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与机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二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与运动机能的关系,以期为今后运动员选材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对上海市短跑、自行车、击剑3项目的117名二线运动员(男60名,女57名)进行身体成分、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测试.结果发现:3项目男女运动员体重、肌肉、蛋白质与无氧能力指标基本都存在中度或高度的相关关系,男女运动员肌肉、蛋白质总量,体重与血乳酸都呈低度相关关系;肌肉、蛋白质、体重与绝对摄氧量都有高度的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摄氧量都只存在低度或负相关关系;3项目体脂与无氧能力有关指标和有氧能力相关低且呈负相关趋势.说明各种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有密切关系,但由于不同项目特点不一样,因此其相关关系也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运用测量与评价方法对少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机能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少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均属良好,运动员个体之间差异较小,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各指标呈高度相关,说明身体素质与机能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具体指标包括四肢体态、身体成分、血色素、肺活量、最大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少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浙江省少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旨在预测体重,为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初级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国际通用的身体成分分析仪为检测手段,在1991年全国速度滑冰冠军赛期间,通过对44名优秀速滑运动员(男18名、女26名)身体成分的评定,探讨了身体成分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主要特征是体脂率明显高于世界速滑强国的优秀运动员。这导致了我国优秀述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做功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身体成分应做为训练效果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综合可以利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赛艇队男轻运动员身体成分监测对训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赛艇队4名男轻队员冬训前后身体成分变化的研究,分析探讨中国赛艇男轻运动员最佳身体成分。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体脂%的下降与赛艇轻量级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提高显著相关;赛艇轻量级运动员瘦体质量的增加与否可反映力量训练的效果;本研究中,男子轻量级运动员身体成分的改变与专项测功仪能力的变化未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冬季两项运动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女子冬季两项运动员与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其共同点,但又存在差异。经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为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在今后的选材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人体测量和文献资料,获得国内外体操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数据二千多个。按照中国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参照世界冠军和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形态指数,建立了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原形。通过对现有运动员比赛现场的直观比较,测量数据对比。反复验证,多次修改,设计出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各年龄组的身体形态模式标准,为科学选材与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量、数理统计、比较等方法,探讨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身高、下肢长A等指标在不同生物年龄段的变化特征及各指标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少年田径运动员身体重心相对高度与下肢长A/身高×100%指数基本上是随着生物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身体重心绝对高度、身高、下肢长A年增长值总体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少年男、女田径运动员身体重心绝对高度与身高、下肢长A之间为高度相关,身体重心相对高度与下肢长A之间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男子柔道队59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3.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韩国Biospace公司)进行身体成分的测定,采用30s Wingate测定无氧代谢能力。结果: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肌肉重量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与拳击、跆拳道、摔跤等项目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较低,瘦体重,体重、肌肉重量,体重比值较高。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体重、瘦体重、肌肉重量和蛋白总量都与PP、AP和Pd呈高度正相关,同时肌肉重量与PP和AP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结论: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运动员的最大做功和运动能力与肌肉的体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广  沈勋章  梁佩珍 《体育科研》2008,29(4):78-81,77
身体成份是一项了解人体体质健康常见指标,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专业运动员都需要把身体成份控制在一定的适宜范围一本文将着重于运动员的角度,从身体成份基本定义、身体成份与运动能力、身体成份与运动成绩、理想身体成份的确立、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身体成份特点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运动员选才,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及指导不同的运动训练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暴丽霞  冯强 《体育科研》2021,42(5):98-104
民俗是民众身体感受的生活事象,身体叙事是对民俗体育参与主体本体回归的一种人本关照。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在阐释与梳理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冰民俗产生的人文地理历史流变与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传承人进行访谈。研究结论:由外而内社会规训的群体“符号性身体”、由内而外超越自我的个体“游戏性身体”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身体图式;记忆与规训、竞技与娱乐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社会功能。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由事件—人的主体转向、时间—空间的结构转向、验证—诠释的“体认”范式转向是民俗体育实现由“生物观”到“本体观”身体叙事的主体转向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来测试体育高考生的身体成分,运用30s Wingate实验测试体育高考生的无氧能力,测试数据采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体育高考生体重与无氧能力的关系密切;男女体育高考生的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瘦体重、肌肉推测值与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均呈高度的正相关;其中男生的蛋白质含量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的正相关(r=0.661,P〈0.01),女生不明显。湖北省体育高考生身体成分各指标与无氧能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少华  侯曼 《体育科研》2004,25(6):35-39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现有的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发展状况进行概述,显示:人们对人体组成成份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深入,测量结果也越来越精确。