刊登的,其中人民日报的只有1件,是一个通讯员于1974年写的,题为《访新兴工业城市韶关》。据我所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间,党中央机关报登载粤北山区的新闻确实少。  相似文献   

2.
党报摄影记者与都市报摄影记者相比,前者政务活动多,自由采访时间少;后者以采访社会新闻为主,活动面大,自由度大。1993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记者,刚创刊的《平顶山晚报》也采用我的稿件,最多时一个月发103幅新闻图片。要知道,这些照片都是在传统的暗房中一张一张洗出来的!1997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部主任,一个月有一半时间"泡"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市委机关,承担政务新闻采访、拍资料照合影任务。作品在报纸上越来越少,找我采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的第一手段。一次成功的采访,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1997年,我在一次采访中,写出了一篇反映农业部、铁道部两位部长为石家庄郊县农民办实事的稿件《部长调运收割机》,这篇消息在《石家庄日报》一版头条刊登后,《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均在一版显著位  相似文献   

4.
我面前放着一本战争年代晋绥日报、晋绥新华总分社编辑出版的《新闻战线》创刊号。这本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兴县高家村用粗马兰草纸印刷出版的,颜色变得发黄的新闻刊物,第一篇刊登着四月二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记录;第二篇是陆定一同志在晋绥日报编辑部的谈话。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日,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由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子意同志陪同,骑马来到晋绥日报编辑部。这时,编辑部正根据毛泽东同志二月十日为党中央起草的《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  相似文献   

5.
40年前的《察哈尔日报》总编辑——何辛,在他的《长城内外十春秋》回忆文章中,满怀着深切的眷恋之情叙述他当年办报的境况和心情。他说,他从1942年起至1952年底那段时间,先后在长城内外的《黎明报》、《冀察群众报》、《察哈尔日报》等报社工作过10年,“那确是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经受考验、锻炼和学习成长的十年,我的世界观、革命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那10年是我全部革命生涯和新闻生涯中最值得眷恋的岁月。”不约而同,原《察哈尔日报》另一位副总编辑——屈飞,也写了一篇回忆录——《满怀眷恋话当年》。他说:“我老来,有一种眷恋往事的癖好。对《察哈尔日报》  相似文献   

6.
杭州日报老报人卢贤松的专著《报海奋蹄五十年》一书最近出版。该书系卢贤松为庆祝杭州日报创刊50周年而出的新闻作品专集。主要内容有“乔石同志教我写新闻”、“五随周恩来总理采访  相似文献   

7.
我在石家庄日报从事采编工作20多年了,回顾记者生涯,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十五大精神鼓劲壮胆个体老板不再谈私色变(引题)郊区六十九家私营企业摘掉“红帽子”(主题)》这篇稿件,刊登在1998年5月29日《石家庄日报》一版头条,并荣获1998年度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采访时要善于思考记  相似文献   

8.
主题的好坏,事关一篇新闻作品的成败。意义重大而鲜明的主题常常是在不断深入的采访中升华的。我采写的通讯《有进有退唱大风》(后称《有》)刊发于攀钢日报1999年12月2日的头版头条,后被评为1999年度冶金记协通讯类好新闻二等奖、四川省新闻奖三等奖,就是经历了深入采访,不断锤炼主题的艰苦过程。1999年春节期间,我在采访其它事情时得到一个信息:攀钢钢城企业总公司(后简称钢企)关停了所属的攀进轧钢厂。当时,我即感到,这是一个有可能写得出好新闻的题材。于是,我立即到钢企规划处和财务处等单位采访了解攀进轧钢厂关停的前因后果。采访的结…  相似文献   

9.
韶关日报社     
《中国地市报人》2009,(1):F0003-F0003
《韶关日报》是中共韶关市委机关报,其前身是《北江日报》,创刊干1949年10月25日,后来随着韶关行政区域的变更,几次易名,多次停刊、复刊,直至1983年地市合并,1984年元旦,《韶关日报》作为中共韶关市委机关报正式复刊。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过去向各级报刊电台投寄很多新闻稿件,但被采用的很少。我自订阅了《新闻知识》后,每收到一期,我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从中吸取新闻写作知识,然后借鉴杂志里介绍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到实地进行采访和写作。通过学习,大开了自己的视野,稿件的刊用率也提高了。近两年,我先后被《中国法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战胜报》、《育才报》、《人民军队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密  相似文献   

