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们传统的意识里,手只是男孩子的事情,但实际有手淫史的女孩子并不在数,并且这个数字还有发展势头,这与当前影视、书刊社会环境等的影响不无关。根据美国专家的一项研究道,大约在青春期开始后(即2岁至13岁时起),女性手淫率就急剧增多,14岁至16达到高峰,而后就直线下降,但仍会在较为固定的频率内波动。结婚后,手淫的次数则明显减少,但总的来说,60%以上的女性有过手淫。因此手淫是性成熟女性常见的现象,其发生既广泛又普遍。但是对于女孩子的这种“自慰”行为,人们一直是讳莫如深,莫衷一是,甚至在教科书和有关专业书籍中也少提及。但是她们…  相似文献   

2.
当姜阳光第N次跑到窗户外面用圆珠笔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敲打我脑袋.并且第N次不顾我的感受用他超大分贝的声音叫我“电光”时,我终于爆发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小宇宙。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祝寿     
纪晓岚是清朝人。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爱开玩笑。有一次,朝中的一个大官的母亲做寿,纪晓岚同他的朋友一起去祝贺。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见纪晓岚,便喜出望外,执意要纪晓岚题诗。纪晓岚稍微沉吟一下,便答应了。不料,他张口就说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一听,大为惊讶:今天是祝寿的日子,怎么开口骂人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哦,原来纪晓岚尊奉老太太为“九天仙女”,怪不得“不是人”了。这时,大家才转惊为喜了。于是,纪晓岚又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皆成贼。”自然,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4.
最近,南方某市市长19岁的儿子,因害怕手淫造成精液流光而自杀身亡。有人不禁要问: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怎么还会有青年因为愚昧无知而自杀?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家庭,为什么孩子会轻率地放弃生命?这个例子看似个别,反映出的却是青春期性教育中家长缺席的普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警醒。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5%的男性从青春期开始出现手淫行为,这是正常的。手淫行为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相反,从未有过手淫行为的人倒更容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但是,许多青少年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犯罪感、内疚、担心、焦虑、失眠,进而产生头晕、腰酸、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他们误以为这是手淫造成精液流失,导致身体亏虚,但又不能自拔,从而产生恐惧和焦虑心  相似文献   

5.
题记: 如果手淫之事,一旦发生恶果,那必是恐吓与畏惧的结果,因为手淫本身,决不至于发生不好的影响。——[美国]艾迪张某在初二时,曾一次偶然挤压生殖器引发舒适感,但并不知原因也未引起注意。去年寒假,百无聊赖的他开始喜欢武侠小说。其中一本小说中有一大段描写男女主人公发生性行为的情景,语言虽然比较婉转,但当时张某还是感觉耳热心跳,印象深刻,伴有生殖器充血变硬,抚摩挤压时再次出现异常舒服的感觉。后来看杂志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手淫”。他觉得“手淫”不太好,但是欲罢不能,经常有意识地寻找书中的“精彩文字”去读,后来发展为到鸡毛小店去看“黄色录像”,然后一次次重复自认为“下流”的“手淫”行为。  相似文献   

6.
人生有八个发展阶段,1岁、2-3岁、3-6岁、6岁-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人生八段中,每段生活都可能形成个人的心理危机,而第五段的青年期,则是人生发展关键中的关键。青年期开始后,个人主观的认知能力提升了,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改变了,父母的期待更加重了,团体的压力相应增加。青年要追求未来,就得面对发展的阻力与选择的困惑,就得接受竞争失败的压力。本案主是一位学习困难的名校大学生,但是他的问题形成却是在青春期,通过他的发展受挫,我们可以探讨和了解青春期的发展危机,然后才可能帮助青少年度过危机期,并且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8.
刘有斌 《现代语文》2006,(4):101-101
在《阿Q正传》第八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赵……赵家遭抢了!’小D气喘吁吁的说。阿Q的心怦怦的跳了。小D说了便走;阿Q却逃而又停的两三回。但他究竟是做过这路生意的人,格外胆大,于是蹩出路角,仔细的听,似乎有些嚷嚷,又仔细的看,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络绎的将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也抬出了,但是不分明,他还想上前,两只脚却没有动。”上段文字中两次出现了“似乎”一词,我在上课时就两个“似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阿Q听到‘似乎’有些嚷嚷,看到‘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那么阿Q究竟有没有听见‘嚷嚷’,有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9.
“嘿,看我的风狂乱爪……”一听,就知道这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搞笑大王——庄昊睿。他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一双大眼睛滴溜溜直转。最奇特的要数他那个“猪”鼻子,只要他把鼻子往上一翘,就跟《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没什么两样。于是他便有了一个较“雅”的外号——“天蓬元帅”。你瞧,他又开始搞笑了。  相似文献   