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questions related to embodiment and learning. Within the field of ‘body pedagogics’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theory and methodology that can deal with the corporeal aspects of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without adopting any form of dualistic conceptions of body/mind and organism/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connects to this body of research. The purpose is to first present a synthesis of James' radical empiricism, Dewey's transactional understanding of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and Marcel Mauss' concept of ‘body techniques’ and the notion of education embedded in i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with a Transactional Model of Analyzing Bodying (TMAB), we then show how we can analytically come to terms with different dualistic problems that research into ‘body pedagogics’ has to deal with. We use an empirical example of dinghy sailing to create knowledge about what we learn when learning embodied knowledge, and how this learning takes place. We argue that experienc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for understanding the acting knowing human being, describing how experience is organized and developed and outlining how this organiz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learning. We hold that situations where someone learns to embody certain knowledge are cases of overt actions, in which we can see what kinds of relations are created and how these relations become meaningful for further action.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omatotype, 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7- through 12-year-old boys. Two objective methods of measuring somatotype, Sheldon's trunk index method and Heath–Carter's anthropometric method, were used. Body composition was estimated as fat and lean body mass from 40K measurement, using a whole-body counter, and from two skinfold thickness measures. Physical performance measures consisted of three tests of running (mile run, 600-yd run and 50-yd dash) and two tests of jumping (standing broad jump and vertical jump). In general, somatotype components had lower correlations with running and jumping variables than did body composition or body size variables such as height, weight, and percent fat. Heath and Carter's third component, derived from the inverse ponderal index, correlated more closely with performance scores than did other components of somatotype. Somatotype compon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body size and body composition variables in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little association with running performance, but some association with jumping. Mesomorphy and second component were the least significant somatotype components, as indicated by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某省16名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高强度间歇组(HIIT组),每组各8例。连续8周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训练,HIIT组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IIT组8名队员训练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不显著(P>0.05);体重和脂肪百分比含量下降,对照组显著(p<0.05),HIIT组极显著(p<0.01);而瘦体重和去脂体重,HIIT组有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8周HIIT训练能明显提高赛艇男子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并显著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和去脂体重。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第九届国际人体组成学研讨会中有关运动对人体组成影响的研究,为读者介绍在此领域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有关运动对人体组成影响的研究大致分为3个方面:运动对一般人群人体组成的影响、运动员的人体组成、运动对疾病患者人体组成的影响,并分别概述了有关研究内容。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国内文章有22篇,其他国家11篇),但在质量上要弱于其他国家,国内学者更多地采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探讨运动单一因素和对人体组成影响,较少考虑到饮食、能量平衡等因素对人体组成的影响。对群体日常体力活动量与人体组成的影响研究中,量化体力活动量多采用加速度计,得到的结果与真实的日常体力活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期待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以便为日常体力活动量与人体组成的量效关系研究带来便捷。  相似文献   

18.
In a group of 699 Belgian nursing professionals, we estimated body composition using the four-component anthropometric model, relying on the equations originally formulated by Matiegka in 1921 and later revised by Drinkwater and colleagues. We estimated muscle mass using the more recent formula proposed by Martin and co-workers. A discrepancy was noted between estimated total body mass and 'assessed' mass, suggesting erroneous estimations of th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9.
人体体重调节与肥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体重的调节机制包括基因、生理和行为因素。体重的体成分的稳定需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相匹配并且应保证营养平衡,肥胖通常伴随高能量消耗率。近来,在啮齿动物体内发现了一个由3个环节构成的能量平衡反馈调节机制。除极少数特例之外,大多数肥胖者血浆中的瘦素水平较高,并与脂肪组织的大小有关。然而,在肥胖者体内并没有观察到预想的调节反应(能量摄入的减少和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肥胖者对内源性的瘦素产生抵抗。人们对是否瘦素信号传导中出现的缺陷会在肥胖的发展中起作用产生极大兴趣,但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的资料表明,基因与环境会影响人类倾向于肥胖的摄食行为,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会通过刺激相对于需要来说过多的能量摄入而损害体重调节机制。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的健康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等社会发展问题。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的因素有躯体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研究表明高校教师长期面临社会、工作和心理3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健康状况堪忧。从研究现状来看,缺乏对物理环境因素的探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也存在缺陷,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缺乏横向比较和纵向跟踪研究,对西部地区关注不足。应该加强对高校教师健康的跟踪研究,准确把高校教师健康变化情况,为高校教师的健康促进提高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