11.
我是《常州日报》的通讯员,又是特约评报员。最近,围绕着怎样搞好市、县报的新闻改革,在家乡农村——漂阳县前马乡西芮村召开了一次农民、教师评论《常州日报》座谈会。现将发言整理如下: 芮平洲(前马乡西芮村会计):我们村上连小学在内,订  相似文献   

12.
夜色沉沉,妻人酣睡。在桔黄色的灯光下,我捧起一年来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一一剪贴的“新闻作品集”,巳潮起伏,浮想联翩.那上面记载的岂止是春华夏果秋实,还分明流淌着我对农村山山水水、田园村落和乡村教师炽热的情感,o对我来说,199。年的确是硕果累累的一年。这年.我在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166篇,其中有4篇作况:分别获得《平顶山日报》、《勤工俭学信息》报、《教育时报》、《光明日报》好新闻一等奖。耐人回昧的是,这4篇获鉴作品全部取材于农村  相似文献   

13.
1988年11月,我到粤北山区采访,越过广东的北大门,到了湖南省宜章县、江西省大余县。跨省之行,来去千里,感受颇深。11月4日黎明时分。我踏着艨胧的月色走出韶关火车站,乘坐一辆人力三轮车来到市委机关。住下来,先翻阅资料,发现我从北京带来的有关韶关报道的剪报稿51件中,大部分是南方日报刊登的,  相似文献   

14.
我是西北新闻刊授学院的学员,两年来,在刊院不见面的老师——《新闻知识》的精心栽培、扶持下,写作水平有一定提高,所写的稿件有近百篇被《人民武警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等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西安法制报》聘我为特约通讯员,去年我写的《腿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身边,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发黄的剪报和两封珍贵的信。这是六年前我十四岁上初中时,在《新疆日报》发表的通讯和编辑写给我的信。带着它,我从边疆走到内地,读完了中学,如今正在大学里攻读新闻专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和《新疆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六年来不管身在何处,总是忘不了这张报纸,在大学里走进系报刊阅览室,我总是首先取下《新疆日报》,一版版认真地看,就是细小的新闻条目也不放过。读着报  相似文献   

16.
向永东 《新闻窗》2005,(5):25-26
近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核心报刊《贵州日报》在策划采写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集中优势实力,在加强新闻宏观策划、强化新闻题材创新和延伸新闻采访点、辐射新闻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充分显现出了大报的风格——准确、稳健、生动,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17.
王正庆 《新闻窗》2007,(3):60-60
我任《遵义日报》社驻遵义县记者站专职记者三年多来,有几次采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采访实践证明,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和思索,驻县记者的稿子是用脚跑出来的,在基层工作苦中有乐,驻县记者采访起来有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受,我认为在基层作记者工作也能大有作为。千辛万苦跑基层  相似文献   

18.
我的几点体会汉源县委报道组周邦和从1958年《四川日报》刊登我采写的《彝家山寨荞麦香》第一篇新闻稿以来,我搞报道已有37年了。一些体会或许对业余通讯员有所启示。新闻采访,是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专门的调查研究活动,要采访成功,必须做到:一要刻苦学习。新闻...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1月13日在《通川日报》刊出的通讯《父子竞选村主任》(见附稿)有幸分别获得1998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一等奖。每当与编辑部同仁谈及《父子竞选村主任》时,他们几乎第一句话都是说:“那篇稿子题材确实很好。”不少新闻界同仁在谈论创好新闻作品时,都首先强调要有好的新闻题材。好新闻作品必须有好新闻题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前提。然而,我采写《父子竞选村主任》后的体会是,有了好的新闻题材还必须下功夫采访与写作,才能充分反映题材的新闻价值,从而才有可能出现新闻价值高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正吴燕城,粤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协会韶关分会理事,曾任韶关市第五、六、七届市政协常委。主演多部采茶戏作品,包括大型古装戏《白蛇传》《生死牌》《恩仇记》《皇亲国戚》,大型现代戏《红灯记》《爱情审判》《一撞钟情》《人生路》《紫色风流》《青山水东流》《母亲岭》《霜雪山梅红》等。吴燕城的艺术人生,伴随着粤北采茶戏几十年的变革和发展。她是粤北采茶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