10.
嘿嘿,流行语     
好久没上网了,前几天偶然上了一次,就有了很大的发现,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经典”!打开电脑,输入QQ号,登录。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刚登录就有人“咳”我,对方叫“阳光不锈”,是我众多网友中的一位。“见面”后他问我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年的流行语:“你还活着吗?”正当我和他聊得起劲的时候,又有一个新网友上线了。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是PPMM吗?”我一“听”,怪怪,这“PPMM”是什么玩意儿?“PP”是代表婆婆吗?那“MM”呢?难道是代表妈妈?哎,管他呢,反正我既不是婆婆,也不是妈妈。于是我说:“我不是。”谁知他又…  相似文献   

11.
审美“虚静说”是中国古代美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理论范畴.从历史发展上看,它创立于魏晋时代,渊源于先秦哲学;道、儒两家的“虚静说”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均有影响,但道家的“虚静说”是其主要哲学基础.从意义上看,审美“虚静说”的“本休自由”的精神对审美、艺术家人格胸怀的涵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它也受到老庄哲学消极面的影响而带有空蒙虚幻的色彩,但又受到儒家理性精神的调节而未走向迷茫的神秘世界——由此造就的中国艺术既悠然意远又切近现实人生,中国艺术家的人格胸怀既超脱又入世.  相似文献   

12.
如今,孩子的性发育出现早倾趋势,10岁左右孩子就逐渐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花开时节”。在中学生的心理咨询中,约有40%~50%的心理问题与异性交往有关;有的孩子甚至希望有这样的“榜样”:既能够与异性朋友交往,而又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楼里京打从娘肚子里出来就听到一个故事。故事是奶奶讲的。奶奶说,这小猴精终于蹦跶出来了,还以为让如来佛留着当跟班儿呢!楼里京听这话不乐意,于是趁大家手忙脚乱时“哧啦”一声,把个身子留在奶奶手里抱着,  相似文献   

14.
“成人”新解余文一听“成人”这词,多数人肯定会想到它“成年人”的含义,也就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年龄段。一次一位朋友听说我在从事成人教育工作便说:“哎呀,你们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而又最伟大的事业。”我简直不知他的话从何说起。他却一板一眼:“你想,‘成人教...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时常犯一种“冷热病”。有时,他们非常自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有时却由于很小的挫折,他们又自暴自弃。这是中学生“青春期”人格不稳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岁至19岁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女生在初中一年级,男生在初中二年级约有50%开始进入“青春期”。而在高三年级,则无论男女生,均为100%步入“青春期”。他们在生理上由于性器官成熟而带来了身体各部发育的突然变化。同时,这一生理发育的“突变”又引发了心理上的明显矛盾现象。一方面,生理发育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了要求人格独立的心理需要。他要显示  相似文献   

18.
两个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的诸多故事中,有两个色彩全异的。先看第一个。某甲爱写诗,有一次曾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于是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也就按捺不住,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两句“俗不可耐”且“不可救药”的“死”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他,说:“你如果能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某甲听了,也就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某甲听罢,果然感慨万千,因为他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19.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名的讽刺作家。请看关于他的一个故事:一次,果戈理请来了当时名诗人茹科夫斯基来评论自己的剧本。吃过午饭后,果戈理请茹科夫斯基坐在椅子上,自己便朗读其作品来。茹科夫斯基听着听着,便打起瞌睡。不久,老诗人猛睁开眼,赶忙向果戈理道歉,解释自己年事已高,且又有午睡的习惯,控制不住。果戈理却丝毫没有责怪这位诗人,相反,他真诚地说:“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明我的剧本不成功!”于是,他便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相似文献   

20.
前进的动力     
晓阳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坏孩子”。老师总是批评他:“你看你这个样子,将来是肯定没有出息的!”每当这时,晓阳就装出不在乎的样子,把头仰向天花板,并不时地扭扭脖子,以表现对老师批评的不以为然。幸运的是,晓阳遇到了一个好校长。一次,这位校长看见了晓阳,就说:“你是晓阳小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